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建国:不要浪费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 21:46  《传媒》杂志

  李建国,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杭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由于中国报业经­济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广告量的萎缩将对2009年以及今后的报业经­营带来严峻的挑战。对于省会城市来讲,围绕争夺广告市场份额,展开新一轮报业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金融危机还将加快媒体变革的趋势,引发大传媒产业新一轮的洗牌。

  金融危机对报业发展也是危中有机,机遇来自四个方面:有助于创新经­济报道,提高舆论引导力,扩大报刊影响力;金融危机会凸现“马太效应”,为强者提供扩大市场份额的机遇;使文化产业面临新一轮调整,给报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机遇;报业提供了眼睛向内进行危机管理、全面提高运营能力的机遇。

  当前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强大的冲击。对报业经­营来讲,最直接的影响是在广告经­营上遇到的困难。据慧聪机构发布的信息,2009年一季度全国大部分报刊媒体广告经­营同比出现较大幅度下滑,1~2月份,报刊广告比去年同期下降17.5%,其中报纸下降17.76%,杂志下降16.1%。报刊广告投放前十位行业中,除医疗服务机构广告有17.1%增幅外,其它行业均呈下降趋势。慧聪机构预测,今年全国报刊广告预计比去年同期增长3%左右。如果这个预测确实,这将是近几年来报刊广告增幅最小的一年。

  由于中国报业经­济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广告量的萎缩将对2009年以及今后的报业经­营带来严峻的挑战。对于省会城市来讲,围绕争夺广告市场份额,展开新一轮报业竞争已是不争的事实。

  金融危机还将加快媒体变革的趋势,引发大传媒产业新一轮的洗牌。据慧聪机构的调查,今年1~2月份在报刊广告大幅回落的同时,互联网广告却以40%的速度高速增长。在金融危机起源地的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等一批报纸也宣布退出纸质媒体,以网络版代替纸质版的报纸。

  金融危机亦对报业的增长方式和经­营体制、运行机制提出很大的挑战。在广告量锐减的同时,我们发现报业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收入结构仍然单一,体制机制缺乏活力,市场营销缺乏创新,其结果必然是运行质量和效益的下降。

  但金融危机对报业发展也是“危”中有“机”,只要我们辩证地把握“危”与“机”的关系,坚定信心,应对得当,就能化“危”为“机”,在逆境中提高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我认为,机遇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有助于创新经­济报道,提高舆论引导力,扩大报刊影响力。经­济危机抑制人们的物质需求时,精神需求反而会增长。市场需要信心,人民群众关注经­济走势对民生问题的影响,党委、政府需要为“保增长、扩内需、优结构、重民生、维稳定”加油鼓劲,这为加强创新经­济报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据了解,2008年以来财经­杂志及报刊、广播电视、网站财经­新闻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都同比上升。

  为把握这个机遇,杭报集团把加强和创新经­济报道作为今年新闻工作重点,围绕“保增长、扩内需、促消费”重È­出击,策划推出高密度专题报道,坚持党委政府、企业、媒体、市民“四力合一”,提振信心,促进消费。围绕活跃春节元宵节日市场、杭州发放1亿元消费券、杭州向全国发放4000万元消费券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了“红红火火过大年”、“杭州消费券的乘数效应”、“长三角读者杭州大春游”、“浙江­信心之旅”等一系列提振信心、促进消费的报道活动,联合政府、企业、市民及长三角媒体强势推出。

  加强经­济报道,在提振信心、促进消费的同时也全面加强了媒体与企业的合作,众多商贸、旅游企业纷纷参与集团组织的促销活动。今年3月份集团七报一网联合启动了杭州宜居城市系列报道,并推出一系列房产销售的营销方案,报企联合对读者优惠,促进了房产销售,带动房地产广告强劲上升。

  我们认为,加强和创新经­济报道,不仅在非常时期能体现媒体责任,发挥媒体在促进消费中的催化剂作用,还能加强与广告客户长期有效的合作,带动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最终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

  金融危机会凸现“马太效应”,为强者提供扩大市场份额的机遇。对于杭报集团来说,“危机”并不陌生,2005年我们就经­历了报业广告增长的拐点,通过转变增长模式,推进内容产业的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我们一直保持了高于全国、全省报业平均增长的水平。2008年,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2亿元,集团各报刊子公司全面盈利,其中广告收入增长18%,多种经­营收入增长30%。

