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10月11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公报指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中国地区差距的扩大是不争的事实,缩小地区差距是我们肩负的使命,走过了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让我们回到最基本的手段,共同探寻财政转移支付之道。[评论]
中国地区差距正在扩大
让穷人分享中国的GDP 三组数据显示地区差距在扩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 [全文][评论]   东部地区人均GDP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幅度进一步提高,由1980年的高34%,提高到2002年的53%左右,而中西部地区人均GDP由1980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和70%,下降为2002年的70%和59%。 [全文][评论]
呼唤财政转移支付
缩小地区差距应从转移支付入手 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外解决地区差距通行做法
  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课题组认为,在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的现状下,政府的转移支付是缩水地区差距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全文][评论]   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各国解决地区差距的通行做法,也是各国缩小地区差距、实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最基本的手段。[全文][评论]
转移支付现状与问题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转移支付制度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1994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中央对国家预算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力图体现“收入大头在中央,支出大头在地方,通过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还或补贴,达到地方财政当年收支平衡”的目标。 [全文][评论]   10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须以明确界定各级政府间事权财权为前提,建立在彻底的分税制财政基础之上。现有国税与地税分离的状态,无法调动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平行转移的积极性。 [全文][评论]
专家建言改进措施
中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政治逻辑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综述
  人均收入低、人均需求高的地区可能接受那些与之情况相反的地区的转移支付以平衡他们的财政能力。如果集体行动问题阻碍了管辖区内部的自愿转移支付,就存在强烈的期望中央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的伦理基础。 [全文][评论]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是保证政府职能正常运作的需要,也是实现地区间财政能力均等化的需要。目前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全文][评论]
西部开发不是靠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审计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

  西部开发,我们主要不是靠转移支付。不是把广东的钱、浙江的钱收到北京,然后由政府转到西部去花。 [全文][评论]

  财政转移支付作为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种分配形式,在财政管理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调控地方均衡发展的一项财政经济手段。 [全文][评论]
中西部各地区实践
财政部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湖北用财政转移支付清欠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强中西部地区财政保障能力;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以及影响财政收支的客观因素,合理确定对各地区的转移支付的规模。 [全文][评论]   湖北省建设厅近日发布,鉴于全省清偿政府拖欠工程款工作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要求,各级政府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划出一定资金用于还欠。 [全文][评论]
是谁截留了转移支付款 青海省出台财政激励性转移支付奖补办法

  据清涧县玉家河镇四五名县教育局统一招录的民办教师反映,几年来,他们每人每年只能从财政上领到1800元工资,他们所任教的村小学除收取学杂费外,还由村上出面,每学期向学生家长收取200元至400元不等的钱。 [全文][评论]

  省财政在继续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同时,配套安排部分资金与中央“三奖一补”资金捆在一起,通过考核评价州(地、市)政府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工作实绩给予奖励和补助,以引导政府将财力向财政困难的县乡倾斜。[全文][评论]
财政转移支付小知识
政府间转移支付 德、意、澳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概貌
  如何设计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进行收入分配的体系,的确是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政府做出许多决定,而这些决定又是和政府在财政分权、财政均等化以及宏观经济控制等目标中究竟想实现什么直接相关的。[全文][评论]   意大利财政转移支付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保证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大致相同。按照资金用途,财政转移支付主要分为专项拨款和均等化拨款。[全文][评论]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370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胡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