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一季度车市耐人寻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09:53 金时网·金融时报
虽然汽车产业在3月12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中,首次被列入产能过剩的行列,但从汽车业在今年一季度,尤其是在3月份的表现来看,似乎让人看不出有任何“产能过剩”的地方,至少在表面上,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部分车型的价格上涨和排队购车现象,在近期的车市显得颇为引人注目。比如像宝马、奔驰、奥迪4.0以上排量汽车均涨了10万元以上;而像标致206、现代雅绅特、新马3等新车,都出现了排队预订,华晨骏捷甚至在公布价格当天,就宣布预订已经排到了6月份。在一个竞争日益加剧
、产品总体过剩的市场,这无疑是一种反常现象。实际上,与几年前车市“井喷”时期一车难求的情况不同,这两种现象的再次出现,我们都可以给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从4月1日起,新的消费税开始实施,大排量汽车的税率被大幅提高,这是部分车型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部分厂家、经销商的投机心理,以及部分消费者的集中提前消费,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此举很可能导致未来几个月,大排量汽车市场行情的平淡和价格的进一步回落。也就是说,部分车型的价格上涨,属于明显的短期行为。相比较而言,排队购车现象的再次出现,则多少具有一些积极意义,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国内的车价谈判机制正在逐渐形成。我们注意到,需要排队购车的,无一例外都是新车型。新车上市订单先行的销售模式,导致了排队购车的出现。但是,与其说厂家是本轮排队购车的始作俑者,不如说是在汽车价格的制订上,各大厂家对市场以及消费者的集体让步。目前市场上同一档次的车型较多,品牌相当,厂家可以通过接受预订观察市场反应,并在这个基础上及时进行调整、制订最终价格。笔者认为,这是汽车市场逐渐成熟的一个体现,但这一做法的实际效果如何,仍有待市场检验。   如果说价格上涨和排队购车现象,都存在于部分车型,还不足以说明今年以来车市的整体表现的话,那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的一组数字也许更具有说服力:今年前3个月我国轿车新车销售达到89万多辆,相当于2005年全国轿车总销量的近三分之一。1至2月,累计产销汽车105.14万辆和101.13万辆,同比增长42.28%和47.75%。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62.73%和67.61%,连续三年首次出现年初车市持续飘红。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大汽车厂家都纷纷调高今年的产销目标。从年前、年后披露的产销计划看,这些增长数字少则10%以上,多则翻番,有的甚至达到70%。从这些情况看,我国轿车市场继续快速增长,持续旺销,哪里有一点儿“产能过剩”的影子?   然而这却是事实: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整个产能利用率仅为55%,尽管全年汽车产业销量增长17.9%,但利润下降52.9%,全年汽车行业平均利润仅有4%,甚至低于国内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今年自3月初,一汽大众销售公司宣布旗下全线车型价格大幅下调、最高降幅达1.7万元以后,各大厂家纷纷跟进,有近30款轿车相继降价,价格下降动辄超过万元,一扫前期优惠两三千、三五千的扭捏风气。轿车价格竞争前仆后继,几乎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这又明明都是“产能过剩”造成的后果。   以上两种情况,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对比,这种对比似乎又是同一个市场造成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汽车是高投入产业,对相关产业拉动性很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也很大,许多地方政府都把汽车产业列为本地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的热情和介入,以及汽车厂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很可能会扭曲或损害他们对整个产业的判断,尤其是当两者结盟以后,他们的力量会变得非常顽固,甚至会妨碍到中央政府的政策传导效果。近两年来,房地产业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   汽车产业被列入产能过剩的行列,而今年一季度汽车产业的市场表现又令人眼花缭乱,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们相信汽车产业在今后的发展情况,将会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