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从大半年前的喜上眉梢,到现在的轻描淡写,引资方案被否决,无论对美的电器还是高盛来说都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而“股改”后中国股市的“快牛”,原本可以让美国知名投行高盛做成一桩“便宜买卖”,不料却因前后价差太大遭到证监会否决而告计划泡汤。美的引资高盛受挫,可以说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其背后是中国股市及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 [全文][评论] >>查看全部企业观察
高盛集团简介

     高盛集团:是集投资银行、证券交易和投资管理等业务为一体的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它为全球成千上万个重要客户,包括企业、金融机构、国家政府及富有的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高质量金融服务。 高盛于1999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高盛公司总部设在纽约,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设有分部,并以香港、伦敦、法兰克福及东京等地作为地区总部。高盛公司长期以来视中国为重要市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就把中国作为全球业务发展的重点地区。

美的简介

    创立于1968年,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和微波炉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美的引入 高盛是希望降低公司的负债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且提升国际化形象。 [详细]
  相关报道:
  美的引资高盛受挫 家电公司估值体系重构几何
  股市快牛令美的高盛陷入无言的结局
  高盛入股美的意外遭否决 下一步或转向公开增发
  高盛入股意外受挫 美的闪购小天鹅
  美的股价暴涨数倍 高盛入股久拖生变

高盛在中国并购历程

● 2001年,高盛收购中国第三大综合固线电信服务公司中国网通价值6000万美元的股份,还收购中国中芯国际价值5000万美元的股份。   
● 2003年,高盛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并资助该合资公司收购价值19亿元的不良贷款及地产资产组合,随后高盛收购长城近百亿不良资产。   
● 2005年4月1日,高盛1.076亿美元购百腾大厦。   
● 2006年1月底,高盛连同安联保险公司和美国运通公司签署协议,以37.8亿美元收购工行10%股份。  
● 2006年4月底,高盛以20.1亿元夺得双汇集团控制权,6月再以5.62亿元购双汇发展25%股权,高盛集团实际控制双汇发展60.72%股权。   
● 2006年11月20日,福耀玻璃向高盛集团控制并管理的GS定向发行约1.11亿股股票,募集资金约8.9亿元,高盛旗下公司占福耀玻璃比例达9.98%。   
● 2006年11月25日,美的电器向高盛全资拥有的GS定向增发7.17亿元股票,扩大总股本后,高盛集团占有美的电器10.71%的股份…[全文]

相关策划:高盛系狼烟

    高盛最早提出“金砖四国”概念,不仅为跨国公司投资中国打下理论基础,而且高盛更是以自身的行动实践来证明它的判断。高盛1984年在香港设亚太地区总部,又于1994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开设代表处,正式进驻中国内地市场,属于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投行之一…[策划]

小调查
1.您认为美的此次引入高盛受挫对其业务发展将会有何影响?
影响很大
影响不大
说不清
2.您认为应对外资恶意并购,我国监管部门应采取何种措施最有效?
严格审批制度
健全股指评价体系
说不清

外资并购相关专题
 高盛入股美的意外遭否决
 中国证监会否决高盛入股美的
 
   2007年8月30日,美的电器同时发布重大事项公告以及半年报,重大事项是原计划向高盛的定向增发计划被中国证监会否定。美的电器相关负责人强调,公司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旨在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公司管理水平,提升公司国际影响力和企业形象,本次定向增发暂时遇阻,不会对公司正常的经营管理、发展战略产生任何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步伐。 [全文]
 高盛:谁该为引资不成功负责
 
    此项计划早否决距离美的电器上报私募方案已整整九个月。依据外资入股境内上市公司的相关规定,美的引资高盛,需先后通过国家商务部和证监会的审批。商务部于今年6月13日批复同意,方案随即再递交证监会。时隔两月余,收购最终被否。
    等待审批的九个月,也是中国证券史上狂飙突进的九个月。上证指数从双方签约当天的2017点升至今年8月29日的5109点——这一天,正是证监会发审委否决收购方案的日子。“证监会认为在审批过程中,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美的的股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美的集团副总裁黄晓明说,“如果还按以前较低的价格向高盛定向发行,可能对公司原有的股东不公平。”   
   “但审批时间拖这么久,该是谁的责任?”接近高盛的人士说。 [全文]
 美的:我们已有心理准备
 
    此次涉案的麦当劳高层,是掌管全港200家麦当劳分店、管理逾万名员工的香港麦当劳董事总经理刘士成。其1982年毛遂自荐加入麦当劳香港公司,目前已任职25年。香港廉政公署方面确认,刘士成涉嫌收取食物供货商利益,向公司引荐他们提供的食物,上月被拘捕。   
   香港麦当劳公司传讯部发言人,其表示,目前刘士成已被麦当劳公司暂时停职,有关案件香港廉政公署仍在调查中,暂不作任何评论。记者昨天联络到麦当劳公司中国方面负责人,其表示,麦当劳香港公司与内地公司为不同区域管理,其对此事并不了解。[全文]
 回顾:美的引资高盛坎坷经历
 美的引资 高盛紧急“下定”
 
