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股价创新低 资本不相信故事

2019-09-02 16:27:33 作者:8号楼工作室 收藏本文
A- A+

  撰文 | 苏拉

  8号楼工作室

  9月2日周一开盘后,小米股价一度下探至8.28港元的历史低位,市值跌破2000亿港元。收跌8.35港元,最新市值为2000.98亿港元。

  上周五,证监会公开IPO终止审查企业名单,名单显示,小米集团已中止A股CDR发行申请。

  继联合创始人林斌减持股份之后,小米集团再一次回到聚光灯下。

  小米官方宣称,公司有充足资本,且将集中精力发展业务,因而主动撤回了申请。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刚于10天前发布了2019年Q2季报及中报,业绩向好的背面,却是资本市场的持续不买账。

  曾经许诺要让投资人至少赚一倍的雷军,不得不面对“年轻人第一支被套牢的股票”的指责。他已经在职业生涯中无数次证明过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证明小米?

  敏感时机减持 被质疑的2号人物

  整个2019年,在香港联交所的小米公司公告发布栏,排满了股份回购的公告。从6月3日至7月3日这一个月内,小米持续回购了20次股票。

  回购股票通常被认为是提振公司信心的行为。但与之矛盾的是,小米纸面上的2号人物——联合创始人林斌,却于8月21、22、23日连续减持超过4000万小米股票,套现价格在每股8港元左右,套现总额超3亿。

  这是一个敏感的时机。就在今年年初,雷军曾在港交所发布自愿性公告,承诺其本人及公司控股股东在公告之日起一年内,不出售直接或间接拥有的公司股份。林斌的减持,发生在该则公告发布8个月之内。

  林斌在其后的解释中称,其减持小米的股票份额,仅占其所持股份的1.48%。自己这一行为是出于慈善之用,并承诺在之后的一年内不减持。

  “这个价格相对于(小米)过去来说不高,但相对于未来来说,大概率是高估的。”针对林斌为什么要在8港元附近套现,一位一级市场分析师对8号楼表示。

  事实上,不仅对于小米公司的未来,存在着完全两级的看法,对于林斌这一行为的解读,也同样割裂。

  “你要说他减持一半,那能说明问题,他好像没减持多少吧。那点毛毛雨,外界为什么会这么评价?难道一点儿都不能套吗?”一位小米公司的内部员工告诉告诉8号楼自己的看法。

  对于“林斌被边缘化”的传言,上述小米员工表示,林斌在公司负责的业务没有变化。公开资料显示,林斌和雷军都生于上世纪60年代,林斌已年过50,年长于雷军。

  在小米上市之后,公司组织架构经历多次调整。8号楼发现,在上市之后的历次调整中,林斌的名字只出现过一次。

  2019年2月的小米公司职能调整中写道,小米手机成立参谋部,朱磊为参谋长,负责手机业务销售运营、业务运营分析、成本核算等业务,向小米总裁林斌汇报。

  三个月之后,该项业务即宣布由雷军亲自接管。

  雷军于5月宣布兼任中国区总裁。小米中国区的前身就是林斌负责的小米网,其主要职能为销售与服务。在雷军接管之前,曾有一任空降高管接替林斌,此人就是后来因猥亵女助理而被辞退的小米副总裁汪凌鸣。汪凌鸣事件发生在今年5月。

  无论林斌减持的真实原因如何,其背后的问题是,为什么小米从上市之后股价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小米公司还有更好的未来吗?

  小米的关键节点

  从财报数据上看,小米自上市后的一年间,业绩表现算是不俗。

  根据最新公布的小米2019年半年报,截至6月30日,小米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总收入达957亿元,同比增长20.2%;毛利约124.7亿元,同比增长约25.3%;经调整的净利润约57亿元,同比增长49.8%。

  “小米发的财报,不单单有同比还有环比,可以算是香港证券市场上发布最齐全的半年报。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香港的资本市场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小米。”第一手机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说。

  8号楼整理小米集团从2015年至今的财务数据发现,尽管智能手机收入在小米的总营收中的比例还保持在6成以上,但最近4年手机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一直在下降。

  从2015年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为80.4%,2016—2018年这一数据分别为71.3%、70.3%、65.1%。到2019年的半年报中,手机业务占比降至约61.6%。

