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神州气网初织成(18)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11:42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对于政府而言,在控制物价上涨方面没有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前,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政府可能不会在成品油价格调整上有所松动。也就是说,政府限价令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成品油的市场化改革陷入停滞将成为不争的现实。

  对于企业来说,“限价令”就犹如一道“紧箍咒”,打破了炼油企业的赢利空间。众所周知,当前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是低价运行,与国际油价存在较大差距。目前国内93号汽油价格为每升5.34元左右,美国每加仑3美元左右,折合国内价格为每升6.3元左右;英国近期的汽油价格则达到了1英磅/每升,折合国内价格为每升13元左右。由此可见,目前的成品油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相比,每吨油要低1000元到1500元左右。

  同时,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又不断攀升。2007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已经达到1.9亿吨,仅原油进口量就已达到1.6亿吨,增量惊人。一方面是高价引进原油(从国际上购买),另一方面在国内要以低价出售,这样高进低出,企业不亏才怪,所以才有了成品油企业申请提价、申请补贴之说。

  2007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为履行“三大责任”,亏本保供应,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动不动就要求企业承担“政策性亏损”,将会损害企业的发展,更谈不上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不仅如此,这还将影响成品油的市场供应,2007年底国内大范围的“油荒”事件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在现实情况下,国家要么在成品油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保证企业利润,补贴民众利益;要么限制油价,保证民众利益,补贴企业利润。前一种方式涉及范围太宽,补贴方式太过复杂,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行的便只有第二种方式。如此一来,便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尽管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是最理想的一种市场状态,但是,目前在中国搞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究竟还有没有意义?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世界人均GDP的排名统计来看,中国的人均GDP为1100美元,美国人均GDP为37610美元,是中国的34倍多,英国人均GDP为28350美元,是中国的25倍多,德国人均GDP为25250美元,是中国的22倍多,法国人均GDP为24770美元,是中国的22倍多。如果考虑人均收入的因素,中国消费者对油价上涨的承受能力更要低得多。欧美国家是以比中国多20倍以上的人均收入去消费比中国高1倍价格的汽油,因此,如果我们单纯地去对接油价,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则显失公平。

  因此,我们的回答是,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没有错,但是中国的现实情况不允许有这样的跨步。实现油价与国际接轨,和油价市场化,要取决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和人均GDP的水平。如今原油价格高得离谱,同时我国人均GDP的增速又没有这么快,一旦放开成品油价格,让它与国际市场随行就市,老百姓将无法承受。

  面对亏损经营的严峻挑战

  -文/永增

  尽管炼油板块的亏损压力是政策性的,但挑战往往是机遇的前兆,如何在困难、压力、挑战下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这是我们中国石油人应有的正确态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