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的实验:超越营销

小红书的实验:超越营销
2024年12月31日 09:02 图解金融

在电商全面铺开后,“智能商业”一直被视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其中一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不管是货架电商,还是直播电商,消费者信息都是静态的,对于产品的长期认知,即时反馈评价,都相对缺乏,很难实现供需即时匹配的闭环,商业“智能”不起来。

最近社区商业的破题,似乎让这个难题出现了曙光:小红书所坚持的“社区文化”,UGC的内容导向,以及被强化的搜索功能,让围绕着博主的用户互动成为了具有强大价值创造能力的“消费认知盈余”。而这种即时反馈迭代的需求信息,让C2B商业模式的智能化往前推进了一步。

01

消费认知盈余

一直隐约感觉,“小红书博主”是个挺奇特的存在。她们像网红,有流量性质,但又像买手,有信息属性,而且还有点像KOC(消费者意见领袖),提供了某种【商家-用户】的信息反馈机制。

这个想法一直模糊,上周三在2025小红书WILL商业大会上看到一个案例,线索才清晰起来——

可复美推了一款面霜,这个产品从定位选品,到香型包装,到功能配方,根据博主用户的意见进行3轮调改——主打就是一个“听劝”比如说挖掘小红书数据,将产品定义为适合心酸打工人的“修复面霜”,到产品临近上线,百位专业用户做测评后,果断把包装和香型调整成“高级银+果木香”,最后一轮,产品上线在即,跟博主们座谈又发现,“心酸打工人”要“肉眼可见的功效”,这是打工人的刚需。一咬牙,推迟上市,修改配方,强化提亮、紧致的功效——一个替“心酸打工人”量身定制的修复面霜,自然打中了这个群体的痛点,所以上线3个月就在各大电商平台霸榜。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会发现,用户从产品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参与决策者”——这个所有商品都梦寐以求的“以用户为中心”是怎么实现的呢?小红书博主充当了“嘴替”。我给他们取了个学术名词,叫用户代理人(user representatives)——她们为品牌提供了巨大的认知盈余

2012年,美国学者克莱·舍基提出了“认知盈余”这个概念。他说,全球受过教育而且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和强烈的分享欲望,每年累积起来有超过⼀万亿小时的自由时间。在互联网时代,这些人有充足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从事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活动,这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资源,任何能充分利用这笔社会资源的机构和企业,都将从中获益无穷。

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之前对小红书博主那些模糊的感受突然清晰了:小红书博主群体,应该是中国最大的消费认知盈余基地。比如说,仅在护肤品这个领域,这些认知盈余就无处不在:成分党博主中,不乏生化医学硕士博士,能列EXCEL表格比较解释不同产品成分的浓度,作用,安全性;体验党博主,很多比职业产品经理专业,生动描述各种产品的使用体验,比较优缺点。

更重要的是,在流量分配机制上,小红书算一股清流:一直坚持双列信息流,让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有生存空间,同时更倾向于搜索而不是推荐功能,以评论质量而不是观看流量为导向,所以,这个平台至今还基本完整保持了以博主为中心的真实人感社区:用户会在社区里主动表达需求,主动搜索、探讨产品、品牌、服务体验相关的内容,分享使用体验——而博主作为“用户代理人”,充当了引导,汇聚,过滤信息的功能——有时候的确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之前看上去有点“慢”的流量机制,反而在十年后沉淀出了最贴近真实生活场景的“消费认知盈余”矿藏

02

价值创造:超越营销

动态的消费认知盈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种草”这件事超越了营销,成为数字化时代企业价值链重构的抓手。

企业的立身之本就是“价值创造”。不管是制造商,还是服务商,企业价值链的构成就是研发,产品,营销,服务几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价值创造,都是企业的利润之源。

在可复美的案例里,博主们的认知盈余在节约研发成本的同时,还帮助产品直击用户,提高了营销效率。类似的例子很多。科沃斯推一款扫地机器人T30pro时,设计团队认为净水箱和污水箱应该透明展示,女性用户会青睐“芭比粉”的外观,但用户的反馈却是,污水箱有碍观瞻,“奶油风”更居家更日常——科沃斯很“听劝”,整改下来,外表秀丽法式奶油风的T30pro扫地机器人面世,上市首批销量破亿,而T30pro首期购买人群,70.27%来自小红书。所以,“消费认知盈余”节约研发设计成本,降低了销售的不确定性。

