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回归之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 11:45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李翔 采访报道 对话者:Christine Loh(陆恭蕙),香港独立智囊团Civic Exchange主席。曾任香港立法会独立议员 陆恭蕙是一个典型的存在于自由社会中的明星政治人物。你可以在香港大小报纸上
她和香港人始终认为,邓小平的最大贡献,不是令全世界侧目的改革开放政策,而是他提出了一国两制政策。陆恭蕙说,邓小平亲切得使香港人都想同他拉拉手——当然,邓小平给人的亲切感早已被天安门广场上打出的“小平你好”所证实。而香港人的这份亲切感,则是源自于他们和邓小平一起走了16年的回归之路。每个人都会因为个人的偏爱不同而给予政治领袖在自己心中不同的位置,在陆恭蕙心中,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三位政治领袖则分别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但是陆恭蕙显然更偏爱邓小平。 访谈 问:请问您对邓小平的评价是什么? 答:我觉得我们香港人对邓小平的认识,最初是始于中英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当然,邓小平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主要领导人,我看过很多关于他的资料。可是我觉得,我对他的认识就是,他是发明一国两制这个想法的人物。 我觉得这是那个时候惟一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在那个时候,香港跟大陆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互相不了解。当然,香港人也是非常担心的。在1982年至1984年之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基本上是给了香港和香港人一个新的想法:回归有非常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字面上的回归。 问:那时候您觉得吸引很多香港人倾向于回归的原因是“一国两制”吗? 答:有不少人觉得回归是可以的。当然,可以和用什么样的途径来回归是两回事。所以我觉得“一国两制”是回归能够成功的最主要的一部分,很多香港人接受回归的原因也在这里。对于香港来讲,“一国两制”是我们认识他的开始。 问:这一代香港人对邓小平是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呢? 答:首先,我们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领导人。第一,他想到中国开放,他一直非常有决心,虽然面对很多困难,他都没有放弃开放。这个时间段,我们都在观测中国领导人,包括邓小平在内 。一举一动我们都很关注,因为这对我们每个人,对香港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我自己相信20世纪的中国领导人,除了孙中山、毛泽东,接下来就是邓小平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对中国的发展有很大贡献的。 问: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把邓小平同毛泽东、周恩来等政治领袖做比较。 答:毛泽东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他是在特殊的情况下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是把中国放置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使中国再有一个新的开始。这25年的发展,比我们所有人开始时候的想象都要好。我觉得邓小平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他在执政的一段时间,基本上各方面都处理得比较好。 问:邓小平去世之前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到香港来看一看,您认为如果他到今日的香港,香港人会以什么样的感情来对待他? 答:要是他有机会来的话,我相信:第一,我们很多人都会想要跟他拉拉手。我相信我们很多人真的想跟他见见面。我自己就很想。当然,我不可以代表其他的香港人讲话,可是他确实陪香港和香港人一起走了很长的一段路。16年的回归路,他是和我们一起走的。没有他想到“一国两制”,没有他坚持向“一国两制”的方向走,我们也很难想象今日的香港。“一国两制”的办法是非常有远见、非常有勇气的领导人才可以这么做的。 (本报实习记者张一帆对本文也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