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转基因作物:68亿美元全球市场和中国农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5日 02:12 第一财经日报

  章轲

  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

  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立场:几乎没有什么技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旷日持久、观点完全相反的争论。

  但是争论归争论,依靠生物技术解决日益增长的吃、穿问题,却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选择。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称,我国以680万农户成为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的领头羊。

  国家科技部此前公布的消息称,目前,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棉花主产省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率达到100%。2006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的75%。1999~2006年间,全国累计推广国产转基因抗虫棉1.56亿亩,为国家和棉农增收节支近400亿元人民币。转基因抗虫棉的产业化缩短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使我国棉花育种重新站在世界制高点上。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黄季焜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农业转基因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亿公顷转基因作物

  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和西班牙最大银行Ibercaja银行的资助下,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刚刚完成了题为《2006年商业化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的全球态势》的年度报告(下称“报告”)。

  ISAAA董事会主席克里夫·詹姆斯(Clive James)在北京透露,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以13%的速度迅猛增长,首次突破了1亿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户数量也迅猛增加,首次超过1000万户。

  “去年,超过90%即930多万转基因作物种植户都是发展中国家资源匮乏的小型农户,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国农户。”克里夫·詹姆斯称。

  这份报告称,2006年转基因作物取得了多个里程碑式的成功,不仅种植面积和农户数量创造了新的纪录。1996年到2006年的累计种植面积也超过了5亿公顷,达5.77亿公顷,从1996年到2006年前所未有地实现了60倍的增长,是最近几年农作物生物技术采用率最高的一年。

  据统计,在930万个小型农户中,大多数都为转基因棉花种植户,包括680万中国农户、230万印度农户、10万菲律宾农户和数千南非农户,以及2006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其他7个发展中国家的农户。2006年,转基因大豆依然是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5860万公顷(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其次是转基因玉米(2520万公顷,占25%)、转基因棉花(1340万公顷,占13%)和转基因油菜(480万公顷,占5%)。

  “2006年,美国以及阿根廷、巴西、加拿大、印度和中国依然是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种植国,仅美国就种植了5460万公顷(占全球生物技术作物总面积的53%)。”克里夫·詹姆斯称,22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包括11个发展中国家和11个工业化国家,前8个国家的种植面积都超过了100万公顷——这为全球转基因作物在未来实现增长奠定了广泛、稳定的基础。

  报告称,200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户获得的纯经济效益估计为56亿美元,1996年到2005年的累计效益高达27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为130亿美元,工业化国家为140亿美元)。

  “目前全球有13亿人受到贫困的折磨,8.52亿人遭受着饥饿或营养不良的困扰,而传统种植方法已经难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克里夫·詹姆斯对记者说,尽管基因产品和转基因作物不是万能的,但非常重要。

  展望2006年到2015年转基因作物发展的第二个十年,克里夫·詹姆斯预测,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将继续增加,达到2亿公顷,到2015年,40多个国家的至少2000万农户都将种植转基因作物。

  中国成为技术应用“领头羊”

  “中国依然是全球农业生物技术应用的领头羊。”报告称,除了在棉花种植中应用生物技术外,中国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还在2006年批准了抗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的转基因番木瓜。

  黄季焜担纲的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情况已经跟踪了10年。据他介绍,我国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产生了大批转基因抗虫、抗病、抗逆、品质改良、抗除草剂的棉花、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及主要林草等新品种。

  1997年以来,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花、延熟番茄、抗病辣椒、抗虫杨树和抗病番木瓜等已先后获得安全证书,进入了商业化生产。

  “1997年至2006年,转基因棉花的推广使我国棉农累计增收约250亿元,纺织业和消费都获利120多亿元。2006年当年的回报就达60亿元,远远超过了过去国家对转基因棉花研发的所有投入。”黄季焜透露,我国每年用于转基因农作物方面的投入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是政府投入。

  据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统计,从1997年转基因抗虫棉花商业化开始,转基因抗虫棉花种植面积迅速增长,2006年转基因抗虫棉花种植面积已达352万公顷,10年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公顷。研究证明,转基因抗虫棉花比一般棉花平均提高单产10%,减少农药用量60%,减少劳动力投入7%。在扣除种子成本增加后,如果没有考虑价格的变化,每公顷可多收入1850多元,即使考虑了技术进步引起价格下降的因素,每公顷增收也达1250元。

  研究还发现,1997年至2006年,转基因棉花的推广使我国累计减少杀虫剂用量60多万吨,大大改善了棉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棉农在大田上因施用农药而中毒事件累计减少了420多万人次。

  “如果转基因水稻被批准商业化,它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为中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每年带来200亿元以上的效益。”黄季焜承认,转基因水稻商业化之所以迟迟得不到我国政府的批准,是因为“水稻这种产品对民生太重要了。”

  来自绿色和平组织的消息称,由于担心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目前欧盟多数国家拒绝转基因水稻的进口和销售,世界上一些大型零售商也拒绝转基因稻米的销售。

  不过黄季焜认为,转基因水稻如果被批准商业化,虽然对我国目前大米出口有一些负面影响,但影响不大,因为我国年均大米出口仅占国内大米生产总量的1%左右。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桢也认为,转基因水稻可使生产成本降低,有可能增加稻米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

竞争力,给外贸带来积极的影响。

  2007年:

  转基因作物市值68亿美元

  报告称,200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市场价值达61.5亿美元,占全球农作物市场总价值385亿美元的16%,占2006年全球商业种子市场价值约300亿美元的21%。

  据克里夫·詹姆斯介绍,61.5亿美元的转基因作物市场包括26.8亿美元的转基因大豆(相当于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的44%)、23.9亿美元的转基因玉米(39%)、8.7亿美元的转基因棉花(14%)和2.1亿美元的转基因油菜(3%)。

  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依据的是转基因种子的销售价格,再加上应用技术费用。自转基因作物在1996年首次实现商业化以来,十年的累计全球市场价值估计为355亿美元。2007年的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预计达到68亿美元以上。

  据绿色和平组织此前在中国市场的一项调查,目前转基因水稻种子的售价比普通杂交稻贵一倍以上(抗虫转基因水稻种子的价位一般是12~18元/斤,而普通杂交稻只是5~7元/斤)。

  “尽管前些年转基因技术的引进是无偿的,但农民购买转基因种子是要付费的,价格比普通的种子要高。”黄季焜说。

  绿色和平组织项目主任马天杰指出,种植转基因作物受益最大的不是农民,而是某些专家和生物公司。转基因技术具有专利权,专家和生物公司掌握着专利,这意味着农民要对种子付出专利费用,每年还要向种子公司购买种子。

  “如果转基因水稻的商业化种植获得通过,最先致富的是专家和他们背后的公司。”马天杰称。

  记者注意到,尽管ISAAA声称自己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旨在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作物生物技术应用知识,来减轻饥饿和贫困。但实际上,ISAAA与转基因技术拥有企业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克里夫·詹姆斯承认,ISAAA的部分资助来源于转基因技术拥有企业的捐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