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全球财经观察》2005 > 正文
 

国有银行:平稳的一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3日 15:51 《全球财经观察》

  2004国有银行改革的成果将使2005年改革进展备受瞩目

  2005年银行的盈利指标会变好,利润率会增加,但是利润总额并不会增长太多。治理结构改善会对盈利状况发生改善,以质取胜的变化会开始再出现

  文|曹远征(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努力就是工业化过程。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本匮乏,外汇缺口严重,如何获得资本是最重要的问题。因此极易导致“资本便宜化”的政策,反映在金融方面就是相关联的一整套外汇管制,利率低估,主导产业的选择等等政策措施,这种政策从经济学上讲,就是用扭曲要素价格的办法使得“资本便宜化”来支持经济的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这种扭曲需要纠正。这一阶段金融体系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资源效率配置的提高,来源于价格信号的正确产生,亦即是市场化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产生的价格变化,使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领域,因此,到工业化中后期,实现市场化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就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这一改革将沿着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率市场化,二是经营主体的企业化。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在经营主体企业化方面,中国的国有银行从过去的政策工具职能机构,正在向商业银行方向转变,其中最为突出的标志是通过公司化的改造,使银行真正成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中、建两行的股份制改造就是这样一个目标,期望通过重组改造,建立良好的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且依靠这样一个治理结构保证其经营按照商业化原则进行,而不再是国家行政的附属物。由此,通过股份制的公司化改造使银行与国际上通行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架构、运作机制基本一致,从而能与它们进行平等的竞争。

  为了使国有银行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银行过去作为国家工业化的政策性工具,在扭曲的情况下经营,资本充足率不够并产生很多坏帐,那么第一步就是进行财务重组,不进行财务重组,银行不能够达到商业化经营的基本标准。2003年12月31日,中、建两行开始了财务重组,经过重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达到,坏帐水平大大下降,已完全符合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标准。换言之,已经奠定了可供商业化经营的基础。

  第二个问题,尽管有了商业化经营的基础,但是尚不能保证其机制也是商业化经营的机制——企业化公司化的改造至关重要。如果是一个公司,从全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股份制是最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因为股东制约是最有效制约。

  如果要保证股东充分有效制约,那么公开上市效果才最明显,只有上市才能够使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展现,银行的商业化路径才不可逆转。目前这个改革已经展开,中国银行2004年8月26日整体改建成一个股份制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也于2004年9月10日重组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现在两家银行正在积极寻求上市,目的是把商业化的经营机制更加完善起来,使国有银行改革真正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态势。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在这方面,目前的国有银行改革也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首先是出资人到位。由汇金公司来行使国家出资人责任。由于汇金本身也是一家公司,因此它有回报的要求,约束也因此形成。具体说来,汇金公司作为中、建两行的股东,为保证回报,就需要真正的考核,这就和过去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变化。由于出资人到位、考核到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就不再是一句虚话。

  其次,是整体上市。过去许多国企上市,都是将好的资产先上市。其余的留在存续公司。如果存续公司继续经营,就和它的子公司形成一个同业竞争的关系,对上市公司形成损害;如果不经营或经营不善,为了存续就会导致利用上市公司圈钱的行为,上市公司本质上变成了自动提款机,这些都对公司治理结构产生很大影响,这就是人们所诟病的一股独大问题。为避免这一问题,这次中、建两行采取的是整体上市,由于不存在剥离,也就不存在“取款机”问题,好和坏都有市场来评价,一股独大问题会大大减轻。

  最后,所有的干部身份、行政级别全部取消,重新竟聘上岗。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上一个最重要的变化。这样一个改变,使得风险控制机制也严格起来。

  国有银行改革过程不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个措施上,而是整个机制在发生变化。

  如果2005 年宏观经济比较稳定,那么银行的发展也会比较平稳的;如果宏观经济是大起大落,那么银行也是大起大落。我们的金融结构决定银行对经济的作用非常大,而中国经济对银行的影响也非常大。

  举例来说,宏观调控了,很多东西看来不是银行的责任,但是变成银行的坏帐,“铁本事件”就是个典型例子。和宏观经济的变化非常密切,这也是中国银行业的一个特点,高度依赖于国家宏观经济的状况,风险是高度正相关的。所以,从这个层面讲,预测明年银行经营好不好,就是预测明年经济走势好不好。

  从目前的情况看,2005年是宏观经济平稳的一年,银行的业绩也持续稳定。如果从GDP的指标上来看,贷款的增长是正相关的,同理也可以说,由于GDP的放缓,贷款的增长也放缓。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盈利能力会增强,它的业绩也将改善,以质量取胜的苗头已开始出现,改革已开始显示成效。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曙光。

  系列报道:

  国有银行:平稳的一年

  国外投资:外国资本渐入中国佳境

  不良资产处置:外援的关键一年

  期货:期待金融衍生品年

  信用卡:银联卡走出国门

  中国银行业:为资本充足率而动

  工行与农行:改革的上中下三策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国经济新闻 全部银行业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