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50+丨透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湾区50+丨透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支柱是什么?
2020年04月20日 14:12 新浪财经

  导语:粤港澳大湾区,国之重略。在大湾区战略发展宏图下,大湾区内的“城”“产”“人”有怎样的发展前景,又有何种发展掣肘?这本《2019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蓝皮书》或许可以帮助您找到答案。(湾区50plus 王茜编)

  来源:《2019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蓝皮书》

  作者:保利投顾研究院、景晖智库、和讯网和58安居客研究院

   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发展特征与前景

  纵观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基础扎实,经济支柱产业电子信息集群优势明显;城市产业梯度分明,具有协同升级的基础;创新以企业应用导向,企业创新动能强;人才吸引力节节高升,人才链接逐步打通。

  • 特征1:电子产业集群优势凸显,内部工业互补

  大湾区各市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梯度差异,利于城市间的产业转移。深圳工业增加值独占鳌头,高新技术制造业拉动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大体量及较高增速;广佛莞则处于第二梯队;惠州领跑第三组团。深圳、东莞、惠州产业链的融合共建,就是第一、二、三梯度城市的衔接转移。

  图:粤港澳9市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五年复合增速(亿元,%)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从各城市的优势产业看来看,珠江东岸(深、莞、惠为代表)高新技术制造业占比高,且保持高速增长,西岸(佛、中、珠、江)占比和增速均弱。珠江东岸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珠江西岸重点推进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肇庆产业基础较弱,正加紧布局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

  图:粤港澳大湾区9市传统产业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 特征2创新以企业应用为导向,企业创新动能强

  从研发主体来看,广深多是企业驱动型创新,深圳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占比接近9成,广州企业类研发投入占比64%。经过十几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研的倾斜,大湾区已脱下山寨的“帽子”,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上独占鳌头。以国际专利数量为例,全国十强城市中大湾区占四席,集中在头部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图:北上广深研发投入结构分析       图:全球专利申请Top50的国内企业专利数量布局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从独角兽企业的特征来看,与长三角响应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消费类、平台型独角兽产生不同;粤港澳大湾区的独角兽“硬实力”强,集中于硬件技术驱动创新,大湾区的高端制造业积累,临近香港、作为香港高校科研的转换地,均为创新的产生和转化提供了有利环境。

  图: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分布以及特征

  • 特征3:人才吸引力节节高升,人才链接逐步打通

  从人才吸引力来看,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流入形成新一轮高峰,流入人口主要由高素质人群为主,部分农民工回流、国内的高精尖人才加速流入。佛山、东莞等制造业大市,对人才吸引力层级明显提升。东莞近年来吸引高层次人才8.5万人,落户人才中50%以上学历为本科及以上;佛山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层次跃升,专业技术人才及高层次人才需求占比已超25%。

  图:佛山市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结构

  资料来源:保利投顾研究院整理

  • 总结:产业基础扎实,创新、人才积极因素积累

  整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基础扎实,创新和人才等积极因素正积累。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正持续加大对科创投入、引入高等教育资源,打通与港澳和国际人才的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升级为是世界湾区的基础和势能。(未完待续)

  (声明:本文系作者授权新浪网“湾区50plus”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责任编辑:霍琦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06 晶科科技 601778 --
  • 05-06 吉贝尔 688566 --
  • 05-06 金博股份 688598 --
  • 04-29 中泰证券 600918 --
  • 04-28 新产业 300832 31.39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