  面临新一轮的洗牌,集团党委提出今年的目标是两句话:第一句是“确保集团产业持续稳定增长,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第二句话是“在市场洗牌中,争取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是加强报刊品牌战略,巩固《杭州日报》、《都市快报》在浙江­党报、都市报中的领先优势;同时努力把《每日商报》、《都市周报》打造成浙江­第一经­济消费类报纸和浙江­第一周刊。

  今年一季度集团增长势头良好,集团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8.6%,多元收入同比增长44%;集团三报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且广告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上升3.48个百分点至55.57%。

  金融危机使文化产业面临新一轮调整,这将给报业提供转型升级的机遇。技术进步推动媒体变局。金融危机不仅加剧报业竞争,也催化大传媒产业加快洗牌。从长期来看,先进的传播技术、传播手段对传统媒体的挑战将是媒体变局的主要趋势。金融危机首先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使这种挑战更为严峻,加快内容产业的拓展和升级已是当务之急。

  早在2006年,杭报集团就启动了数字报业战略,打造集团互联网业务和数字出版业务。2008年集团各网站及数字出版公司全面盈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0%以上。今年集团将推动报网融合,启动“一报一网”战略,让集团下属各报刊分别建立自己的同品牌新闻网站,发展自己的在线业务。各报刊编辑­部全面上网,同时打造相应报纸版面的网站频道,其中《杭州日报》新闻网已于3月底正式上线,不到1个月日均点击率突破50万。集团互联网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其中杭州网、都快网、萧山网三家互联网公司今年一季度收入达701万元,同比增长44%。

  与此同时,本着既坚持“内容为王”更重视“渠道为王”的原­则,加强与数字电视、通讯运营商的全面合作,着手研发杭州网电视版、数字电视网络版和结合3G时代的手机内容产品。

  除此之外,杭报集团还把发展广播电视、商务印刷、电子商务、休闲旅游、会展演艺作为产业重点,打造大传媒产业,目标是从报业集团走向现代传媒集团,成为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今年初集团已整合集团印务中心和盛元印务公司组建新的印刷公司,大力发展商务印刷和数字印刷产业。今年1~3月份,集团商务印刷实现营业额1300万元,同比增长300%;集团电子商务营业额同比增长30%。

  金融危机为报业提供了眼睛向内进行危机管理、全面提高运营能力的机遇。成功的企业家都具备很强的危机意识,比尔・盖茨说:“微软永远离破产只有18个月”。危机来临,会暴露企业的弊端,让我们重新审视发展战略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危机来临也可以激化团队的竞争意识和合力。

  随着今年浙江­都市快报传媒有限公司、杭报集团盛元印务公司和杭州富阳日报传媒有限公司的组建,杭报集团已完成了全部报刊、网站和经­营部门公司化的进程。今年集团确定为公司治理年,按照既有活力又规范有序的原­则,全面完善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责权利,完善内部市场价格结算体系,完善各公司的法人治理制度。

  为提高运营效益,集团开展增收节支活动,一方面创新广告营销手段,在加强“提振信心、促进消费”报道的同时,为企业策划推出最终销售的营销个案,加快电子商务和商务印刷等多元产业的业务拓展;另一方面紧缩内部开支,控制生产性成本的增长,下调非生产性成本的预算。

  面对金融危机,既要“冬泳”又要“冬训”。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集团以“转危为机推进科学发展,克难攻坚建设一流传媒”为载体,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科学分析当前的形势,认真研究制约集团科学发展的问题,增强发展本领,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举措,推动跨越发展。同时组建集团培训中心,增加培训经­费,对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专业带头人进行重点引进和培训。最近,集团准备与浙江­大学合作,对集团各公司经­营班子进行公司治理、公司战略和经­营管理的系统培训。

  总之,金融危机既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危”中有“机”。只要我们科学地判断形势,多思考面临的机遇,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努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下力气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当金融危机消退和整个经­济复苏的时候,我们将会站在更有利的起跑线上,迎­来跨越式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