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行业专题--汽车业 > 正文
 
长三角经济圈催动汽车消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 08:37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记者 吴琼

  上海报道

  螺丝壳里难做道场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财富之旅诚邀商户加盟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尤其是近8年来,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上海一直在艰苦地两面作战。

  一面是大力地发展城市道路建设。投资规模,从上世纪90年代每年近100亿元,到近2年的220亿元。

  一面是交通工具上的“限私扶公”。在强硬实行私车拍牌政策和限微政策的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1995年,上海常规公交运营车辆为8042辆,2003年已增至12377辆,增加了53.9%;年运营里程,1995年是33203万车公里;2003年达到61547万车公里,增长了85.65%。此外还建起三条总长达8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

  但这些措施并没从根本上解决上海城市的交通问题。每天上班对上海市民来说,仍是一个艰难旅程。

  记者一位同事,自驾一辆悦达.起亚,家住浦东,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必经延安路隧道,常常一堵就近半小时。

  这固然和车的增加有关。在过去十多年里,上海机动车年年都保持着两位数增长。目前,全市已有各种机动车174万辆,汽车73万辆。根本原因还在车辆的过度集中。据统计,目前全市道路只有18%到20%在中心城区,而它却承担了机动车行驶里程的70%。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发展地铁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中心城区的建筑密度过高,除已建成的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外,其他的地铁线基本上都只能围绕中心城区打转转。

  地面不行,地下也不行。要从根本上解决上海城市交通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把中心城区的人口搬出去。

  画饼充饥

  围绕这一思路,这几年,上海开始了另外一种的两面作战。

  一面是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绿化地,并对新建住宅区的容积率作了强硬规定,同时将黄浦江两岸规划为滨江景观带,“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航运交易、国际客运”等。一则美化城市景观,一则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

  一面是将郊区的一城九镇列为重点发展区域,建立特大型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城镇体系。包括:松江新城、海港新城、安亭镇、朱家角镇、枫泾镇、奉城镇、高桥镇、罗店镇、陈家镇等九镇。与此同时,还有更多的居住基地在续建或新建之中。如真新、丰庄、梅陇、春申、三林、凌桥、御桥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有意无意地,被上海政府迁往郊区。

  如果一切能如上海市预期的,“到2005年,郊区的城镇化水平从现有的45%提高到60%。松江新城建成区的面积达到36左右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万以上;中心镇镇区的人口规模至少3万以上,一般在5万到8万,个别可逾10万。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建成11个新城、22个左右的中心镇,形成沿江、沿海和沿沪宁、沪杭等高速公路组团式发展的新兴城镇群,使城镇化水平达到75%以上。”那么上海围绕人口外迁所作的文章,理论上确能解决目前堵城困境。

  但事情并没那么简单,由于大量搬迁出去的人依然要回到中心城区来上班,因此整个城市的交通问题并没从根本上解决,反而增添了新的问题。

  家住上海市中心卢湾区的程皖耕就遇到这样的问题。小区即将动迁,但分给他的新房在浦东川沙机场镇,很多像他这样没能力在市区买房的居民都拒绝签字。他的理由很简单,“你总要解决我的上班问题吧?哪怕房子小一点!”

  从1989年以来,上海城区建成面积从375平方公里增长到550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逐步从浦西扩大到浦东、从内环线内的中心区拓展到内外环线间的外围区。城市半径正在扩大,郊区居民的上班路程也开始延长。

  房价更能说明市民的取向。2004年上海房产首次出现供过于求,但房价并没有整体下跌,跌价的是郊区、环线外的住宅,而市中心的房价仍然高高在上,甚至微幅上扬。在这种背景下,即使以一城九镇为主的那些美丽构图完成后,究竟有多少人愿意放弃中心城区的便利,搬到卫星城镇去住,还有待考察。即使他们真的愿意去住,每天来回上下班的交通如何解决?

  也许正因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上海市政府的规划中,我们看到了醒目的“重合”2字——将住宅板块建设和产业板块建设重合在一起。如松江新城、安亭新镇、宝山、金山等,无不是产业板块和住宅板块高度合一的卫星城镇。

  如何解决卫星城镇到中心城区的交通问题,是上海城市发展规划能否真正被市民接受,真正达到设计目的的重要一环。

  上海市的三步棋

  “上海也曾考虑过建设城际铁路,但铁路建设的管理部门是铁道部,上海无权修建,即使修建了,收益权也归属铁道部。”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的副总工蔡逸峰无可奈何地说。

  城际铁路在现有条块分割体制下不能实现。如果没有行政上的块块分割,另一个构想也可考虑,那就是利用现有的沪宁、沪杭铁路,打破省市界限,把沿线城镇作为一个完整的长三角城市圈来考虑,这样就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基础,把上海的人口分散到诸如昆山等这样的城市中去。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可节省投资;二是可更好地发展城市经济,有助于提高整个长三角城市圈的整体经济效益;三是让迁出去的市民生活更方便。但这个构想和城际铁路一样,在现有体制下,显得过于苍白、理想。

  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市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依靠自己力量,实现下列三步棋。

  第一步,是在外环线以内,到原中心城区之间,建成密集的轨道交通网,力争实现将轨道交通客流量由现在的111万人次,提高到1000万人次,达到世界最高记录。

  第二步,是在外环线外围,建立一个覆盖6300平方公里,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放射性快速通道。

  第三步,是在距上海150至2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向整个长三角区扩散的大通勤圈,推动长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

  据了解,在后两步棋中将实行轨道和公路并举的方针。在第一和第二步棋完成后,上海城市交通的基本格局也就确定:每天,居住在卫星城镇的人们可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来到市中心外围,一些自驾车可以把车停放在超大型停车场上,然后与乘公交车、乘轨道线的一起,换乘市内轨道线,奔向市中心区的各个方位。

  如果这一切都能解决:城郊居民到市中心出行不再如此耗时费力、辐射长三角地带的3小时交通圈真正形成,一系列百万人口的环上海长三角中等城市成为现实,那对汽车企业是一桩喜讯。因为当交通拥堵成为过去,驾车就成了乐趣。当买车不再仅仅是上下班需要,而是工作之余享受生活的工具时,人们将更愿意买一辆车来玩玩。而以长三角目前的经济实力,加上配套的交通条件,这样的私车消费的空间是相当可观的。

  为此,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张善余教授预测道:2003年,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人口9000万,人均GDP在3100美元左右。2020年长三角的总人口将增至1.123亿。即便以上海百户16辆汽车的拥有率计算,2010年,仅新增人口就会带来118万辆的汽车消费;如果考虑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情况,汽车拥有率达到百户50辆,那么原有居民和新增居民至少带来470多万辆的汽车消费。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汽车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