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菲娜 邹建锋
在8月底举行的浙江省地方金融国际合作推介会上,浙江民企再次被作为主角推向了境外金融机构。浙江省上市办主任丁敏哲在会上当场放言:将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浙江的上市公司数量翻一番,要使之与浙江的经济地位相适应。
的确,浙江民企这两年在资本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对浙江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这也是当地政府今后要着力打造以民企为重点的“浙江板块”的原因,也正因为是民企的原因,很多企业由于上不了国内A股,故而争相绕道奔赴海外融资,引发了一股海外上市热潮。
然而,海外是否就一定是资本的天堂?当一家公司离开生养它的“故乡”远走他乡之时,当初出走的不得已可以衍生出一连串市场上的“不得意”。
作为在香港发行H股的首家大陆民营企业,坐落在绍兴杨汛桥镇的浙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在国内媒体上风光了一把。但就在此次会议结束后不久,浙江玻璃传出股价大跌的消息。实际上,浙江玻璃在去年12月10日上市后就一直上升乏力,上市首日只微涨5%左右。在发行价(2.96港元)附近盘整一段时间后,于上市后第四天(12月13日)跌破发行价,其后股价虽有反弹,但总体上呈现逐级下行之势。而有专家认为,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因一家企业而引发的全线下跌将会使得内地上市民企成为“一损俱损”的联动板块,而且,投资者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大降低对上市民企的市场价格定位。
这则消息动摇了众多想去海外上市的浙江民企老总们的心。杭州有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公司本打算明年就到境外上市融资,然而,最近他们却有些望而却步了。该公司老总对记者说:“到海外上市首先需要一大笔上市费,在美国纳斯达克融资成本一般约占融资额的10%以上,在香港更是高达20%以上。即使在香港创业板费用一般也要达到10%-15%。而在国内主板上市,融资成本一般约占融资额的5%左右。海外上市对于浙江大部分都是中小型的民企来说,是否是一条真正的‘罗马大道’?浙江本身也是个资本输出大省,民间资金十分充裕,这些资金闲置着不用,反而还要绕道海外融资,这是否又是个好现象?加上近段时间以来,众多海外资本市场连续低迷,市场上的浙江民企又频频传出负面消息,使得投资者和想上市的企业都信心下挫,我们公司本来都已经交了上市订金,现在看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根据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一份关于“上半年浙江省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的报告显示,上半年浙江新增存款1349亿元,同比增长24.1%。截止到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10166.2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继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后第五个存款总量超万亿的省份。
“增量、增幅都达到全国第一,说明浙江的金融力量的确涨幅惊人。”浙江省一位金融专家对记者说:“到今年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487.3亿元,将近3000亿的存贷款余额差额仍然告诉我们浙江的闲置资金有多充裕。”
对此,浙江省政府上市办副主任颜春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浙江省民间游资的确异常充裕,但却不可能直接进入企业,其中需通过银行存款贷款等多道弯,现在中小企业到银行直接贷款还存在难度,一次两次或许可以,但企业发展需要长期融资,这就是银行所不能代替资本市场的主要原因。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势就是能解决企业的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问题。
颜春友说,现在境内上市的费用和收费比例也在提高,与境外上市相差已不是很大。到香港上市比较容易,可以不受时间、数量的限制,数量多、频率高了以后,整个筹资成本就会下降,这对企业也有诱惑力。企业到香港上市的费用虽然高,但服务特别好。政府鼓励浙江民企到香港的资本市场上市,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它们能与国际市场接轨,按照国际惯例,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公司管理模式,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可,从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行列,开拓国际市场。
“浙江玻璃的股价下跌与今年整个行业集体滑坡有关,当然,也离不开公司内部原因像关联交易等问题。内地民企作为香港股市的新客,香港市场的投资者对其的认知还处于初始阶段,要建立深度信任感,必须靠上市民企长期勤勉经营和对社会公众股东的诚信。”浙江省政府上市办上市公司处副处长蒋潇华告诉记者:“这就给境外上市的企业和等着上市的企业经营者都敲了个警钟,不要以为上了市,有了高额认购,和比较好的市场表现,就放松了,还需要抱着时时刻刻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对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投资者做出很好的判断,制定出一个好的企业战略。当然,作为政府来说,今后将加强这方面把关,严格按照业绩好、具有成长性、诚信为本这三条原则来选择企业上市。”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汪炜副教授认为,民企上市,是在内地二板不会于短期内推出,主板市场企业排队拥挤的情况下进行的,从一开始就有“孤注一掷”的感觉。实际上,相当多的民企对境外上市规则不了解,境外上市规范性要求高,即便是上市以后仍然要受诸多制约,要按照境外市场规则改造民企也并非易事。比方说,上市的一个作用是为了产权清晰化,避免股权过度集中,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但许多民企为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故意设置了模糊股权结构。境外上市对公司的管理和财务要求以及对企业透明度要求都很高,许多民企在这方面的历史记录都很差,习惯也很难一下子改过来,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另外,许多企业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方面观念不强,这从一些上市公司的“抽水”案例中就可以看出来。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质量高、效益好、负债率低的浙江民企对上市不感兴趣,有些企业即便有20亿元的规模也不谈上市。温州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就曾经表示不愿上市。短时间来看,浙江民企海外上市真的还需慎重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