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2006年现金运行情况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17:37 《中国金融》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

  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端。人民银行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维护总量平衡,优化信贷结构,稳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宏观经济高速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 (M2)过快增长的滞后效应、工资水平的提高、小麦及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居民结汇加快等因素影响,2006年全年净投放现金3041亿元,同比多投放478亿元,与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基本相适应。

  2006年现金运行基本特点

  现金年净投放总额突破3000亿元大关。截至2006年12月,全国现金净投放 3041亿元,同比多投放478亿元,增加18.6%,现金净投放总额一举突破3000亿元大关,创历史最高纪录(见表1)。全国现金净投放自1999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关口后,历时七年,突破3000亿元关口,与现金净投放量从1992年突破1000亿元到1999 年突破2000亿元关口所经历时间相同。其中,一季度净回笼现金559亿元,同比多回笼330亿元;二季度净回笼现金4亿元,同比少回笼386亿元;三季度净投放现金2218 亿元,同比多投放794亿元;四季度净投放现金1385亿元,同比少投放374亿元,主要原因是与上年相比,春节日期后移20天。2006年现金多投放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而8月份净投放现金433亿元,同比多投放253亿元;9月份净投放现金1502亿元,同比多投放580亿元。8月份、9月份

  现金投放增加较多是2006年现金净投放创新高的主要原因。

  现金运行季节性特点继续保持。2006年年度现金运行的轨迹依然是上半年回笼,下半年投放,季节性特征依然明显,但呈现出投放力度更大、回笼强度更强的新特点(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06年春节、“十一”等节前现金投放力度、节后现金回笼力度明显增加,其中1月份、9月份现金分别净投放5279亿元、1502亿元,2月份、 10月份现金分别净回笼4829亿元、723亿元,投放、回笼力度分别达到近年来同期的最大值。

  春节前现金集中投放、春节后现金迅速回笼的规律性特征依然明显。 2006年1月2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前后现金运行保持了节前集中投放、节后迅速回笼的规律,但呈现出节前现金投放量更大、节后现金回笼势头更猛的特点。2006年元旦、春节净投放现金 6897亿元,比2005年元旦至春节多投放1482亿元,增幅为27%;单日最高净投放现金1167亿元,比上年增加497亿元,增幅为74%;累计净投放现金峰值为7268亿元,比上年多投1395亿元,增幅为24%。2006年元旦至春节,净投放现金数量、单日最高净投放现金数量、累计净投放现金峰值均创历史新高。节后仅用13个工作日就把节前投放的现金全部回笼,日均净回笼现金531亿元,同比增加305亿元,增幅为1.35倍,单日最高净回笼现金991亿元,同比增加126亿元。

  “十一”黄金周现金投回情况打破了历史规律。按照现金投放回笼规律,一般情况下,“十一”黄金周节前投放现金,在节后 3到5个工作日内即可全部回笼。2006年“十一”黄金周节前投放现金1502亿元,同比增长63%,投放量和增幅均创近年来历史新高;但节后5个工作日到10月12日,仅回笼现金1012亿元,有490亿元现金没有回笼,紧接着即转入持续投放,给四季度现金投放造成压力。

  现金服务平稳增长。2006年,全国发行库出入库和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数量稳定增长。全国发行库出入库总额7.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全国发行库出库377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6%;全国发行库入库344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6%;全国金融机构收支现金总额141万亿元,同比增加12.6%,其中金融机构共支出现金 708444亿元,共收入现金705733亿元,同比均增长12.6%;全国金融机构业务库库存 2066亿元,同比增加244亿元,同比增长13.4%,主要是金融机构为迎接元旦现金的使用高峰,提前备足现金。

  市场货币流通量同比增长加快,与狭义货币(M1)增幅差距扩大。 2006年12月末,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65%,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71 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与狭义货币(M1)增幅相差4.83个百分点,差距比上年扩大4.9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活期存款增加较多。市场货币流通量(M0)与狭义货币(M1)增幅差距扩大,造成较大的市场货币流通量扩张压力。

  2006年现金运行分析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好,物价涨幅较低的良好态势。人民银行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

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现金运行,特别是第三季度同比增长较多,形成了全年现金投放高位运行的局面。影响现金投放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有: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带动现金投放增加。2006年,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7%左右,为十年来增幅最高,也是连续五年的持续攀高,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万亿元,达209417亿元。国民经济较快增长是现金投放加大的根本原因。从经济运行看,带动我国GDP持续快速增加的依然是投资拉动和出口增长。从固定资产投资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完成额为109870亿元,带动了现金收支量的增加。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大。尽管全年CPI增幅仅为1.5%,但消费品市场增长逐月增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76410亿元,同比增长 13.7%,是1997年以来的最快水平,实现了十年来最大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拉动了现金交易需求适度增加。三是进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高达 66%。根据海关部门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76万亿美元,增长 23.8%,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贸易顺差再创新高,累计实现177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6亿美元。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企业和居民结汇量不断加大,兑换外币现金支出增加。

  广义货币供应量(M2)过快增长的滞后效应逐步显现。 2006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4.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4%,增幅比上年末低0.63个百分点,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超过年初预定的16%预期金融调控目标。另一方面,2006年年初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始终在高位运行状态,其中1月份高达19.2%,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增长513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82亿元。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3.18万亿元,超年初计划6800亿元。综合现金运行历史规律和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广义货币供应量 (M2)增长领先市场货币供应量(M0)增长约6个月左右。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偏高,信贷规模增长偏快传导到市场货币流通量(M0)层面,必然带动现金投放加大。

  工资水平的提高带动现金投放增加。2006年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国地方大部分企事业单位落实了改革措施,并补发了相应的工资。2006年全国共发放工资 62242亿元,同比多支出7912亿元。其中发放现金工资39936亿元,同比多支出2973亿元。工资性现金支出占整个工资性支出的比例为64%。

  小麦、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政策促使农副产品采购支出现金较多。 2006年河北、河南等13个省市对小麦、中晚稻实行最低收购价。农发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末,累计发放小麦最低收购价贷款659 亿元,中晚稻最低收购价贷款157亿元,支持企业收购小麦830亿斤、早籼稻82.6亿斤、中晚稻106.5亿斤。2006年,全国金融机构农副产品采购共支出现金15897亿元,同比多支出999亿元,由于粮棉油收购主要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现金结算率一般在 70%以上,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实施促使农副产品采购现金支出增加。

  

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分流了部分储蓄存款现金收入。 2006年,储蓄存款收支相抵净收入现金2791亿元,同比少收入608亿元,主要是因为随着股票市场财富效应的引导,储蓄存款一部分被分流到股票市场。9月份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比8月份减少1487亿元,主要因为国庆期间闭市9天,股票资金纷纷流回储蓄存款。而截至2006年12月末,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余额为5214亿元,比年初增加3416亿元,同比增长166.5%。股票市场成交活跃,储蓄存款被分流,储蓄现金收入减少。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企业和居民个人结汇加快。 2006年1~11月,居民、非居民个人结汇726亿美元,而购汇只有96 亿美元,净结汇630亿美元。同时,过去在广东当地流通的一部分港币,目前已被人民币替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