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财政政策出手平抑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03:3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周明

  一场围绕着“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阻击战逐步升级。在货币政策节节阻击的同时,财政政策昨日也再次“出手”,取消了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通过税收杠杆引导粮食向国内供给,以期平抑其价格上涨。

  半年来,货币政策对通胀的“阻击战”日渐激烈,而导致价格上涨的各种显性和隐形因素还在发酵,宏观调控另一抓手——财政政策不得不在这场阻击战中采取积极的态度。昨日新辟的税收杠杆政策将引导粮食向国内的销售,而对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补贴”也将稳定粮食的供给预期。

  从当前物价上涨的结构看,粮食价格的上涨无疑是这一轮物价上涨的重要策源地。而粮食价格的上涨,又与此前全球推动生物质

能源发展不无干系。在这一场粮食与能源的替代战中,全球粮食价格的紧平衡被打破,从而造成了粮食的国际“短缺”。在这几年粮食作物向生物质能源“转化”的过程中,玉米等粮食价格逐步攀升,从而引发了饲料价格上涨,又传导到猪肉价格上,使得猪肉价格成为这一轮价格上涨的一个风向标。

  由于粮食生产的周期性使其价格水平近期难以逆转,因此,通过减少出口增加国内粮食供给有望成为平抑物价上涨的一条新途径。在平抑物价的战斗中,财政政策一方面可以针对特定对象,如猪肉生产单位进行财政补贴,从而激励农户养猪,增加猪肉供给;另一方面,针对特定企业的税收干预,如此番取消粮食产品的

出口退税等,有望增加粮食的国内市场投放。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补贴和调税,不仅可以作用于整个粮食市场,更可有针对性地引导猪肉等“短缺品”的供给,阻止价格上涨链条向下游传递。

  当然,财政政策的工具箱中并不局限于此。据悉,明年我国将采取系列措施稳定粮食价格,比如,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继续实行价格优惠,稳定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因提高

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影响农资价格上涨而增加的农业生产支出,通过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予以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CPI涨幅持续保持高位,容易引起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这种预期可能会成为物价进一步上行的动力。如何打破这种通胀预期?除了通过加息避免负利率外,还需加大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财政转移支付,保证他们的购买力,以预防通胀预期的形成。

  总之,稳健的财政政策将在对抗物价上涨中起到更积极的作用,“积极”的财政支出政策与必要的税费政策相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因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结构性物价上涨压力。

    相关报道:

    货币政策从紧 调控之剑直指结构性通胀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首要目标是抑制通胀

    经济政策确立主基调 抑制通胀为首要任务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