    2006年11月24日,广州嘉逸皇冠大酒店,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破天荒”地出现在美的新产品发布会上。他笑容可掬,这不仅因为当天美的品牌洗衣机新品首次面世印证了美的白家电战略的成功延伸,他的好心情还来自于美的在资本市场上的“喜事”。   
    次日,美的电器宣布,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将成为其战略投资者,高盛拟斥资7.17亿元人民币参股美的电器10%。双方已于11月21日签订协议,美的电器将向高盛全资控股的子公司“高盛投资”定向发行7559.5万股股份,每股发行价为9.48元。
    高盛已经不想再等了,它已经跟踪了美的两年多。据《中国企业家》报道,11月中旬,美的电器与高盛签约前几天,何享健拒绝了高盛提出的双方尽快签署一份合作意向书的提议。高盛希望,在中国股市不断走高的形势下,先通过一份意向书把收购美的电器股权的价格锁死,之后再派出大批人马对美的进行全方位的尽职调查。   
    但何享健断然回绝了高盛——要合作就签署正式的协议书,而且高盛必须在一周之内完成调查、谈判和各种法律文件的起草。基于美的电器的行业地位,一周后,高盛总部作出决定,以9.48元/股的价格 认购美的电器(000527.SZ)10.71%的股份,投入金额为7.17亿元,锁定期为三年。 [全文]
 “美高”婚约久拖生变
 
  之后9个月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2006年12月,引入高盛的方案获美的电器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自双方“订婚”消息传出后,美的电器的股票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      
   但沉寂半年,坊间开始流传“美的引入高盛已‘黄’掉了”的传言。在5月30日的美的电器周年股东大会上,此事还被多位小股东问起。美的电器高层的回答是,该项目仍在审批过程中,“前期进展顺利”。   
    6月14日,美的电器引入高盛获得了商务部的正式批文,令事态“峰回路转”。不过,美的电器刚刚于6月8日完成了每10股转增10股的2006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方案,总股本扩大了一倍。   
    为了保持高盛的持股比例不变,美的电器修订了合作方案:美的电器对“高盛投资”的定向增发从7559.5万股调整为1.51亿股,发行价格由每股9.48元调整为4.74元。重新上报的方案,在外界的疑问中再次得到了商务部的同意。   
   8月29日,证监会发审委否决了该方案。美的电器引入高盛终究未能完成“临门一脚”,其股价在8月30日复牌后连续下泄,从8月28日的38.34元/股跌至8月31日的33.71元/股。对此,美的方面给出的解释是,拖得太久及前后价差太大成为该方案被否决的主要原因。美的相关人士透露,去年双方签约后,美的就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了方案。但伴随着徐工引入凯雷等个案的浮现,国内上市公司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的事情遇到诸多争议而被暂时搁置 。  [全文]
 安全之忧 政府有形之手收紧外资并购
 商务部:严格按照规定对待外资并购
 
    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于外资收购的态度已发生了变化。当年9月8日,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商务部发言人亦曾对外表示,将严格按照规定对待外资并购。   
    波折不断至今搁置的“徐工收购案”,堪称情势变化中外贸收购屡屡碰壁的明证。2005年10月,国有机械工业巨头徐州工程机械集团与美国私募基金凯雷签约,以3.75亿美元转让集团85%的股权。此后,“贱卖国资”、“外资侵占中国战略性行业”的质疑不绝。面临压力,商务部迟迟未予批准。一年后,收购双方修改协议,将凯雷入股比例由85%降至50%,但至今方案仍未通过。 [全文]
 证监会:定向增发的融资方式值得反思
 
  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高度关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而对外资并购可能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担忧之声亦此起彼伏。尽管美的电器是电器行业的龙头企业,但一则电器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二则美的电器的市场份额等各项指标并未触及去年8月份由商务部等6部委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界限,因此,商务部放行高盛入股美的电器亦是情理之中。单纯就高盛入股美的电器而言,这纯粹是一项财务投资,的确与经济安全无关。   
   但美的电器定向增发方案被证监会否决,或许说明证监会对此前盛行的定向增发这一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反思,并可能由此而向释放新的政策信号。[全文]   
 反思中国上市公司估值体系重构
 中国股票的定价体系须同国际接轨
 
   跻身美的电器二股东成为“一枕黄粱”,这对高盛来说,无疑是其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次挫折。而美的更为现实的任务则是,必须对未来的融资方式、治理结构、海外拓展等作出重新铺排。
    美的集团副总裁、新闻发言人黄晓明坦言,美的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但战略策略、手段、方法需要重新考虑。将来,美的电器可以采取定向增发、公开增发等多种融资方式,甚至不排除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   
    可以推断的是,美的电器下一步融资的估价水平已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低位”。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有评论认为,管理层否决的原因是已经重估了中国股票的定价体系。美的集团一位高管也认同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与国际接轨,将会更多地引入国际通用的评价体系。 [全文]
 科学估值保障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一位知名基金公司的研究员则分析认为,高盛此前给美的电器的价格还是“熊市”价,严重低估了美的电器的每股价值。由于中国的股市已经从“熊市”转为“牛市”,因此投资者的预期从“悲观”转为“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说改变“估值方法”,而是一些“估值参数”必须作出调整。这位研究员解释说,比如,过去给中国家电业的PE值(市盈率=每股市值/每股收益)为10倍,但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PE值都已达30倍;又如,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估计可实现10%,那么中国上市公司长期增长率也将会更高一些;还有,过去比较喜欢用市盈率来评估收购价格的高低,将来比较科学的方法是用“现金流”折算。 
    一直跟进美的引入高盛方案审批进程的黄晓明,也深有感触地说:“中国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问题解决后,释放出了上市公司的潜力,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机会,来保障上市公司的发展。” [全文]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 明晨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网友评论 查看内容>>>

匿名 登录名: 密码: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2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