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神州气网初织成(1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11:42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天然气的运输和配送领域的网络依赖性,使得输配管网系统成为连接气源和终端市场的桥梁,任何天然气供应商进入市场的唯一途经都是通过管网。管网是天然气市场的物理载体,没有管网连接的市场只是“潜在市场”。

  因此,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气源供应的竞争与输配系统自然垄断之间的关系,则可能出现两种倾向:由于基础设施的被垄断,特别是被同时拥有天然气商品和管网设施两种资源的企业所垄断,将遏制多元气源的进入和竞争,既难以保证供应,也使得市场效率低下。与此相对应,为了不受制于既有的管网拥有者,有实力的天然气供应商将会投资自建连接终端市场的渠道,从而导致盲目重复建设,不仅浪费资源,也会失去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增加安全和环境隐患。

  2008年1月7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审议《天然气、原油、成品油管网布局及“十一五”发展规划》会议上,主持会议的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就强调 “要做好油气管网规划和建设工作。一是科学合理制订规划。要按照能源流向,优化建设布局,促进总量平衡,搞好管网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避免出现重复建设。”

  事实上,天然气运输管道投资具有资金密集、回收期长和沉淀性强的特点,管道运营企业的边际成本长期低于平均成本,规模经济特征明显。因此,由一家企业来提供此服务是最具效率的,并且管道网络能够较长时间运营,经济租金持久存在。

  在世界范围内,多数国家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如此。初期,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资巨大,尤其在管道输送设施方面,为了加速管网设施的建成和保证投资能够得到合理回报,各国政府通常赋予了天然气企业垄断专营特权,部分国家甚至采用国家垄断方式。

  此时,企业的运营通常是纵向一体化的,集天然气采购、运输、销售和配送业务于一体,向终端用户提供捆绑式服务,政府则对整个产业实行严格规制。在此情况下,天然气产业基础设施发展很快,管道运输和配送网络迅速铺开。

  但是,随着管网设施的建成,垄断导致的低效率逐渐受到质疑,多数国家以竞争机制的引入为重点,一方面对纵向一体化企业进行分拆,或要求其向终端用户提供非捆绑式服务,另一方面开放管网系统,使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天然气的管输和销售业务,形成竞争格局。

  如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进一步明确管网建设目标,不断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和水平无疑是未来五年天然气管网建设的关键。

  视点:

  企业生态化 发展新坐标

  -文/张大福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体现了党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为深层的把握。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作为一个老的石化企业,近几年来,金陵石化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始终坚持“发展为要、环保为先”理念,加紧结构调整,立足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调整和质量升级,下力气抓好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做到增产减污,增产减排,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今,公司更是把“企业生态化”作为发展过程中的新坐标,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坚定走内涵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