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来袭 律师提醒:警惕公司用不正当手段劝辞

2018-12-29 14:18:35 作者:李诗韵 收藏本文
A- A+

  新浪法问 李诗韵

  年岁降至,职场上一边充满着对2019年的希冀,但另一边却担忧着会是否会被再一轮裁员潮卷走。

  在百度上搜索“裁员”二字,显示出相关信息共计9200万条。而根据百度搜索指数,该关键词在十月以及十二月期间,出现两个峰值,在12月6日达到顶峰,而那天有媒体爆出斗鱼紧急裁员的消息。

  美团知乎等传裁员消息 裁员潮来势汹汹

  简单梳理,此次裁员潮波及的企业覆盖到地产、汽车、通讯以及互联网等领域。其中包括斗鱼、知乎、美团、京东等颇受追捧的互联网企业也均传出裁员消息。

  张丰是上海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今年秋招他拿到了美团的产品岗位offer。但出于薪资考虑,他最终选择去了某电商。数日前,美团传出裁员消息,他发出“幸亏当初”的感叹。

  经济寒冬未过,裁员无可避免。

  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梁万美律师表示,企业在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作出经济性裁员的决定,以缩减开支时,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裁减人员。

  “被裁员的员工(若公司再招)在6个月内有优先录用权,且享有经济补偿,补偿标准为标准为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裁员,还应多支付一个月工资。”梁万美律师提醒。

  但要注意的是,以下四类对象是不在裁员范围内。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杨锡锋律师表示,包括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况。根据《劳动法》规定,单位不应将该四类人员列入裁员名单。

  被裁员 工资及赔偿拿到手了吗?

  刘美去年入职到深圳某家P2P企业,今年8月她主动提起了离职,因为“嗅到了不正常的气息”。事实上,P2P行业正进行合规化,生死就在一线,但大多中小规模的P2P难以熬过寒冬。即便早早提了离职,刘美的工资还是迟迟未到手。

  “8月提的离职,9月30日公司就宣布关闭深圳分公司。”而直到10月17日,刘美才把8月以及9月的工资拿到。

  然而,刘美的其他同事并没有她如此“顺利”。她所在的深圳分公司有约莫40号人,但除了个别人以外,其他人都是被辞退的。其中26个人因为无法拿到工资以及相应赔偿,而选择法律维权道路。目前他们已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进入到强制执行阶段。

  员工在面对欠薪、无法按规得到赔偿等情况时,梁万美律师建议可通过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等方式进行维权。

  同时,梁万美律师表示按上述途径索取工资的同时,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你加付赔偿金。

  律师支招:莫轻易提离职 无法享受裁员保护措施

  作为员工,如何在受波及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护自己权益?不妨看律师给出的以下建议。

  杨锡锋律师表示,员工需要注意防止个别单位在裁员过程中,采用不正当手法。如个别用人单位在裁员过程中,要求劳动者在辞职书上签字,目的就是为了逃避相关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劳动者在裁员期间,千万不要轻易提出辞职之类的报告。那样马上会被作为辞职的个案处理,而关于裁员的一切保护性措施,你将不能享受。”他向新浪法问表示。

  广东天穗律师事务所张新禄律师支招,如若遇到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或者无法按规得到赔偿,劳动者应当对自己的主张进行举证。可以提供如录用通知书、面试通知短信、工作服、出入证、厂牌、工作证、工资单、工资收入证明(需会计人员签名)、社会保险记录单、住房公积金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工作记录单、由公司签字的岗位职责说明书、薪资确认书、调岗通知书、解除通知等证据,举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及工资,

  其次,如要举证证明用人单位如何违反劳动合同的规定侵犯劳动者的权益,可以提供如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微信短信等聊天记录或者其他能够证明公司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证据。

  (文中张丰、刘美均为化名)

欢迎关注《法问》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阅读更多精彩文章。专业律师团为您解读财经大事件。读者爆料、法律咨询、律所投稿和意见反馈欢迎发送至fawen@staff.sina.com.cn,期待与您交流。

欢迎关注
文章关键词: 裁员 劳动者 工资

推荐阅读

李诗韵

作者简介:

李诗韵

新浪财经记者,新浪财经【法问】工作室

一周热文

联系我们

  • 新浪法问
  • 联系人:陈永乐
  • 电话:156-5262-0656
  • 邮箱:点击发送邮件
  •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新浪总部大厦
新浪法问公众号
新浪法问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