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名家讲坛第3期:圆明园防渗工程再思考(5)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17:31 新浪财经 | |||||||||
主持人:非常感谢郭教授精彩发言,下面我们有请著名经济学家、水资源研究专家、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李开发先生发言! 李开发:各位朋友、各位来宾大家好!4月13号我参加国家环保总局项目的听证会,跟我们郭教授一样也是大会的发言人员之一,上次时间比较少,借此机会把我的意见再向各位做个介绍。
我发言题目是《科学理性客观的评价圆明园防渗工程》,圆明园防渗工程由于媒体的报导已经成了近期的关注视点,众说纷纭,反响巨大,我们一批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一系列研究探讨,现在我想汇报一下我们很多学者和专家的意见,也为我们国家环保总局下一步环评会提供一些决策的参考资料。 第一条,客观的评价圆明园防渗工程,应该正确坚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原则,要联系圆明园的实际情况做出分析判断。北京是一个高度缺水的城市,需要持续增长、稳定发展,用水控制至关重要。对圆明园管理处而言最基本问题是水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圆明园水事实上远远不能满足供应,一年要满足水的供应将近一千万立方米水,经过多年努力只有200万方,也就是说只提供五分之一,有些专家提出来要使用中水,使用其他节水技术,就目前情况来说,根据本人的调查和了解,这个条件还远远不充分。水从哪里来是客观现实,其次圆明园半数以上资金要通过服务和创收取得,不要说没有水的计划指标,即使有指标也缺少资金。再其次,圆明园的职工有1700余人,这些职工贡献了自己的家园使其成为公园,没有必要的水,没有合适的景观服务这个工作怎么安排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因此圆明园防渗工程是节水的客观要求,也是限于资金和员工就业的重要举措,这些我们认为并无不当。 第二条,圆明园防渗工程本身就是一项环保工程,生态工程,不能用一个侧面来否定另一个侧面。由于圆明园严重缺水,许多时候湖底干涸,鱼类死亡,湖边树木死亡,我们不能用一个生态问题掩盖另一个生态问题,用一个环保措施否定另一个措施。如果圆明园管理处用减少了渗漏的湖水滋养周边树木植被时候,浇灌园区内花草树木时候,我们认为也是必要的生态措施。根据我们的调查,有一段时期圆明园保持了必要的水位,这时候野鸭来了,候鸟来了,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希望看到的现状。 第三条,圆明园地下水位很低,地下水与地面水实现双向交流已经完全不可能,不能用为了地面水和地下水双向交流的理由来否定防渗工程,按照生态学和植物学的要求,按照专家们的研究,地面的植被需要吸收水分,以保持增长是有条件的,当地下水位低于三米以后,大部分地面植物已经难以吸收水分,到了水位低于6米时,交流就基本不可能。现在水位埋深是近20米,现在完全不能实现双向交流,只是单向渗漏而已。 第四条,圆明园防渗工程,经过处理以后是不是会形成一湖死水?这也是众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反映比较强烈的内容之一。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目前的措施可以是一湖活水,理由是湖里水源源不断作为岸边和园区树木与植被的绿化用水和生态用水,外来水不断补充湖里的水,形成水的流动和交换。第二湖水的周边渗透目前仅仅堵住了一部分,侧渗还在进行,第三园区树木和植被用湖底水浇灌,这些浇灌水渗到地下也在进行交流,另外还有水面蒸发的方式,第四由于在湖底铺设了防渗膜以后,种养了水生植物,投放了一部分鱼类,经过一段时期繁衍,可以形成有效的有生机活力的生态体系,北京植物园等类似的防渗工程可以作为很好的例子。 第五条,关于圆明园功能定位问题,这是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性课题,而且也早已有了结论,不应该在这次的讨论和听证会确定。我们知道前几天听证会社会各界的反响很多,不少人把议题定在圆明园要办成什么样的园林,我认为这种提问没有能够针对主题。我们知道圆明园的规划已经历经20年,历经数百位专家,上百次研讨会,最后确定了这个规划,这个规划是所有的专家经过讨论以后经过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讨论,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这个规划有高度的权威性,也就是说不要把问题转移到圆明园应该办成什么样的园子,也就是水景园以及保持山形水系,已经有一部分保持原来的遗址风貌,这是国家规划定下来的。 第六条,关于圆明园防渗工程的争论应该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贴近事实,解决问题。北京建国以来已经经过50年的发展,当初的情况地下水的情况,生产率的情况,用水量的情况,城市建设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创造出新的生态系统,一个个新的城市建设项目在发展,城市建设的方式手段内容也在发生变化,人们通过学习,创造出新的生态系统,有利于生态的保护和人们的生活,大家都看到了,我们有很多新兴城市,在这方面处理的很好。缺水的问题是一个全局的问题,也是一个整体的问题,不能让部分和局部来承担整体和大局的问题,要让圆明园承担北京地下水交换,承担北京市的生态平衡,这种说法脱离实际。作为圆明园能够在极为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实现自保,使得在圆明园内水长绿树长青,我们认为这是对生态平衡的贡献,也是对我们国家环境保护的贡献。学术问题提倡争论,但不要把一个很具体的学术问题全局化、复杂化,甚至政治化。要摆事实讲道理,专家作为具有渊博学问和良好教养的特定群体对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提高项目论证会和评价会的质量,发扬民主决策和倾听社会各方面意见有一个质量问题,而质量问题首先应当从专家做起。我想到那天听证会,我们有一些专家做出很多有失身份的举动,比如别人讲话的时候他在喧哗,拖延时间,其他人讲话时候还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我认为这都是有失修养。 第七条,要坚持客观现实,数据说话。比如圆明园水深究竟是多少,工程造价究竟多少钱,比如圆明园水能不能与地下水实现双向交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不赞成缺少实际调查研究乱发言的不负责任的发言,专家学者不能随便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辜负社会公众的信任。要拿出科学的真实的数据来。 第八条建议,正确评价圆明园防渗工程,允许不同意见当面辩论,有的学者说防渗膜污染,后来了解以后又没有毒了,后来认为将来分解以后会形成污染,我们想国家有检测报告在,据了解这种防渗膜在国外已经用了20多年,在中国已经用了10多年,数百个工程都在使用。所以我想,让不同意见互相置疑,用事实检验正确与错误才是科学严谨的办法。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已经结束,根据相关安排下一次环评会。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圆明园管理处未能按照环评法规定操作,这无疑是不妥的,应该通过区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逐级上报,批准以后才能施工。但就防渗工程项目而言,实施目的符合国家节水政策,而且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环保工程和生态工程,方法并无明显不当,措施也是比较积极的,我们建议尽快组织环评,并将经过环评的措施抓紧实施,防止拖延造成新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 我们这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听到不同的辩论,也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为主管部门最后决策时候提供参考,谢谢大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