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理财大战烽火再起。银行急不可耐地亮出自己的理财产品,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比赛似的往上抬,10%、15%、18%、20%……最高的效益高达30%。东亚银行此前发售的一款黄金理财产品收益率只有0.5%,而产品销售宣传时,标注的预期收益为8%,两者相差16倍。无独有偶,同样是东亚银行,去年到期的一款挂钩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率仅为零,先前宣传的年“预期收益率”是6%。这两笔收益率着实伤透了投资者的心。 [全文] [评论] >>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工作人员坦承产品收益率很差
  东亚银行南京分行理财中心的工作人员坦承,该行去年的确有些理财产品收益率很差,主要是入市的时机、以及市场行情不佳所致。
  该行推出一款保本型的理财产品,该产品挂钩三支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预期年收益12%,但一旦三支股票没有达到规定的预期表现,投资人将会是零收益。如果收益率为零其实就是负收益,这还不包括CPI上涨因素。[全文]
  产品宣传: 升跌两赚QDII产品 解读
东亚银行简介

  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一直以来致力服务香港客户,并于内地及海外提供企业及个人银行服务。
  东亚银行现为全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于2005年12月31日的综合资产总额达港币2,388亿元(307.9亿美元)。东亚银行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目前,东亚银行于香港设有逾110家分行和显卓理财中心,员工人数超过3,400名,集团于全球则聘用逾6,400名职员。[东亚银行吧]

东亚银行主席简介

  李国宝,1939年3月13日在英国伦敦出生,祖籍中国广东鹤山,现任东亚银行主席,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立法会金融界代表议员,香港大学副校监。
  他早年获英国颁发OBE。01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金紫荆星章。05年6月,他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爵士以确认他对英国教育界的贡献,但同年10月他为加入香港行政会议而放弃英国国籍05年他曾协助曾荫权参选行政长官,05年10月,获曾荫权委任为香港行政会议成员。  

东亚银行拟重组成金融控股公司

  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表示东亚银行重组只是时间问题,该想法在两三年前已有,但碍于当时税收很贵而未能实行,现在的税务结构则已有改善,相信是适时考虑成立控股公司。
  他介绍,目前东亚银行业务包括香港、中国内地、保险、基金以及投资, 日后成立控股公司并分拆旗下业务上市,除可让投资者有更多选择外,亦可体现公司价值。[全文]

小调查(一)
1、网友购买东亚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0.5%和0,你认为东亚银行是否有责任?


不好说

2、你是否还会购买东亚银行的理财产品?

