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2月荐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6日 13:47 《财经》杂志 | |||||||||
新经典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冯诺意曼、奥斯卡摩根斯坦著,王文玉、王宇译,三联书店2004年12月第一版 1963年,科学出版社已经有过王建华与顾炜琳合作翻译的杰出版本,书名是《竞赛论
其中最值得读的,仍是作者们为答复当时学界对博弈论的经济学研究思路的批评而撰写的“第1章”的前半部分。其中说到:“‘联盟’的作用和规模在这整个题目中始终是决定性的,因此,上述困难仍旧是一个重要问题。任何有关从小个数参与者到大个数参与者的‘极限转变’的理论如果要令人信服,都必须解释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环境中,这类大的联盟不会形成。……我们认为,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对于任何自由竞争理论来说,都是一种真正的挑战。” 1994年,纳什宣布,他打算继续研究N人合作博弈问题,即求解本书作者提出的上述难题。10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关于合作博弈的令人信服的解答。 《伟大的博弈》,约翰戈登著,祁斌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这本书讲述的是华尔街的历史——这条其貌不扬的小街,如何成为一个强大金融帝国的象征? 作者的回答深具魄力。他联系历史背景,从17世纪荷兰殖民者带来的“郁金香泡沫”和商业精神、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在这一气势宏大的背景下,作者讲述了纽约金融帝国种种耐人寻味的细节,也揭示了华尔街的发展和美国经济腾飞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每一个历史时段,作者都能找到一位或者几位中心人物,围绕人物展开情节,讲述一些关键性的时刻,这使本书非常生动、可读性很强。 知识与情趣 《封建社会》,马克布洛赫著,张绪山译,郭守田、徐家玲校,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第一版这是一本关于欧洲中世纪的经典著作。 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的奠基人,马克布洛赫主张一种“整体”史学观念,提倡跨学科的研究与历史资料运用范围的突破。 在本书中,作者指出,只有借助对整体的人类环境的认识,最终才能理解统治这个社会的制度框架。 比如在第一卷,布洛赫依次从地理环境、物质生活状况、心态、社会关系状态等方面,说明整个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 所谓“封建社会”,布洛赫在本书结尾处给了一个定义,包括依附农民;附有役务的佃领地(采邑)而不是薪俸的广泛使用,等等。 人们有理由提出疑问,这样的社会形态是否存在于东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分析中国历史时机械地套用“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否存在问题? 在导论中,布洛赫引用了一句话:“一本历史著作应该使它的读者产生渴望——求知的渴望,尤其是研究的渴望。如果本书能达到这一点,我将满足之至。” 威尔杜兰特《历史中的英雄》,王琴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种“励志”类的书籍,在诸如“巴尼斯-诺贝尔”或“博得思”这样的主流型连锁书店里成为畅销作品。杜兰特是普利策奖得主,也是一位通俗作品大师,他撰写的《文明的故事》,全套十一卷,从第一卷1935年出版开始,总共历时50多年。1977年1月10日,作为对巨大成功的确认,他从福特总统手中接受了一枚“自由勋章”。眼下这部作品,是杜兰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试图为长卷“文明的故事”勾勒一个“简写本”。1981年,杜兰特和他的情深似海的妻子一起辞世,留下这部手稿。在《智慧》杂志编辑里特尔的努力下,2001年,手稿出版了,它的英文标题,直译应当是“历史的英雄”——除了“活在历史中”的意思之外,还有“塑造历史”之意。 《论文学艺术》,歌德著,范大灿、安书祉、黄燎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魏玛精神,那是由歌德和席勒确立的精神传统,今天,被塑造在魏玛戏院门口歌德与席勒的并立雕像里。古典与浪漫,由黑格尔传承,也由20世纪魏玛共和国的知识分子群体承载着,涌现出诸如海德格尔和哈贝马斯这样的当代思想家。在他们的作品里,隐约还有歌德的身影。收录在这本文集里的,是歌德的62篇书信、演讲、对话、和随笔,配了插图——铜版画、油画、雕塑和建筑照片,读来十分轻松惬意,夹带着与经典作品相遇时常常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 本刊学术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