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学界动态 > 人民币升值 > 正文
 

学界辩论中国汇率问题 激烈程度难得一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 04:00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特约记者 路虎

  中国的汇率问题如今在华盛顿越来越被热议。在国会激烈争吵的同时,华府学界的辩论也失去了昔日“君子坐而论道”的谦谦风格。日前,在卡内基和平基金会举办的中国汇率研讨会上,台上和台下唇枪舌剑,针锋相对,其激烈程度为多年罕见。

  盖保德: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问题

  美国国会对中国一直不对人民币汇率提升感到越来越不耐烦,对议员认为的白宫行政当局施压不力的不满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国会议员们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就汇率问题激烈争辩;而在卡内基基金会举办的中国汇率问题研讨会上,也出现了多年难见的激烈争论。

  主讲人之一、卡内基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盖保德在会上首先发言,他

  对美国各方对人民币汇率提出的种种责难逐一驳斥。

  盖保德在加入卡内基之前担任美国财政部东亚事务的负责人,是美国一位知名度颇高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盖保德认为,不少国会议员关于中国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币值给中国的出口提供了不公平优势的看法是不对的。虽然在判断一种货币是否被低估方面学界没有一套公认的标准,但盖保德表示,一个国家的全球贸易顺差情况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盖保德说:“就中国的问题来看,美中之间的双边贸易赤字或中国与欧盟的顺差应该和中国的全球贸易顺差严格区分开来……美中贸易赤字很大,也增长很快,但它的全球贸易情况是否也是这样呢?”

  盖保德提供的回答是否定的。盖保德表示,中国在对美贸易中获得了很大的顺差,但在其他地区却出现了很大的贸易赤字。就中国的全球贸易状况来看,并不存在大量顺差。

  盖保德指出,另外,从贸易顺差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这一标准来看,在2003年和2004年,这个比例大约为3%,要低于德国、荷兰、泰国等许多国家。

  批评中国汇率政策的人士,经常用中国外汇储备急速增长的事实,作为中国汇率制度不合理的重要根据。但是,盖保德认为,外汇储备的增长跟汇率没有直接关系。

  他说:“外汇储备是贸易顺差增长造成的结果吗?不。这又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储备的增加并不是贸易顺差增加的结果。中国GDP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比较疲软,所不同的是,资本流入加大了。在美国经济衰退和疲软期间,大量资本进入了中国。”

  盖保德的结论是,美国逼迫中国升值人民币是错误的,惩罚中国只能解决短期问题,而对于解决美国经济的种种问题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帕利:中国汇率制度淹没了美国制造业生产率

  对于盖保德的观点,美国国会的智囊机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的总经济师托马斯·帕利则做出了系统的反驳。他认为,盖保德把美国出现巨额贸易赤字的原因归咎于美国劳动生产率不高的说法,是非常“令人可恶”的。帕利说:“美国是世界生产率的领导者。制造业的生产率最近几年以极快的速度提高,大大领先于中国。问题是,我们生产率的提高被中国的汇率制度、中国对工人工资的压制所淹没了。”

  博特利尔:人民币升值伤害美经济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彼得·博特利尔对美国国会采取政治干预的方法来解决中国汇率这个经济问题表示坚决反对。博特利尔指出,如果中国被迫把人民币升值25%,中国经济将会出现衰退,对美国也会造成伤害。

  博特利尔还以他自己长期在中国进行研究的经验反驳了帕利关于中国压低工人工资的说法。博特利尔指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沿海城市的工资每年都显著上涨,速度远远超过美国工资增长的速度。

  戈尔德斯坦:激烈反驳盖保德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莫利斯·戈尔德斯坦,在会议进入问答阶段,第一个从听众席上站起来,对盖保德的观点表示反对。

  他说:“我对盖保德的分析根本不能赞同。有几点我认为如果不是完全错误,就是会产生误导。中国去年的全球贸易顺差在GDP中的比例不是3%,而是超过了4%,今年,瑞银的经济师预测,将会高达7%或8%,甚至10%。中国外贸总体不平衡问题非常严重。”

  戈尔德斯坦还认为盖保德所说的中国对解决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问题并不重要的说法有误导之嫌。他说,要使美元升值,亚洲货币就要升值,而中国货币不升值,亚洲货币升值就无从谈起。因此,人民币升值是当务之急。

  (1D1)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