不会
不好说

小调查(二)
1、您是否会选择打新股理财产品

不会
不好说

2、您认为打新股理财产品是否应该叫停
应该
不应该
不好说

 东亚理财产品零收益引发疑问
东亚银行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0.5% 与宣传差16倍
  东亚银行此前发售的一款黄金理财产品收益率只有0.5%,而产品销售宣传时,标注的预期收益为8%,两者相差16倍。无独有偶,同样是东亚银行,去年到期的一款挂钩美元理财产品收益率仅为零,先前宣传的年“预期收益率”是6%。
    “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让人捉摸不透的术语,套走的不仅是投资者的资金,更多的恐怕是银行信誉的透支。而这两个活生生的例子无疑给投资者当头泼上了一盆冷水,同时将“谁来监控理财产品风险”的问题抛上桌面。
    如果理财产品收益率为零,其实就是负收益,这还不包括一年来CPI上涨因素。对此,东亚银行给出的解释是,投资者必须自己看好相关理财方向,自己没信心或者不看好最好别理财。[全文]
收益率压根没谱 空头支票岂能乱开
  让人困惑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银行先前是否是夸大其辞呢?
  据了解,银行理财产品涉及股票、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多个领域,银行的预期收益率往往是根据募集的资金以及相关投资领域的市场收益预期,按照概率设计出来的,没有一个定数。也就是说,所谓有受益率只是一个算术方面的数字,实际上这个预期收益率与实际可能差距很大,甚至背道而驰。
  对于急于想以钱生钱的投资者来说,他们直观看到的首先是银行卖产品时宣传的预期收益率。例如兴业银行最近正在售一种理财产品,宣传时称“年预期收益率在15%至20%,上不封顶”,给人的感觉是这款产品最低收益率也在15%,运气好的还会突破20%,而实际并非此意。[全文]
 低收益理财产品透支东亚银行信誉
银行靠良心信誉推销产品?
  买了银行的理财产品,发现赚了多少根本查不到!投资者即使对“预期收益”这种文字游戏持默认态度,但对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问题颇有微辞。
  那么如何去保证投资者的权益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人士坦言,一次失败的理财即使没有经济法律上的责任,但无疑会导致投资者和银行两输的结果。投资者会排斥银行的产品,包括可能带来高收益的产品,而银行则会失去客户。从这个角度来讲,投资者损失的是有形的金钱,银行方面损失的是无形的信用。
  至于银行侵占客户收益问题,银行界人士表示绝无可能,除了由专业财务公司监管等硬性规定外,这还涉及到银行的信誉问题。[全文] [银行理财产品五大忽悠]
不是银行忽悠 是水准太初级
  如果银行故意拿一款高风险、零收益产品“忽悠”投资者,那纯粹是拿自己的信用玩火。在否认“主观故意”的同时,也有银行人士称,银行现在都是金融超市,给老百姓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具体买什么产品和服务全由消费者决定。
  但这不能算理由,银行不能推掉进货“把关人”的责任。即使是一家超市,它也得为商品的质量负责,货架上不能放低质高价甚至假冒伪劣的商品。
  据了解,国内中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背后都是和境外金融机构做期权交易,买的是境外金融机构设计的产品。在这种交易中,中资银行没有定价权,只能挣到“毛毛雨”一般的微薄费用。这既是广大投资者的悲哀,也是中国银行业的悲哀。大小中资银行陆续成功改制上市,股市上风风火火,其市值今天赶超汇丰,明天赶超花旗,而在基本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上却只是如此水准。[全文] [东亚银行玩会计游戏
 东亚银行主席曾涉道琼斯内幕交易
东亚银行主席或遭SEC起诉
  李国宝被卷入道琼斯内幕交易案,源于他的好友,华润万众创办人梁启雄女儿梁家安及女婿王勤兢的道琼斯股份买卖。美国证监会于5月初在纽约地区法院对梁家安及其夫王勤兢提出民事起诉。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案件更受关注的焦点还在于,李国宝在商界的声誉是否因此受损,以及可能带来的政治影响。有评论人士指出,由于李国宝在香港金融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有关行动也会影响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声誉和地位。[全文]
李国宝可能被美国SEC罚400万美元
  在道琼斯收购案中爆出的东亚银行主席李国宝内幕交易案又有新进展。报道称,SEC与美国司法部门共同参与了这次的和解,条件为:李国宝须向美当局支付400万美元的罚款,以及取消出任道琼斯公司董事的数年资格。
  SEC在今年5月8日时曾表示,王勤兢夫妇的这笔高盈利交易是基于4月13日至4月30日期间的内部信息。资料显示,李国宝与王梁家安的父亲梁启雄关系密切,因此李国宝才被列入调查范围之内。7月19日,李国宝证实收到SEC发出的“韦尔斯通知”,通知称SEC正在考虑对他提出民事诉讼,状告其违反了美国证券法。[全文]
 理财产品为何频现零收益?
部分理财产品收益不敌存款利息
  去年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没跑赢存款收益。王女士去年1月在某银行买了5万元理财产品,年底实际收益只有3%左右,比身边那些存定期存款的人获得的收益要低。
  某银行04年至05年在渝推出五款3年期至5年期理财计划,尽管推出时承诺的收益比当时定期存款利率高,但央行6次加息后,这五款收益均比同档次存款利率差了一大截。再如另一银行推出的一款与锌挂钩的美元理财产品,发行时 称“预计锌价在投资期内不会出现下跌,涨幅最高可达25%。”没料到这一判断错误,国际锌价后来一度跌幅达36%,投资者最后实际获得的投资收益为零。[全文] [不赚钱拷问]
浦发理财产品 牛市一年投资10万收益不足40元
  投资10万年收益居然不到40元,浦发汇理财F2产品在去年股市大好的情况下,年终收益仅为39.6元,遭到普遍质疑。投资者认为,该理财产品存在严重漏洞,浦发行有设置理财陷阱之嫌。
    浦发银行表示,F2产品是从国际投行购买的,并不是浦发银行设计的。
    为何一只理财产品的命运可以用365天中的某一天股市收盘价来决定。理财顾问林荣时表示,用一天的股票价格来决定一个理财产品一年的收益本身就不合理,而且去年H股大涨,收益为零,让人匪夷所思。[全文] [浦发理财零收益策划]
 理财产品风险监控亟待解决
第三方理财评级何时出台?
  专业人士还指出,尽管银行如何运用客户的资金,如何公布收益,如何向客户证明收益真实可信,投资协议中都有明确规定。而且根据协议,银行也会出具独立第三方的审计报告,但这些报告却往往滞后,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专家呼吁,银行除了及时准确报告收益外,还应在保护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告诉客户资金运作的具体情况,以此来消除市民的投资疑虑。
  该专业人士特别建议, 对于投资者来说,目前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国内市场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权威的第三方对银行服务和理财产品进行评级,一方面对银行有个约束,防止他们因为不必为“预期收益”负责而变得随心所欲,同时给投资者选择银行和理财产品时提供参考。[全文]
主管部门监管为何缺失?
  去年年底,银监会发出通知,对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管理规定作出调整,业内人士据此认为,此举意味着监管层对个人理财业务放开监管尺度的同时,亦加强风险监控和预防,有利于理财产品健康发展。
  但监管层放开监管尺度,就意味着监管的力度有所降低,这样,会不会出现监管不力,甚至监管缺失的情况呢?在东亚理财产品的监管上,有没有这样的因素呢?不少消费者对此也抱有疑义。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银行的“婆婆”有银监会和人民银行两家,但实际上现在主要承担监管责任的还是银监会。然而,出于种种原因,银监会提的要求多,但真正对某一家银行、某一项理财产品进行个别处理还有难度,特别是一项产品并没有违规操作,只是具有某个瑕疵时,就很难进行“叫停”。这也和“放开监管尺度”的趋势不违背。
  另一位业内人士称:这有什么管的,一项产品不理想,市场就不会认可,就必然自生自灭。
  然而,越是这样说,留在消费者心头的疑虑就越是挥之不去。[全文]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有涛     联系方式:010-62675167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