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稳一紧政策搭配值得期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3:08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继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后,中央再次表明对防止经济过热、防止物价过快上涨的决心。

  近几年,虽然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都开创了新局面。但是,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国内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能达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率可能为2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将涨至4.5%,外贸顺差估计也会高达2600亿美元,流动性问题还在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增长速度仍然很快,消费品价格上涨显著,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资源、环境的压力加大等等,均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明显,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

  经济学家余永定认为,近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幅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种高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投资推动的,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不仅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波动,而且与消费推动的经济增长很大区别在于,它会创造过剩的需求。他指出:第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明显超过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就可能发生。第二,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PPI也在上涨。所有这些指标都告诉我们,必须对通货膨胀的长期性、持续性有高度的警惕。第三,老百姓已经形成了通货膨胀预期。另外,全世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趋势,原材料价格在上涨、石油价格在上涨、农产品价格在上涨,而中国经济是十分开放的,这样一种普遍的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物价上涨造成影响。

  毫无疑问,目前经济增长可能已经超出了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总需求仍然保持较高的扩张速度,为了保持政策调控上的连续性,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

  事实上,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已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货币政策配合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也完成了由积极财政政策到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完成了由稳健货币政策到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再到从紧货币政策的转变的。

  中国农业银行高级分析师李刚博士对记者说: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更多的需要加强对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的控制,避免货币膨胀引发资产膨胀和价格上涨。在美国连续降息和外需明显走弱的背景下,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数量型政策和价格政策的协调配合。目前,金融机构的实际贷款利率水平已经超过7%,并将继续提高,可能对企业利润和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未来利率的上升空间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而适度加快

人民币升值、控制货币信贷的增长速度、小幅提高利率水平和加大市场资金的回笼力度可能是相对有效的政策组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的同时,明年财政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这样,自2005年以来的“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明年将变成一“稳”一“紧”相搭配。

  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但由于当前存在产业发展、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保持经济的健康发展仅仅依靠货币政策调控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需要财政税收政策、农业政策、区域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协调配合。李刚认为,在当前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背景下,稳健的财政政策可能需要适度减少财政赤字,增强财政政策在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持作用,降低国债的余额增速。与此同时,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就要加大第一、第三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调整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要通过提高微观主体的创新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价值创造的附加值和产品的

竞争力;要通过税收、收入政策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占比,从根本上保证经济增长向消费为主的发展导向。

  显然,明年一“稳”一“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值得我们期许。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