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界动态 > 正文
 

中国经济名家讲坛第3期:圆明园防渗工程再思考(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 17:31 新浪财经

  主持人:谢谢!中国经济名家讲坛是由北京华商国际科学技术培训有限公司和TOM在线以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共同举办的。

  下面我们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建筑师中国紫禁城学会的理事、博士生导师郭黛垣教授发言。

  郭黛垣: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把圆明园历史情况做一个介绍,也谈谈湖底防渗的看法。大家都知道圆明园是康熙46年开始建的,主要建设时间是雍正,雍正在继位之前就得到这个园子,当时是皇子的花园,规模比较小,雍正继位以后扩大了,进行比较大规模建设,最后扩成皇家园林,开始时候还算不上皇家园林,那时候规模很小,现在我们看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经过雍正和乾隆两个朝代大规模建设,最后到了嘉庆时候做了一些补充,所以基本上完成在这三个朝代,雍正、乾隆、嘉庆。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圆明园是三个园子,西边叫圆明园,东北侧叫长春园,东南侧叫绮春园,后来改名叫万春园,已经开放部分是奇春园和长春园,真正的圆明园门还在一个小的街里,外边看不到。真正的圆明园基本上是雍正朝建的,乾隆只做了少量补充,乾隆主要建筑活动是在长春园,奇春园在乾隆时期已经开始建,后来到了嘉庆时候又做了一些补充。

  所以我们说圆明园目前状况,是皇家园林,大家对它的评价很高,目前是历史园林,又是国家级保护单位,同时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历史上,过去很多人对圆明园有很多评价,像西方很著名的人士都曾经评价过圆明园,比如传教士说一个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圆明园集中中国传统的各种园林造园手法,这样一个大的园子反映很多当时的文化,当时的思想,比如当时的儒家的伦理文化,当时帝王重农亲农的文化,还有反映当时清朝的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清朝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这样一个园子后来被毁了以后,大家都觉得非常遗憾,在它被毁不久,有一个清朝人写过一个圆明园词,他说这个园子是一天移天缩地在君怀。像乾隆,一年有150多天都住在圆明园里,他的活动都在圆明园里进行,圆明园实际上是当时的第二政治中心,包括接待一些外国的来访者都在圆明园里进行。所以圆明园即是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当时的文化中心。

  园的特点,有山有水,有植物,有建筑,简单说由山水植物建筑组成的,这样一个有水有山有植物的园林,我们叫它历史园林,现在由于它的建筑都毁坏了,没有什么建筑了,都是遗址了,这些遗址和这些山水植物仍然是原来圆明园的基本特征,这个就是历史园林情况,西边是圆明园,这边是奇春园,这一边是长春园,这个是不同时期的变化,刚才是雍正拿到地以后,当时作为一个王子花园,后来到当皇帝以后扩展到这么大,后来房子盖起来了,历史上圆明园曾经有一套画图,后来到乾隆时期加以扩展,扩展到长春园。我放几张画面请大家看。到了道光和咸丰有一些零星的建设,大部分是嘉庆完成的。

  1860年以后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圆明园就变成了历史残迹了,烧了以后,当时在咸丰时没有力量,后来死了,再后来同治登基了,最后放下十几年时间,到同治12年时候,从小孩变成可以掌权可以参政的年龄了,结果开始酝酿要重修圆明园,重修圆明园时同治意思是我要对于抚养我的两宫太后要报恩,要重修,当时一些内务府大臣也怂恿他重修,还捐款,当时尚存13处建筑,计划修缮、改造的建筑多达300间,耗资巨大,财力不支,开工一年后被迫停工。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趁战乱之机,土匪地痞、八旗兵匪再次推倒残存建筑,拆运木料、瓦石,砍伐古树名木。以后又有军阀抢夺园内假山、石材,用于修筑坟墓之类,圆明园几乎被拆抢一空,只留下一片无法搬走的山石。

