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9月4日电(记者王军)尽管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在沈阳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专家认为,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主要还将依靠工业,而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将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原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高峰说,目前我国工业总产值占GDP的50%,并且每年增长速度都比GDP增速快2到3个百分点。工业中,采掘业受资源的限制不可能快速增长,因此制造业仍是
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
起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现已波及全世界,“制造业是夕阳产业”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对此,朱高峰强调,工业文明的形成是不可以跨越的。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表明,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解决就业矛盾的重要领域,是高新技术的载体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对于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中国而言,制造业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机器”,创造了全国接近3/4的外汇收入。当然,目前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还远未形成主流,但专家认为,在制造业生产环节方面,我国仍是世界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之一。 “这不仅体现在高速、优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上,更多的体现为我国这些年发展所积累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业优势和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巨大的市场规模上。”国家经贸委 官员李寿生指出,这种比较优势就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保证。这使得至少在今后50年,制造业都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虽然我国在劳动力和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会持续相当长时间,但有关部门也正大力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去年,我国启动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近5年内,我国政府将出资8亿元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工程重大项目。
“十五”计划也明确表示,将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加速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据悉,新材料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自动化系统、数控机床、光电子器件等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领域。
此外,我国还将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有利于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其中包括制定鼓励发展和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技术政策,执行有效的财政和金融扶持政策,以及鼓励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的企业发展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