  与此同时,收入占比不断攀升的是另外两项业务:IoT与生活消费品、互联网服务,尤其是前者。

  互联网服务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2015年至2018的数据分别为:4.9%、9.6%、8.6%、9.1%。最近一年,受到国家游戏产业版号政策的影响,与游戏业务有关的公司,其营收都会受到显著影响。不过小米2019年互联网服务的收入占比还是在提高,今年半年报收入显示占比达9.23%。

  表现更好的是IoT与生活消费品的业务。从2015年至2018年,该项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分别为13%、18.1%、20.5%、25.1%。今年中报中,该项收入占比为28.2%。这意味着,以往被外界诟病为“不挣钱的硬件公司”的小米,在探索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商业路径。

  小米的IoT的业务起步很早,是其有别于其他手机公司的重要业务。华为、OPPO、vivo在最近几年也相继开始有各自的IoT布局。2019年开始,小米的IoT业务升级为AIoT( All in AI+IoT ),雷军将其列为与智能手机相同级别的业务,所谓“手机+AIoT”双战略。

  “小米的IoT业务和互联网收入的增长给其他公司做了一个示范,小米不仅仅是一家手机公司。”在孙燕飚看来,华为、OPPO、vivo其后的相关布局都是在效仿小米。

  一位小米内部员工告诉8号楼,IoT平台很重要,但是暂且没有直接的盈利计划和盈利模式。不过从财报中可以看出,与之相关的电商业务,已经慢慢开始成长为营收中的支柱性业务。

  由于占据先发优势,小米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IoT业务平台。据其官方数字,目前接入IoT系统的设备数已接近两亿。

  “如果能保持现在的增速和体量,别被竞争对手弯道超车,或者说在5G时代,将来6G时代,能有一定的前瞻性的话,就很不错。就怕已经成为第一了,被人瞬间碾压。”上述小米公司的员工分析。

  换句话说,小米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关键节点上,如果能保持先发优势,抓住IoT的风口,则有可能成为5G时代的巨头;如果不能,现在不让人满意的股价就可能是历史最高。

  资本市场如何给“标杆”定价

  目前来看,小米的各项业务中,最让人担忧的,是其安身立命的手机业务。

  手机行业从业人员有个共识,全球的智能手机业务正在进入负增长阶段。国金证券的数据显示,7月份,国内手机新增设备3067万台,同比下降25%。“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疲软,另外智能手机创新乏力。没有什么太多功能性的创新。”孙燕飚表示。

  在增量市场空间不大的情况下,存量市场的争夺就进入白热化。

  来自国金证券监控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五大品牌的存量份额分别为:华为&荣耀(21.6%)、OPPO(20.8%)、vivo(19.9%)、苹果(18.9%)、小米(11.1%);年初至今增量份额分别为:华为&荣耀(31.4%)、OPPO(21.5%)、vivo(22.8%)、苹果(8.0%)、小米(13.4%)。

  从上述两个指标来看,小米的增长和存量市场份额都基本位于五大品牌的末尾,并且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在扩大。从手机销量上看,今年7月小米手机销量约363万台,同比下降47%,其主要销售力量是偏中低端的子品牌红米手机。

  而根据小米最新中报,小米在整个大陆市场的收入占比也在持续下滑,2017年国内市场收入约能贡献总收入的七成,到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收入占比已跌破六成。不过小米集团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在持续走高,海外市场主要是印度、印尼和西欧。

  换句话说,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小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被华为等竞争对手拿走,但与此同时,小米在欧洲市场也占据了华为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小米还是被认为是一只手机股,香港的资本市场向来是比较看重互联网和金融的股票。”孙燕飚认为,手机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米的股价。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分析师表示,小米的股价与其基本面没太大关系,而是行业决定的。“手机行业在下滑,尽管5G快要推出,但是手机的销量在逐渐下滑,市场是一个缩量市场。市场本身不行了,个股怎么能行呢?本来就是水涨船高,水降船低的。此外,股价=公司基本面*市场情绪。叠加市场不大喜欢竞争激烈的偏硬件的行业,展望和估值都往下去,股价肯定就不好了。”

  除此之外,多位相关分析人士都表示,小米在资本市场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没有参照系,也就是没有可以对标的公司。“没有对标的公司,资本市场对于小米目前的表现,就不太满意。”孙燕飚表示。

  “从主观的角度讲,肯定是希望公司更值钱一点,但是我们没有参照系。如果能跟BAT那几家对标的话,我们心里也有个数,但业务形态跟现有的不一样,盈利方式也不一样,没法比。太特殊了。(希望)以后是别人的标杆。”上述小米员工说。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文章关键词: 雷军 小米 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