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投资焦虑症”:政府授意减缓对华投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 09:3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陈志刚 北京报道 8月18日,韩国现代半导体选在这样一个充满中国化象征的日子完成入住仪式,多少有点“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味道。这天,韩国现代在南京金陵酒店与无锡市政府正式签约,在当地开工建设包括8英寸及12英寸晶片生产线的半导体工厂。
而之前,与去年京东方洽购公司液晶显示器部门Hydis的境遇相同,现代半导体的在华投资项目在公司内部,甚至韩国媒体和舆论中引起过不小的争议,把这样一个商业项目的决策过程拉得过于漫长和沉重。 三星(中国)某知情人士透露,对于公司进军中国的决议,除了主要债权银行外,几乎其他所有的债权银行都不赞成,反对的原因除了来自投资回报的顾虑外,主要就是担心会因此泄漏韩国先进的半导体技术,最终架空产业现有竞争优势。 而这看起来并不单纯是一种民间意识和企业情感。 该人士同时指出,韩国政府方面此前也曾多次授意三星、现代、LG等高新技术企业,建议后者在华投资步伐“可以适当减缓”,涉及关键技术的合作则尤其要保持谨慎。 对此,韩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中小企业支援所李基元所长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并没有听说韩国政府方面有相关政策文件出台,而该机构的使命就是促进中韩中小企业方面的交流合作。 国家技术战略七成相似? 8月15日,《朝鲜日报》有报道指出(记者白刚宁),在核心技术开发方面,预计中韩两国间将展开激烈的竞争。 该报道称,韩国产业技术评价院此前将中国科学技术部今年初公布的《2003年技术预测报告》与韩国政府正在推进的《产业技术创新5年计划》(产业资源部)和《国家技术指导》(科学技术部)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显示,二者有七成内容相同或者类似。 比如在信息技术方面,移动通信、计算机环境、内容技术、网络技术、数码电视设计及播放技术、半导体材料等都是两国共同关心的领域。比较而言,中国更关心的领域包括有线电视综合信息网技术、超级计算机系统设计、64位CPU开发等,而韩国则对车载电子系统、下一代PDP-RFID(电子标签)等相对更感兴趣。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部王伟光指出,较韩国而言,中国在高新技术研发水平上存在“整体性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抹平”,中间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追赶过程,短期内激烈正面交锋的可能性不大。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是科技部该份报告的起草单位。 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亚非所徐长文所长认为,中韩两国之间无论在科技,还是贸易方面,将来的合作趋势都是相当明显,也十分必要,“以前二者对合作优势的认识都不充分,单纯看到存在的竞争未免太过狭隘”。 他分析指出,两国在制定各自高新技术发展计划时,所依据的都是各自所处的实际科技发展水平,而不是相对竞争态势,而由于中韩技术研发模式基本上同属于市场驱动型,相关技术项目计划上的重合也在所难免。 技术领先国家的研发活动一般为基础研究驱动型(比如美国),而技术追赶者则为市场驱动型(比如日韩),更多地把技术创新重点放在应用研究和产品与工艺开发上。 今年1-3月份,韩国对华投资项目1198个,合同投资24.3亿美金,实际投资13.7亿美金。徐长文称,单以合同投资指标来看,韩国是投资增长最快的对华投资国。双方依存合作关系十分明显。 “新式分工关系” 尽管如此,来自韩国的声音还是将中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渲染得咄咄逼人。 《韩国时报》近日发表文章指出,中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对韩国的IT产业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而在市场竞争层面,中国也正利用其低成本优势,在价格上削弱韩国制造商的竞争力。 韩国商工能源部(MOCIE)在今年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中国将会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领域,如平面显示器和手机技术上同韩国持平甚至超过韩国。该机构调查显示,目前韩国在液晶显示器技术上领先中国8年,在OLED技术上领先3年,而在手机技术上仅领先两年。 比如,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的最新研究数字就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从韩国进口的移动电话与去年同期比下降64.8%至3.96亿美元。而出现这一下降的原因正在于中国的移动电话制造商逐渐掌握了关键技术,从而扩大产品生产,冲击到了韩国厂商的原有市场。