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美国银行巨资入股建行 > 正文
 

建行上市骤然明朗 美国银行妙算入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 02:22 第一财经日报

  这恐怕是个连局内人都感到意外的结果:不是呼声极高的花旗,也不是其他声名显赫的国际大银行,在不少中国公众眼里还有些陌生的美国银行,6月17日从众多竞争者中胜出,成为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引入的首家境外战略投资者。

  我们相信,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的笑容完全发自内心。受命于张恩照出事后的艰难之际,又处于建行股改上市的敏感之时,郭树清履新仅数月,就签下了极为关键的建
行首家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协议,亦创下外资公司在华最大单笔投资纪录。

  这不仅是建行股改又一标志性进展,更为一度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建行上市扫清迷雾。乐观估计,在重量级的战略投资者到位后,所谓建行投资价值的疑问将不再是争论焦点,相关上市准备也不会有片刻迟疑。只要不出现大波折,我们相信建行可以按照既定时间表,在今年底前顺利实现海外上市目标,为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探明路径。

  因为上述重大意义,我们认同有关方面在建行选择美国银行入股问题上的战略决断。启动于2003年底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试点,不仅关系到国有银行能否直面国际竞争,更是中国深化金融改革、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这就要求建行股改务必如期顺利推进。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承载着数十年来各种体制弊病和经营风险的国有银行,其系统再造的艰巨性超乎想象。恰恰是在建行股改上市的关键时期,其前任董事长张恩照却出事了,一些内部监管与经营问题也相继暴露,这自然会引发对建行的种种疑问,能否如期上市也令人担忧。

  这些疑问和担忧,比较集中体现在建行的战略投资者选择上。此前,包括花旗集团在内,全球最知名和最具实力的大银行,多欲争抢入股建行的机会,但在张恩照等不利事件出现后,这些潜在投资者或因看不清风险而退缩,或希望借机打压入股价格而纠缠于谈判桌,客观上既拖延了建行如期上市的计划执行,最终也让自己与建行擦肩而过。

  而美国银行则相反,正是这种特殊情况,成为它入股建行并介入全球最具增长潜力市场的天赐良机。这家美国最大的零售业务银行,目前在美国存款市场占有率已接近10%这一法定上限,要求进一步发展,只能是或向现有客户出售新的金融产品,或走出美国寻找新客户。从美国银行2004年业务构成看,只有5%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因此,美国银行希望尽快走向海外,中国无疑是第一目的地。

  选择入股建行,美国银行既具战略眼光,更有商业妙算。相对于高达11104.57亿美元的总资产和2004财年488.9亿美元的总收入,30亿美元投资对美国银行并不算多。何况这将获得中国第二大银行9%的股份,并由此进入中国这个巨大潜在市场,因此,在投资初期,美国银行甚至不准备按持股比例来要求对应数量的董事会席位。

  目前我们还无法确知,汇金公司转让建行股份时如何测算具体溢价。以美国银行30亿美元投资将持有建行IPO后9%的股份计算,建行的预期总市值应当不少于333亿美元。而2004年末,建行股东权益为1947.44亿元人民币,约合235.5亿美元,从中可大致推算出有关溢价幅度。至于这一溢价是否适当,或可参照正在香港特区招股的交通银行,其1.95~2.55港元的股票定价区间,相当于交行2005年账面预期价值的1.3~1.6倍。

  也许完全不必细究,美国银行的入股价格是否合理。诚如建行高层所言,“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不是为了吸引更多资本”,我们也认为,从互补性上看,美国银行将推进建行业务发展和管理升级。虽然总资产量不及花旗集团,但美国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世界领先,2004年盈利居全球银行业第二位。建行虽在中国的公司银行业务和投资信贷方面有所专长,在住房贷款和信用卡等零售业务领域也有不错基础,但在股改完成后,建行最需要的恐怕还是不断引进好的金融产品、管理和客户服务,真正使零售银行业务成为其新的增长点。

  而对任何银行价值的评估,投资者更看重其管理的质量和风险的控制能力。因此,无论中国政府巨额外汇注资,还是已迎来美国银行高调入股,拥有巨大本土资源优势的中国建设银行,在股改上市之路骤然明朗后,必须面对的更深层市场竞争与内部改革,也许才刚刚开始。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