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发展战略相似 中韩科技产业界零距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 14:2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陈志刚 北京报道 平常的产业发展计划 牵动韩国产业界神经的中国科技部《2003年技术预测报告》事实上只是一个平常的产业发展计划。
在报告起草单位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图书室里,这种装订成册的报告一摞摞的陈列在书橱里,任凭来访者随意翻阅,并可按标价售出,根本无机密可言。 在这个报告里,中国科技部从信息通信、生物工程、新材料、能源等方面对我国今后高新技术发展状况做出了相关预测,并提出了各个领域将来要重点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比如,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报告总共对75项信息通信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 报告指出,在这75项技术中,落后国际先进水平6-10年的技术有3项,落后5年的有66项,此二者占整个研究对象的92%;另一方面,处于国际先进国家同等水平的技术只有5项,比如TD-SCDMA技术、城域网技术以及Enhanced 3G技术等,而领先国际水平的只有一项,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值得乐观的是,我国在研发基础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十五”期间,中国科技计划体系基本上可以概括为“3+2”计划体系。其中的“3”指的是三大科技计划主体,即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和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2”指的是研究开发条件建设计划和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部王伟光称,为了支撑这些计划顺利运行,国家财政每年大概要拨出100多亿元的科研经费,约占GDP的0.1%左右。不过,与韩国相比,他指出,在政府支持科技发展方面的力度上,我国仅为前者的70%左右。 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从1999年的1.09万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7万亿元,高技术产品出口从247亿美元增长到1100亿美元。今年1至5月,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394亿元,同比增长了24.7%。 与韩国产业界的担忧刚好相左的是,我国科技力量和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态势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快速启动和超越的阻力相当大。 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亚非所徐长文所长指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王伟光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构成中,76%属于进料加工,14%属于来料加工,在产业链中整体居于下游,利润率水平只有5%左右。 他认为,这个比例目前还在上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有人士指出,一直以来,依托于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即“市场换技术”)是我国获取外来先进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现在这种获取方式的有效性遭到了普遍质疑。几十年来的实际经验显示,国外高技术企业看重的仅仅是我国低成本的加工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身份,也不愿意和惧怕中国企业在技术领域向上赶超。而正是由于这种定位,中国至今终未脱掉“技术贫穷”的帽子。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827.05亿美元,出口677.07亿美元,逆差150多亿美元。以集成电路为例,中国内地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仅相当于韩国的4.7%,台湾地区的7.5%,产值规模不到全球的2%。 不过,由于中国特有的市场和成本吸引力,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是,随着世界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链也正在不断拉长。该人士指出,在组装加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张的基础上,未来重要零部件的生产也在不断地向中国转移。 比如,随着中国计算机产业组装加工基地角色扮演的深入,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把部分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显示器及CPU等环节向中国转移,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明晰的产业链条。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把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的同时,研发基地的转移格局也正在形成。近年,越来越多的欧美跨国公司就纷纷在华了设立地区和全球研发中心。 相似的跨国技术并购 反过来,在科技产业发展方面,韩国方面的经验很有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根据王伟光的介绍,韩国政府1980年代以来,在高技术产业方面开始实施重点扶持政策,“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该产业的迅速发展,其间,来自政府的投入占了整体投入的一半以上。此后,政府直接投资开始减少,来自于大企业、大银行的投资开始上升,而这个时候,政府实际上已经与这些企业机构成了统一利益体。因此,至今还有十分浓重的政府支持色彩。比如,在财政支持方面,韩国政府成立了专门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韩国新技术支持金融公司,以企业形式对相关项目实施国家支持。 为了扶佐中小企业,韩国政府在支持LG、三星、现代等大企业在技术开发的同时,让中小企业也参与进来,以避免技术分布的不平衡,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今年4月底,在青岛召开的韩国高新技术项目对接会上,韩国技术交易所社长延元锡在接受《青岛日报》采访时介绍称,韩国政府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认为它们才是发展本国自主产业的主要力量。目前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大都定位于前沿技术的研发,瞄准自有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在技术转移平台营造方面,韩国政府每年拨付专款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孵化,银行、风险投资财团也给予鼎力协助。 在技术基础搭建上,自20世纪末开始,为了迅速缩小与世界技术水平的差距,在政府鼓励下,韩日等国的企业就纷纷跑到美国,大肆收购小型高科技公司。目前,美国有11%的小型高科技公司为国外企业拥有,其中亚洲就占了20%左右。韩国三星、LG、现代等公司为了获得高技术专利,都在美国耗资数亿美元从事过此类并购活动,而正是通过这一系列购并行为,韩国在光学半导体、通信、计算机硬盘、高清晰度电视等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内的技术水准得到了大幅提升。 与此相似的现实是,近两年,韩国一批IT中小企业开始面临发展困境,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中国企业则借机大肆向这些没落企业举起购并棋子。比如,韩国手机服务供应商Sewon电信及其子公司Maxon电信、液晶显示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供应商Orion电子及其子公司Orion PDP(主要生产等离子显示器面板)rion PDP等就引来了多家华籍公司的追捧。 而正是由于对这种方式的认识至深,韩国产业界对中国资本的收购现象十分警惕。《韩国时报》近日就撰文评论称,这种现象已经对韩国IT产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王伟光认为,韩国政府这几年已将开始重视基础研究,有意地从技术应用型国家向技术创新型国家转变,高技术门槛的拥有和巩固于国家发展而言已经变得愈加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