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羽青
加入世贸不足10个月,相比四大国有银行,中国的中小银行看起来要有更多的市场机会。9月4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近7000字的《进一步发挥现有中小商业银行的作用》课题报告。尽管“通过充分引进民间资本和适度引进外资来增强中小商业银行资本实力”仅为其中一句话,但就此传达的信息却很明确——机会正更多地向中小银行倾斜。虽然对引进民 间资本和外资尚有“充分”和“适度”的态度差别,但闸门已经开启。
说到引资,自然包括两个方面:一、政策允许不允许;二、资金是否感兴趣。即使在政策还未如此明朗的过往,觊觎中小银行股份的资金也隐约可见。这方面,民间资本的投资冲动明显强过外资。由民间资本发起的民营银行成立已经几年,新的参股事件也不断曝光,但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的故事却只在坊间流传,很少落到实处。而若查证,中外双方的态度又明显不同,中方多愿说自己正与谁“亲密接触”,甚至涉及股权比例,外方却常是一句“不据任何市场传闻做出评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外资银行当然不会无视中国银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无视市场发育时期的先机。习惯于纯商业化运作的他们,在中国政策允许和自身商业利益之间寻求着最佳平衡点,只要政策允许的余地增大,其中国战略就会逐渐完整地走进我们的视野。
对外资银行而言,少量参股有助其了解中国市场和客户,为5年后的扩张做准备。与工农中建四位老大哥相比,年轻的中小银行条件较好,但25%的股权限制使他们的空间并不充足。没有控股权,老外对银行运营就没有话语权,风险就难以掌控。因此,外资银行给出的股权收购价往往较低,中外双方难达共识。
而对中小银行来说,引进外资无非是想借助外力改善股本结构,补充银行资本金,同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经营管理体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金融产品,自然不会将控股权合盘端出。因此,参股中小银行,一件表面看来你情我愿的事情实际并不简单,这正是中外银行联姻好梦难圆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