  150年以后我们再看圆明园,确实是一座历史园林了,建筑也被烧毁了,山水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其中的山、水、植物、建筑遗迹所构成的园林景象,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它仍然是300年前中国园林风格的见证,也是那个时代中国文化的见证,仔细研究还可以看到当年风貌。

  国际上有个《佛罗伦萨宪章》,指出历史园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平面和地形,第二植物,第三结构和装饰特征,第四映照天空的水面,死水或活水,这种园林是一种文化,一种风格,一个时代的见证。我们今天保护圆明园,就应该把这些东西很好保护下来。刚才一位先生说圆明园有两派,一派主张全修,一派主张废墟,这个建筑毁掉了就毁了,房子不可能建了,你要分清界限,树还可以重新种起来,规划时候,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做总体规划时候提出保护山形水系,把一些植物重新种起来,让它有一个比较好的面貌,如果房子也盖起来,都是假的,那不成,可是山和水基本都是真的,所以要求有真实性,不能100%盖房子,也不能都是废墟。当时废墟很难看,基本都是垃圾,有的人随便盖很多房子,依靠假山盖很多建筑物,把好石头当做自己房子的基础,埋到下面去了,样子很难看。

  所以,我们在保护历史园林时候要保护山水,按照这样一个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规划做了一个山形水系保护规划,保护当中遇到他们把依靠山盖的建筑都去掉,把随便种的树慢慢更新,要做这样一些工作,当时像这些树,在前几年时候,当时在圆明园荒了以后,来了一些农民,那些农民有的是太监村里的人,他们都到圆明园里住着,种的树比较乱,后来到80年代圆明园恢复以后,管理处自己组织一些人重新种一些树,这些树都不是历史园林里原来的树,是这么一个情况,这些地方变化很大。恢复山形水系过程中希望把圆明园有特点的东西重新表现出来。

  山和水是它的基本骨架,如果没有水非常糟糕,如果根本没有水怎么保护历史园林,根本不存在了,都变成荒地了,所以水是不能缺的。我再给大家提供一个资料,历史上圆明园确实处在水源比较充沛的地段,这部分的水有一部分是他的水,有一部分是外来水,这是清朝画的一张图,这个图是草图,看不太清楚,这边是高水位区,北边也是高水位区,慢慢流到前湖后湖和福海,每年都要补充水,要从外边要水进来,那时候水从万泉河水系和玉泉山水系来,我们画了一个简图,深颜色的是高水位区,浅颜色的是低水位区,历史上圆明园要年年补水。

  那时候的水有什么功能呢?一个是交通功能,一个是景观功能,还有种植水生植物。交通功能是最主要功能,皇帝到了圆明园基本上不走路都是坐船的,还有的地方抬轿子,档案上写的特别全。另外种植一些植物,在浅的地方种很多植物,比如种荷花、稻子等等,当时有一个紫霞舟,长110尺,宽15尺,这么大一个船,在湖里要走,船走的水一定要有一定深度,不然不能保证,前几天听证会上批判圆明园蓄水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划船,历史上圆明园就是要通船,而且这个船很大,这么大一个船,水不能太浅,不可能蓄50公分水就能通船,肯定要求有一定深度,查到一个资料,当时在福海旁边水面的深度就2.2米深,大的水面更深一些,据杨先生说最深地方有4米深。

  这个图是曾经画过的一个船的路线,乾隆住在这里,可以从这个码头往那边走,根据当时档案上记载的游船的路线,有游船的地方水都是比较深的,没有游船的地方种一些东西,圆明园很有意思,种水稻也好,还种麦子,皇帝要亲自看,有一年麦子种的不好,他马上质问官员,为什么麦子种的不好,然后让那些官员检查,是不是下面的人没有很好耕作,后来罚那个官员三个月俸禄,反映出皇帝关心农业生产,他了解行情,对整个国家农业生产有一个了解,这地方是官农场所。这个都是国家政治的反映。这个是后来拍的照片,福海有水的情况,这个是种植的情况。在圆明园里有种荷花的档案记载,那个河底不好,乾隆43年曾因荷花长势不好,将河底沙子挖掉,换河泥,这同时说明圆明园水体的地质情况,在这种地质情况下,水的存在依赖于地下水的情况。

