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气象经济“钱”景诱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00:52 市场报

  气象经济“钱”景诱人

  本报记者 李文华 实习生 桑大伟

  气象经济大有“钱”途

  经济学界“一度效应”的说法,就是指气温发生1℃变化,商品的销量就会随之发生较大改变。在国外,气象经济已经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商业运作。国外气象机构开发出的“啤酒指数”、“空调指数”、“耗电指数”、“冰激凌指数”等气象指数,早已成为企业确定生产营销计划的重要依据,不少企业因此得到气象投资的丰厚回报。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气象资讯服务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形成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经济效益尤为可观,并且成为一条相当不错的生财之道。比如法国气象台为一级方程式赛车、法国网球公开赛等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大型户外文体活动提供详尽、准确的天气预报。仅此一项,法国气象台每年的经济收益就高达2000万欧元。

  在日本经营电冰箱和空调的厂商,每年都会斥巨资购买大量的气象信息和气象数据,以此来分析气象变化与销售额的关系。德国更是如此,在这个啤酒消费大国,每当他们国家的平均气温超过22℃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当气温每上升1℃,大瓶装的啤酒则会每天多销230万瓶;气温在30℃以上时,每上升1℃,全国啤酒销量再增加100万杯。这就是著名的德国啤酒指数。

  据中国气象局开展的全国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项目的结论表明:中国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每年至少在经济社会中产生了3328亿元效用;投入产出的效益可达1:69。这表明气象经济同样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目前中国气象经济学还是一个新兴学科,气象服务也还停留在简单的气象预报台阶上,气象服务市场尚未形成。

  国内市场刚刚起步

  “泳装指数”、“感冒指数”、“情绪指数”等,近年来出现的这些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气象指数,已表明气象资讯信息与今天的生活近在咫尺,且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了解,1985年前,我国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放在灾害性的天气预报上,1985年后国务院才批准气象部门开始开展有偿气象服务。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商业性气象服务并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更没有获得较大的商业利润。

  气象资讯服务的价值已不仅仅局限于为人们生活提供参考,它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招商引资、城市规则等方面提供服务。据了解,国内电业部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铁路部门、保险公司等行业在气象经济上已经迈出可喜一步,这些行业每年都要向气象台定购有关本行业经济的专业性气象预报,以及时作出最有利的经济决策。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