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政策从紧 调控之剑直指结构性通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01:57 金融时报
周萃 距离确定明年调控基调后仅仅一周,来自政界、业界、学界的一批精英齐聚12月10日召开的《财经》年会2008。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空交合点召开的“群英会”自然引人关注。而嘉宾们的言论,也被视作对新出台调控政策的不同解读“版本”。 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增长过快和物价涨幅过高”等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既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经济过热,又要防止目前的价格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两防”目标,货币政策也一改“适度从紧”为“从紧”,加上仍然“稳健”的财政政策,共同形成了2008年极具特色的宏观政策组合格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明年调控基调,对现实经济运行无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如何进一步“细化”政策,以瞄准“病灶”对症下药?如何理解财政政策依然“稳健”而货币政策却十年来首改“从紧”?以及如何从根本上化解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上述诸多问题,《财经》年会2008均有所涉及。 结构性通胀 通货膨胀是最易为公众察觉的经济风险。2007年,食品价格引领的物价上涨,已经让很多人感受到了生活成本的骤然上升,普通3口之家每月多增的开支,多数超过其总收入的10%。事实上,央行城镇储蓄调查显示,物价上涨已经引发居民消费意愿下降。 今年8月至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5%、6.2%、6.5%。8月和10月连创11年来的新记录。CPI单月涨幅从3月份开始已经连续8个月超过4%。这表明,继资产价格持续上涨后,流动性过剩已经悄然蔓延到消费品价格领域。 如何判断宏观经济中出现的这些情况?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刘明康在《财经》年会2008上表示,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仍属于结构性上浮、阶段性上浮,主要的拉动因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和石油价格的上涨。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6%,机构CPI上涨了5.7个百分点。如果扣除生产和能源价格的影响,其实全国的CPI总体比去年10月份只上涨了1%。也就是说,大多数工业产品市场供求平衡,大多数工业产品价格是下降的,不是上涨的。同时,外部因素对中国的价格上涨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比如全球粮食减产和生物燃料工程方兴未艾。 通货膨胀的上升已经是当前世界经济体的普遍现象。从全球范围看,中国的通胀水平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而且,中国抵御通胀的能力相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能力还是相当强的。虽然我国上证综指进一年来涨幅很大,但在金砖四国来看,涨幅并不算最高的。另外从房价来看,1997年至2004年,南非房地产价格上涨了227%,爱尔兰上涨了187%,西班牙上涨了149%,而过去7年里,英国的房价累计上涨了139%。“相比较来说,我们的宏观调控还是行之有效的。” 不过,刘明康表示,经济发展从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依然存在,需防止结构性价格上涨演变为全面的大幅通胀,所以要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好地运用利率、汇率、财税工具,防微杜渐。 从紧货币政策的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08年货币政策从以往的“适度从紧”转为“从紧”。至此,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延续十年的稳健货币政策告一段落。 由于贸易顺差的急剧增加和银行主动的信贷创造,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大大过剩。对此,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在12月10日举行的《财经》年会2008上亦表示,国际收支顺差迫使央行投放基础货币,扩大了货币供应,推动了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则可以缓减流动性过剩的危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其实,早在2007年“稳中适度从紧”的取向下,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已经呈现出空前频繁的密度———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发行巨量央行票据。特别是特别国债和特种存款的使用,央行对冲流动性的手段更为灵活。但是,随着庞大流动性的持续涌入、中美利差的逐步缩小,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空间显然受到一定限制。 在此背景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将会有什么样的更大力度的调控工具和调控措施呢?即便是精英荟萃的高层论坛,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莫衷一是。一方面贸易顺差加剧增大人民币汇率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加息可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中国,从而进一步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人民银行控制通胀的负担、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如此两难境地下运用货币政策,显然需要大智慧。 银行资产业务的变化 12月25日,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即将提高到14.5%,这是年内第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意味着,在国家趋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下,银行的流动性将受到极大影响。 商业银行应当如何主动适应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朱民在《财经》年会2008上表示:银行业面临如何建立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的压力。2007年,居民储蓄出现大搬家,从银行搬到了证券市场,居民储蓄意愿大大降低。因此银行主要存款变为金融机构存款,而金融机构的资本市场行为,比如打新股等,使得银行存款猛增猛减,对银行存款额产生重大影响,对银行管理的冲击力度加大。 因此,朱民表示,银行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在紧缩货币政策下,银行业放贷业务缩小,银行只能加大中间业务量,因此要改变资产结构,资产负债表出现错位。2008年,这种趋势仍然在延续,银行的流动性负债管理需加大,集中度要加强,今后要实行“谨慎经营、负债主导。”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