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峰会一分为三 尚福林低调布道力推“创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 09:1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七天内,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接连召集三次会议监管会议、理事会议、券商创新发展研讨会 本报记者 汪涛 上海报道 距2003年8月盛极一时的券商“丐帮大会”一年有余,在羸弱的市场中,证监会当初
1307点咫尺之遥,8月23日,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最低探至9个月来低点1322点。 指数狂泻不止,券商已是面无血色,南方证券、华夏证券、德隆系券商已告“出事”。市场上资金链断裂的消息依然不绝于耳,各大券商重仓股纷纷下挫。 券商几近崩盘边缘,在市场呼唤上帝之手时,七天内,证监会召开三次峰会,为券商布道。 尚福林的“三次会议” 2004年8月24日,全国130多家券商老总聚首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在名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执政后券商高层的第二次全体大会上,尚福林发表讲话。 这也是继17日全国券商监管会议后,尚福林一周内的第二次讲话。 据悉,会议由证券业协会召集,由各券商副总以上级别的高层出席,为即将在全国铺开的“创新试点”打气。 前一天23日,证券业协会理事会议也在京召开。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出席了会议,围绕行业创新发展的主题,对证券公司创新试点、公司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据悉,这是证券业协会理事会会议每年召开一次,本次为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共43名理事单位出席会议,如海通证券、申万、湘财证券等。 包括8月17日召开的监管工作会议,证监会一周内召开了三次大会,一位证券公司老总表示,市场一直流传证监会有意在8月份召开券商峰会的说法。 在记者接触的五六位券商老总中,对所谓的“券商峰会”难有权威说法。 中国证监会召开了监管会议、理事会议以及24日的券商大会,证监会一位官员证实,但在证监会内部,2004年并没有召开券商峰会一说。 2003年8月召开券商峰会,是将证券监管会议和理事会议合并召开的,今年接连召开的三次会议,应该就是市场上所谓的券商峰会,另一位券商董事长推测,只是与2003年相比,证监会低调了许多。 低调背后更多的是无奈。 在2003年券商大会高调宣布“三条铁律”和“三大措施”后,证券公司反而像升空的气球,愈演愈烈,争相爆破。 出事券商规模越来越大,监管层望而兴叹。南方证券百亿窟窿、华夏证券被接管、德隆事发三券商跌入深渊,市场上其他关于券商资金链的传言更是漫天飞舞,真假难辨,无须证实的是,券商资产管理和自营黑洞已到天量。 在券商恶劣的生存环境下,8月17日召开的证券监管工作座谈会显得意味深长。 证监会高层悉数出席,范福春、屠光绍、李小雪、桂敏杰、汪建熙、庄心一、姚刚,各地证监局、沪深专员办、沪深交易所、中证公司、证券业协会等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证券公司监管。 各地派出机构由证监局局长和副局长,券商没有派代表参加。 据悉,该次监管会议原定在7月份召开,各地证监局局长、副局长就曾被召入北京。知情人士透露,由于种种原因,会议中途取消,已经赴京的各地证监局局长不得不返回,有说法是当时希望在处理德隆事件上有个结论。 尚福林在17日的讲话中称,必须高度重视部分证券公司的风险问题,在风险处置工作中要探索规律性,要不断积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经验。 去年开会时,券商自称是“丐帮大会”,经过一年的煎熬后,2004年的券商们不知是否有更为恰当的自嘲? 庄心一的创新试点 尚福林表示,三管齐下促进券商规范持续稳定发展。采取分类监管的办法,推动优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稳妥处置高风险证券公司。 没有了“丐帮大会”时的直接。 2003年8月提出的“三大铁律”——即券商不得挪用客户保证金、委托资产和托管债券的规定在现在看来形同虚设。 与监管对应的扶持券商上,证监会的政策也从去年的发债、集合理财、保荐人逐渐转变。 透过三次会议,“创新试点”显然是证监会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高层认为挽救券商的华山一条路。 证券业协会理事会会议上,协会秘书长聂庆平在关于创新试点评审工作的报告中,宣布了创新试点的基本背景和思路、评审条件、评审办法、持续管理等事项。 协会会长庄心一表态,协会将以促进证券业振兴为目标,在今后重点开展的工作中,第一条就是组织证券公司进行创新试点评审工作,推动行业创新。 8月份,庄心一曾到部分券商摸底。随后,创新试点的工作全面铺开。 