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启动一二三工程 限期摸清农村金融风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8日 10:01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农村信用社所有法人机构要在2006年底前完成贷款五级分类,时间短,任务重。要做好这项工作,重点是明确一个目标,开展两级培训,落实三方职责,收到四个成效,确保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取得成功。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坚定的语气,带着必胜的信心,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以此为号角,打响了一场在农信社系统全面推进贷款五级分类的重要战役。
近日,全国各银监局负责农村信用社监管工作的局长、合作处处长和省级联社理事长、主任,在首期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上,共同聆听了这一动员令。在开班仪式上,唐双宁首先就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的认识问题、操作问题、责任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后,两位来自银监会国际部和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的专家,分别从国外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和我国商业银行推广贷款五级分类的角度进行了专题讲座。所有迹象都表明,一场将对全国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工程,已经在2006年初,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 实现五级分类是关键 “农村信用社要用5到10年的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为实现这一目标,对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大家务必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唐双宁对台下正襟危坐,面容严峻的监管人员和省级联社理事长、主任发表着动员演说。 2006年,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改革递出成功的第一棒后,银监会提出农信社改革新的阶段性目标,并在农信社系统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对改革继续深入和终极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通过前期改革,农信社虽然财务状况得到一定改善,经营形势有所好转,但是长期困扰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风险、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合作金融整体风险状况仍然十分突出。 对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专家认为,总体上有这样几个基本判断: 一是虽然前一阶段改革使农村合作金融资产质量、财务状况有一定改善,但这种改善主要是政策扶持的结果。初步测算,2005年不良贷款占比下降8.3个百分点中,票据置换贡献率约为55%,贷款余额增加贡献率约为31%,两项因素使不良贷款比例下降7.1个百分点。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条件的限制和阶段性推进的要求使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风险还远远没有得到准确、全面的反映。目前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实行的是“一逾两呆”的四级分类办法,且对非信贷资产还没有进行分类。如果按照五级分类口径进行严格分类,并将非信贷资产也进行风险分类,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的数据将会有较大变动。三是滋生不良贷款的机制、体制、管理、人员素质等问题,还没有来得及从根本上解决,产生新的不良资产的因素仍然存在。 在金融机构的三大风险中,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问题是信用风险非常突出,而信用风险当中又首推信贷风险。 专家介绍,目前全国农村合作金融不良贷款,按四级分类口径,余额为3255亿元,占整个信贷资产总规模的14.8%。如果实行五级分类,按商业银行的经验和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的情况,估计还会上升5至10个百分点。 “由于改革中各地基本都动用了大量的政府资源清收不良贷款,能收的大部分已经收回来了,现在账面上反映的不良贷款大多是‘硬骨头’,清收难度很大。在存量风险的同时,增量风险的隐患也不容忽视。”银监会合作部的工作人员这样说。 “近两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规模扩张很快,其中确有市场有效需求增加以及存款增加和增资扩股使农村合作金融可用资金规模扩大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地方存在省联社刚刚成立,有想通过加大贷款投放体现政绩的倾向。”专业的监管人员认为,“这类贷款所隐藏的风险要真正暴露,还有一个时滞,但有些贷款的风险苗头现在已经开始显现。另外,如果把非信贷资产也考虑进来,风险程度更为严重。” 各个层面的反映都认为,只有实行五级分类,全面摸清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状况,再加上其他方面的改革,才能保证改革最终取得胜利。 成立专门领导机构 为了指导农村信用社开展贷款五级分类,银监会专门成立了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由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亲自挂帅任组长,合作部、培训中心、办公厅三个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任副组长,成员由银监会的合作部、政策法规部、银行一部、银行二部、统计部领导组成。据小组成员介绍,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有六项:制定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方案和措施;研究确定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的重大政策和制度;指导、督促各省联社(包括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和银监局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组织对全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进行检查和抽查;调查研究推进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评价各省(区、市)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领导小组之下设有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具体职责是落实领导小组确定的各项决定、政策和工作部署;具体组织各项工作的实施。 这样的一个组织框架,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银监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显然,在农信社系统全面推开贷款五级分类,已是2006年银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二三”工程 根据银监会的部署,农村信用社要在2006年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根据银监局和省联社的反馈意见,要做好这项工作,急需专业人才力量。 为了充分吸收借鉴商业银行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缓解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人才不足的矛盾,作为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组长,唐双宁提出抓好“一二三”工程,全面推进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所谓“一二三”工程:“一”是指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借调100名左右业务骨干指导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参与分类方案制定、培训授课、巡查和现场指导。“二”是指从农村信用社选派2000名左右管理人员到商业银行进行五级分类学习,提高农村信用社分类技能和业务素质。“三”是指在4月底前完成对农村信用社3万名员工的贷款五级分类培训,平均每个法人机构有一名以上专业人员接受培训,使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和分类操作人员思想通、懂常识、善操作、技能强。 按照计划,在农信社开展贷款五级分类推广工作,要在4月底之前完成对3万人次的培训。这场声势浩大的培训对全面提高农信社系统人员的专业素质大有裨益,也为农信社的下一步发展储备了人才。 一个目标、四个成效 按照银监会的部署,2006年底前农村信用社所有法人机构全部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用一年左右时间实现贷款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过渡,2007年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主、两种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 分解这一目标,可以看到其中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时间要求,整体上要在2006年底前全部完成,考虑到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东部省、市农村信用社的分类工作要在9月30日前全面完成,中西部省(区、市)要在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二是范围要求,在机构数量上,全国农村信用社所有法人机构全部推行;资产种类上,不仅要对贷款进行分类,还要对透支、贴现、各类垫款等所有其他表内信贷资产实行分类,并试行对信用证、承兑、担保等表外业务和非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三是考核要求,从2007年起非现场监管统计分析以贷款五级分类数据为基础,两种数据双轨运行。四是拨备计提要求,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后,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分类结果,按照准备金计提指引的要求提取准备金,差距大的要做出规划,分年逐步达标。 如果贷款五级分类可以在农信社系统按步骤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四级分类对贷款损失和风险衡量不准确、识别不及时的问题,客观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准确计量农村信用社的预期信用风险,使信贷资产风险底数清、情况明。用唐双宁的话来概括,就是收到四个成效:五级分类结果基本真实、信贷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所增强、健康的信贷文化初步形成。可见,银监会出重拳,摸清农村合作金融的风险家底,将是下一步按市场化、商业化取向,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目标的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