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中欧解决纺织品争端具有借鉴意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 18:3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陈刚)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11日说,中国与欧盟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了一致,这对今后中国解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争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经过十个小时的谈判,由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副部长高虎城、部长助理傅自应组成的谈判组,在上海与专程来访的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11日凌晨终于就解决纺织品贸易问
长期从事世贸组织研究的张汉林教授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次磋商的结果体现了双方综合利益的平衡,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符合世贸组织精神。他说,如果中国的纺织品出口环境总是处于波动之中,则对国内行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张汉林说,这次争端的妥善解决,不仅意味着双方纺织品贸易摩擦得到了缓和,而且有利于中国今后在类似情况下同其他贸易伙伴解决贸易争端,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 据悉,上周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访华期间,也与中方就纺织品贸易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中美同意在这一问题上进一步保持磋商与沟通。 张汉林认为,在中欧就纺织品问题达成一致的推动下,中美在这一领域的磋商也有望在近期取得进展。 张汉林教授本月初曾明确告诉记者,纺织品问题不会引发中欧、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所以我对中欧之间能够达成一致一点也不感到惊奇,”他说。 张汉林说,中欧之间的政治、经贸关系一直发展良好,如果不是受到欧洲一体化进程受阻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欧盟本不会在纺织品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现在双方已经重新调整了彼此的政策,所以能在新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他说,中欧就纺织品争端达成一致,对中国国内纺织产业的发展来说,显然是一个利好的消息。然而,国内企业仍然需要对可能面临的困难有清醒的认识,在扩大产能及出口问题上持谨慎态度。 “如果中国纺织企业因此而放松在结构调整和出口控制方面对自身的要求,可能还会重新面临新的外部考验,”张汉林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