不继承协议书背后的“逆境崇拜”是一种退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 15:00 燕赵都市报 | |||||||||
拥有千万资产的重庆富翁冉敬芳日前要求她的5个孩子在“不继承协议书”上签下了各自的名字:父母的财产以及遗产只能由父母支配,任何子女没有权利过问以及干涉。协议之后,5个孩子在自家餐饮娱乐城楼下摆摊,擦起了皮鞋。仅有小学文化的冉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自己做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的。签订这样的家庭协议,我就是要培养子女自食其力的能力。
确实,社会上流行着很多富家子弟不学无术好逸恶劳的现象,很能够理解这位千万富翁对子女成长的忧患意识。可如果把这一切归咎于“顺境”而退回去寻求“逆境”的帮忙,这是思想的僵化和教育方式的退化,是对“逆境”教条的理解,是刻舟求剑之举。 “逆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几代人发展的无奈。在我们这个充满光荣与梦想的时代,新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越来越多地面对的是“顺境”,这是社会变迁的成果和时代进步的标志:年轻人的成才环境越来越好。 如果下一代人的发展还需要重复前一代人所走过的坎坷和艰辛,这算什么进步呢?如果下一代人的成长还需要复制上一代人的“逆境”才能完成,这又算什么发展?社会进步的要义在于:下一代人能站在前人的肩头眺望远方,利用上一代人留下的可继承资源完善自身,绕前人走过的弯路,避免前人已经试过的错。 既然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积累给新一代人提供了成长的“顺境”。那么在教育上,社会和家庭所要做的就是:引导新一代如何利用好“顺境”,引导他们珍惜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把教育的基点放在“顺境”这个前提上。 可那个千万富翁没有这样做,他想把自己当年的艰辛复制到自己的后代身上,想通过“不继承协议书”所营造的贫困去迎合“逆境成才”所需要的“逆境”———如此,“顺境”是打破了,“逆境”是有了,可成才呢?“逆境成才”是一种自然的东西,如此刻舟求剑的刻意“迎合”能造出怎样的才? 一些富家子弟的不学无术和好逸恶劳,这不是“顺境”的错,而是教育创新的滞后——社会的进步为年轻提供了发展了“顺境”,而我们的教育尚未在“顺境成才”上为社会提供一套有效的启蒙思想。于是在望子成龙的冲动下,也就有了对“逆境成才”的怀旧,有了为成才而造“逆境”的退化之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