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前段时期,中国制造饱受诘难。而我国的出口产品真的如媒体所报道的那样吗?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合格率是99.1%,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的产品合格率是99.8%。中国已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整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建立了一套加强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机制。[全文]
中国制造非正常生存样本
  500年前,葡萄牙人费尔南多·麦哲伦用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然而,500年后的今天,托马斯·弗里德曼却告诉人们《世界是平的》。
  对于“中国制造”来说,世界的确是平的。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制造”的全球化开始加速,其触角也已伸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全文]
相关专题
  在中国产牙膏、儿童玩具等产品在美国因安全原因被召回后,现在同样的命运又落到中国产轮胎身上。美国管理当局召回约45万个中国杭州中策生产的轮胎。[详细]
  欧盟委员会批准对中国皮鞋加征进口关税。在从4月7日起的6个月时间内,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反倾销税将逐步提高,最终将从目前4.8%过渡到19.4%。[详细]
  俄罗斯的权威汽车杂志《autoreview》(汽车观察)6月号刊发的一则报道引起业界轩然大波。报道称,经过其组织的碰撞试验,奇瑞Amulet(旗云)创下近3年来俄罗斯最差碰撞测试成绩 。[详细]
美玩具公司制造商召回中国产150万件玩具
 
  美国美泰玩具公司属下的玩具制造商于上周宣布,因产品表面铅含量可能超标,该公司将在全球召回83种、总数 约150万件中国生产的塑料玩具。[全文]
45万杭州产轮胎在美遭召回
 
  美国新泽西州一家贸易公司通知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指该公司从中国杭州中策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进口的一 批汽车轮胎,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美国管理当局已下令该公司进行召回,估计受影响的轮胎数目达到45万个。 [全文]
欧盟REACH法规生效 我国企业遭遇技术贸易壁垒
 
  从今年6月1日起,欧盟《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简称REACH法规)开始生效。共有约3万种化工及下游产品必须通过注册,注册所需检测费用将由企业承担。这将给中国相关行业带来严重冲击。[全文]
奇瑞在俄遭遇碰撞安全质疑
 
  俄罗斯《autoreview》杂志社最近宣布,在其所做的碰撞试验中,奇瑞旗云碰撞成绩为近3年来俄罗斯最差的测试成绩。这也是第三家在海外受到碰撞质疑的中国国产汽车企业。[全文]
国务院成立专门小组直面中国产品安全问题
 
  中国产品安全问题已经不再只是质检、商务部门的事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重大问题。[全文]
商务部召开发布会回应中国产品质量负面报道
 
  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就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接受记者专访,就国外媒体发表的很多对 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负面报道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全文]
中美食品安全合作达成框架性协议
 
  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获悉,经过友好协商,中美两国就食品等产品安全合作备忘录的基本框架达成一致,内容涉及进出口食品安全体系、监管制度和法规标准合作、信息交流、部级会议制度等。[全文]
中欧签署玩具安全合作行动指南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与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费尔霍伊根、欧盟委员会负责卫生和消费者保护 的委员基普里亚努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中欧玩具安全合作行动指南》,加强中欧在玩具安全方面的合作。[全文]
李长江:个别企业违规出口是产品质量问题主因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已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整的符合中国实际 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个别企业违规出口才是出口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主因。 [全文]
中国制造质量问题被严重夸大
 
  没有一个国家能确保食品等产品的完全安全,美国亦不例外。因质量安全问题被美国拒绝进口的中国产品,不比以同样原因被中国拒绝进口美国产品多。[全文]
王杰:中国制造危机源于职能部门不作为
 
  由于有关部门不作为,我们的企业不得不自己去查找“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并按照其要求进行生产,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全文]
狠练内功 提高质量
 
  要想提升“中国制造”的信誉,“中国制造”必须狠练“内功”,提高质量,舍此别无他途。把“中国制造”今天在海外遇到的麻烦视作一个挑战,扎扎实实地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全文]
对外宣传与批驳双重出击
 
  树立品牌、扩大宣传仅包括正面的形象树立,还应包括对国际上不实报道的批驳。在这方面,中国产品做得也不到位。面对信任危机,很少在美国用英文向其消费者澄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全文]
完善出口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一个出口贸易大国而言,争论对于中国产品质量的指责或许并不重要,全力争取进口国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的信任才是支撑未来发展的保障。中国需要更主动地以行动来解除疑问和担心。[全文]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保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