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明
“目前不少国内媒体声称,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制造业中心,外国媒体也趁机鼓吹所谓‘中国威胁论’,让人觉得好像中国在制造业上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了。而事实上中国的制造业大部分还在依靠进口设备、零件发展,缺乏自主开发项目。许多本应由国内制造业提供设备的领域也在依靠进口。”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院士近日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2年学术年会上指出,中国制造业要明确自己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避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浮夸。
据朱高峰介绍,我国制造业虽然名列世界第4位,但总体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制造业结构仍然偏轻,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德国的46.4%;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产业主体技术依靠国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依附于国外企业的组装业比重大,工业增加值率仅为26%,远低于美国的49%、日本的38%、德国的48.5%;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轻工、冶金等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分别为51.86%、54.45%、54.9%、64%、46.09%和35.55%,而同时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大量先进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企业集中度低,大型骨干企业少,围绕大型骨干企业的中小企业群体也未形成。
据他介绍,在装备制造业,首先是设备陈旧落后,缺乏核心技术,1999年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为66.4%,大多数产品技术依靠从国外引进;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差,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为18个月,而美国不少产品已达到设计周期3个星期、试制周期3个月;企业经济效益低,1999年销售收入利润仅为3.64%,劳动生产率3.36万元/人·年,均低于整个制造业数字;组织结构落后,基础件、零部件发展缺乏合理安排,成套能力薄弱,民营企业比重过小;组织多块分割及地方保护依然严重。朱高峰说,总体来看,我国现有3.6万家国有企业(由于装备制造业进入门槛高,一般都为国有企业)没有一家能跻身世界500强,国民经济建设所需装备已形成依赖进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
朱高峰指出,像建筑工地使用的机械,还有国防所需要的各种先进武器,都或多或少充斥着外国制造业提供的设备。他说,我国目前装备制造业的外贸逆差有数百亿美元,1999年进口为700多亿美元,出口却仅为500亿美元。而现在却有不少地方、企业对外宣传自己出口增加了多少。这种表面繁荣的景象很多是建立在进口基础上的“出口”:对进口零件组装外销,甚至是连组装也省略掉的直接进口设备进行贴牌再出口。
朱高峰严厉批评利用这样的手段来增加中国制造业的出口额是不可取的。
他说,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显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但大量的是来料加工、装配等工序,技术含量高的部分并没有转移过来。即使有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开发机构,也主要是一些需要本地化的技术工作。
“中国基本上是承担了国际分工中的劳动密集部分,我们还不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朱高峰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