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经济研究室陈山副研究员指出,从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上来看,目前韩国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刚刚经历一个拐点,开始呈现往下走的趋势。也就是说,韩国将在趋势上,逐步降低工业制造业在经济机构中的比重,把这一部分产业向外转移。与此同时,中国的第二产业则仍旧处在上升过程中,作为相邻国家和地区加工制造基地的身份短期内难见变换迹象。 不过,陈山副研究员称,韩国的这种转移并不彻底,高附加值的电气、机械制造等重要行业在国内仍旧呈现很强的成长性,“因此,(对华高科技产业投资)并没有造成韩国产业空洞化”。 陈山副研究员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韩国汉城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李根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国的崛起与韩国企业:关于新式分工关系的探索》中指出,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中国急速的经济增长对韩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韩国高技术企业的中方加工制造合作伙伴,开始掌握了韩国的技术和工艺,大批复制的中国商品正依靠其低成本竞争力,吞噬着韩国出口市场,造成韩国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相关产业遭到致命打击。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崛起又为韩国提供了一个新的商品市场和机会。比如,2001-2001年,在韩国最大市场——日美市场消沉不举的情况下,正是依靠中国市场的支撑,韩国经济才得以健康维持。2002年,中国成为韩国最大贸易和投资对象国。 韩国理想战略如何实施? 那么,韩国为什么会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如此惶惶不安呢? 可以说明问题的数据是,韩国去年对华出口同比增长了47.8%,占总出口额的18.1%;此外,中国还占据了韩国贸易收支顺差的88.1%。也就是说,如果对华贸易缺失,韩国将出现大规模的贸易逆差。 投资上,该年度韩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25亿美元,向日本则仅仅5000万美元,几乎将一半的海外投资扔到了中国。对中国的出口上升50%,其中制造业投资占韩国对华投资的91%。反过来,中国对韩投资,尤其是高技术方面就要少得多。总投资额只有8300万美元,仅仅7个项目。 李根指出,在对华贸易结构上,韩国FDI(国外直接投资)企业从韩国进口半成品是导致韩中贸易顺差的主要因素。 根据韩国贸易研究所2003年对在华直接投资的1280家韩资企业的调查,这些企业使用的半成品材料中,38.5%采购自韩国;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则仅有15.8%出口到国内。折换成贸易额,被调查企业共从韩国进口了63.8亿美元的半成品材料,出口到韩国的产品为33.3亿美元,产生30.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这些FDI企业绝大部分都是高科技公司,他们将研发设计过程在国内完成,而将生产制造基地选在中国。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势必将拉动国内供应能力,从而减弱对韩国方面的市场需求。 以IT产业为例。王伟光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的计算机、通信产品(不包括电子、集成电路技术产品)进口构成中,韩国排在第2位,占该项目进口额的13.7%,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日本,为16.6%。而中国计算机、通信类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美国、香港和日本,共占到了中国该类产品出口总额的58%,韩国则排在5名之外。 李根指出,中国企业在积累技术和情报的同时,垄断设计开发以及与源头企业直接协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对于中国投资需要有新的战略。 他在文中指出,韩国寄希望于将高增值产业和工程留在国内,将其他产业和工程转移到中国,建立韩中间的两种产业关系:第一,韩国拥有半成品和生产资料,只将成品组装生产线转移到中国;第二,韩国专门负责研发和物流,中国负责生产过程。 这种战略尽管比较理想,但陈山副研究员指出,在更多的时候,区域产业分工和布局的形成,并不是一种政府计划行为,而是许多企业按照自身生存需要的自觉行为形成的一种不自觉态势。 从这个角度来看,韩国政府、产业界与企业界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利益分歧,因为前者顾及的是国家和产业安全,而后者想得更多的则是企业生存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