  讲到现在情况,北京缺水,刚才很多先生都讲了,特别圆明园这块地下水处在负20米,在这么一个情况之下,有没有湿地呢,那时候地下水位高的时候可能比较潮湿,地水下位下降时候绝对不可能。这个是最近圆明园管理处那侧的坡面,地下水位在这里,防渗膜做到这个地方,做了这个防渗膜以后才能把那一点点水留住,不做防渗膜水都流下去了,讲生态的人不调研,他就想当然说圆明园是湿地,有很好生态,铺膜都隔了,植物都不好了,动物也没地栖息了,完全是想当然,不了解历史情况,也不了解现状,如何保证水体的存在,探讨圆明园怎么节水,已经做一些规划,比如节水灌溉,雨洪利用,湖底防渗都是迫不得已,如果没有湖底防渗整个圆明园就枯了,完全变成干枯的园子了,还有做防渗以后可以利用人为的措施使其活起来,避免水体变质。

  对湖底不进行防渗处理,说可以保证湖底栖息动物和植物生存环境,可能这个水都漏下去哪有生态环境,都干死了,湖底铺防渗膜以后可以保证湖底那一部分泥土中还有生存的环境让这些动植物可以存在,可以创造出这么一个环境,另外如果干死以后,湖水没有蒸发了,对地区小气候也不好,另外铺了防渗膜以后,整个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可以做到保护历史园林。

  这是福海在乾隆9年画上的样子,这是现在的样子,这个就是后湖那个地方湖底没有处理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荒地,水都漏了,这个是前湖,前湖曾经有水,这个水是抽的地下水,或者是从外边进来的,当时因为圆明园养鱼,后来没有给水以后变成荒的了。

  在圆明园保护规划当中提出恢复山形水系的策略,我觉得这个策略完全正确,对于这样一个自然遗产如果不保护山形水系,我们的自然遗产就彻底毁了。这几张照片是没有执行规划之前的样子,假山堆的乱七八糟,旁边盖了房子,有一些都是垃圾的,河道堆满垃圾,也没有水,这个是遗址,用防渗膜保水是基本的办法,另外植物随着把遗迹清理以后,也应该补种,那天听证会上有人攻击他们砍了树,这一点请他们看《佛罗伦萨宪章》,目前我们应该由多学科研究这个问题,不是只是这些人号召保护生态,应该做到文物得到保护,水务管理有相应措施,生态少受影响,同时能够提供给老百姓休闲生活的场所。随着这个问题,圆明园自己这里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保证了我们国家的安定,我觉得这样才是合情合理的办法,不是空谈保护生态的一些理论。

  所以我觉得水的问题不能孤立起来,失去水这个园林等于没有了,刚才我放了一些照片,都是在很荒凉的情况下,当时如果大家看都非常伤心,圆明园不应该是这样,可是现在这些人拿了这些似乎有理的理论攻击圆明园防渗工程,特别是有一位大学教授拿一张85年航拍照片,说你看这里不是有湿地面,都是水面,可是水面怎么来的,我问他,他不能回答,水是万泉河水系和小清河那边供过来的,就有水面了,如果没有水面根本没有湿地,所以我觉得这些人把事实颠倒了,把是非颠倒了,最后提供这样一种信息给领导,环保局如果只听这种信息,必然会做出不太符合客观事实的决策,不能把假信息拿出来。

  目前对于防渗工程是不是影响北京的生态,到现在那些号称说生态灾难的人也不敢说这句话,今天有很多专家一会儿还要讲,刚才也讲了一些,圆明园即使这一小块水要渗下去也不解决北京生态水,从历史园林来看这样一个情况,这次搞的防渗工程没有什么太多值得指责的,如果有好的办法,比这个办法更好可以拿出来,反正要做防渗,也许有更好的防渗材料,但是这种防渗工程是非做不可的。

  我就谈这些,谢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名家讲坛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