在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推进证券业创新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后,证券业协会《关于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2004年8月13日公布,中国证券业协会从8月16日起开始受理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申报材料。 据券商人士透露,创新试点即分类监管主要由证监会机构部和证券业协会推进,2003年12月4日,庄心一履新证监会监管部主任、主席助理,更加快了分类监管进程。 迫于券商的压力,由分类监管在今年改成了更为中性的创新试点,与将券商分成三六九等的分类监管相比,创新试点操作的可能性更大,该人士分析。 创新试点券商的竞争非常激烈,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没有一家券商向监管层提交创新试点的申请材料。 按照公布的申请条件,国内130多家券商不会超过12家。仅“最近一年净资本不低于净资产的百分之七十”的要求已经把相当一部分大型券商卡住。 目前出台的评审条件,比起讨论时初定的入选条件,门槛已经降低了一些。 以净资本为例,由最初的最近一年不低于15亿降至12亿,就使得申银万国成为幸运儿;能够持续确保客户资产安全完整的,则可降低为“最近一年净资本不低于八亿元”,使得国联证券、东吴证券等中等券商有望达标。 证监会的准备工作也需要更为详尽,比如填写的财务报表是以2003年年报还是2004年6月的中报,证监会也需要明确。据悉,意识到问题的证监会将在一周内出台申报实施细则。 监管与券商 令证监会尴尬的是,8月24日的券商会议,部分券商老总并没有参加。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托词,对证监会的失望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在他们看来,证监会也难以挽救颓废的市场。 国务院《若干意见》(“国九条”)的实施一度被寄予市场厚望。 尚福林在座谈会上指出,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出台后,有关部门在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完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以及做好证券公司风险防范和化解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然而市场没有明显改观,《若干意见》的利好看起来就如水中望月,券商的日子日益艰难。 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券商收入依然在低谷徘徊,共实现收入18.76亿元,是今年以来第二个低收入月份。 券商在生存压力下铤而走险,100多家券商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委托理财纠纷,券商诚信降到最低点。市场上流传的一份调查表明,现在透明与不透明的委托理财超过2500亿元,违规的则超过1000亿元。 必须高度重视部分证券公司的风险问题,不断积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经验,强化对证券公司高管人员和股东的监管,在监管会议上,尚福林表示。 试点创新酝酿良久,能给多少券商带来多少利好也备受券商关注。 8月中旬,在上海证监局召集沪上多家券商的会议上,对创新试点进行了充分讨论,申万、东方、国泰君安、海通各大券商参加。 据悉,创新试点的创新内容由各券商申报。如申银万国上报的是三板股权转让和住房资产证券化两项创新,东方证券是“东之龙”集合理财计划。从创新内容看,试点券商需要更为务实的创新。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司、银监会主导与证监会配合的专题小组研究认为,其一,试点创新的证券公司可以进入银行间国债市场,进行国债回购;其二,在同业拆借市场,试点推出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这可能解决券商的融资困境。 另外,包括集合理财、投行业务与创新试点结合的说法皆是。 证券业协会负责人说,试点券商主要是优先受理相关申请、适当简化程序、加快进度。试点工作原则上应由试点证券公司自愿承担,如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等。支持其提出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经营方式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方案。 据某证券公司老总预计,可能达标的券商不会超过12家,如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东方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湘财证券等券商。 12家之于130多家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以解决行业性问题。对于大多数质量不佳的券商而言,试点创新依旧遥远,这可能也是部分券商不愿与会的原因。 据悉,在8月24日的讲话中,或许是考虑部分券商的情绪,证监会高层表示,创新试点是长期的任务,将逐渐推广开来,尽可能给更多的券商带来机会。 证监会的努力能否见效,还是需要市场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