比如说WILL大会上另一个案例皇包车旅行。皇包车旅行是一家专做境外定制游的公司,它的一个特色就是有11万的“境外华人导游”,这些导游的当地身份非常多元,包括时尚买手,滑雪教练,美食家等等——他们能带给用户的,除了本地经验,还有独特的体验和知识。2024年皇包车旅行和小红书共同打磨“种草”策略时,主要就是以导游们的小红书账号矩阵为主战场,让他们的独特内容成为激发消费者向往,产生互动的场域。这种员工账号叫做KOS(关键销售者,Key-Opinion-Sales)

对于高客单重服务的“线索行业”来说,KOS的认知盈余贯穿了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它不但是营销的方式,也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本,也是企业产品(服务)的组成部分。

最近我好几个学生告诉我,租房是在小红书上找的中介,问他们为什么不直接在地产中介网站上找,回答差不多:因为中介网站的房源信息是静态的,而他们需要的是动态的“服务”,比如中介小哥的视频讲解,画的房源地图,总结的租房避坑指南,以及下面用户的互动评论等等——这些就是沉淀在KOS账号上的“认知盈余”。

除了房屋租售外,保险,健身,培训,咨询,装修,旅游......这些都是“线索行业”,这些行业要先拿到客户的“线索”(即电话,微信,邮箱,住址等联系方式),然后打电话,发信息,约见面,进行销售推广,才有机会完成交易,提供服务。线索行业大多是高客单强服务,一方面更需要深沟通和长信任,但从业者很难有机会构建这种深度关系,所以形成了一种软磨硬泡式的营销推广模式,再加上这些行业信息不对称大,用户很难分别良莠,逆向选择严重。所以这些行业会被称为“天坑行业”,营销的效率低,口碑也差,从业者自己经常都会有耻感。

小红书KOS模式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通过运营员工,即KOS的社区,企业可以在更短时间内,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精准的完成深度沟通,构建长期信任。以深度内容取代软磨硬泡的推广,成交的概率提高,客户体验也加强。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陪伴式的长期交互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落地为规模化的生意,同时还沉淀了大量的“消费认知盈余”,成为后续企业产品服务迭代改进的要素——

往小里说,企业能够籍此提高存活率,提高利润率——2024房产凛冬之年,绿城开始在小红书上发力种草,设计了一套相关内容和机制,培训了150个 KOS,3个月就在站内完成2个亿的销售,成交效率是行业均值的10倍。但这还仅仅是个起步。我隐约的感觉是,往大里说,这个模式,可能会让整个中国线索行业的营销服务,都面临着一次涅槃式的重构。

03

数据驱动:挖掘消费认知盈余

不过,企业面临的问题是,那么多的社区互动中,哪些是可以被调用的"消费者认知盈余”,并不清晰。缺乏有效清洗,筛选,和结构化处理的大数据,提供的信息增量有限。换句话说,认知盈余要成为持续产生价值的资产,不能仅仅靠感性来挖,而是需要在挖掘过程中能度量过程和结果,形成正向循环。

以往大家更多通过感性挖认知盈余,现在有了过程度量和结果度量,挖认知盈余就有了更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

从数据挖掘到营销应用是第一步。今年思念食品有个爆款——长得像小柿子的思念【柿柿如意】汤圆,谐音吃了就【事事如意】,一上市就登上热搜,销量火爆异常——这个创意就来自灵犀小红书种草营销策略中心)的挖掘。它发现当下年轻人对“好运”敏感度极高,逢年过节“好运”相关的搜索和阅读都显著提升,所以建议“思念”用好运作为营销突破口。谐音梗+彩头梗,让汤圆这种强季节性食品,华丽丽转身成了婚庆,节日,和重大节点的“彩头”。除了柿柿如意外,BeBeBus婴儿车的【蝴蝶车】昵称,徕芬“一支扫振电动牙刷的诞生”的主题,这些营销的方向/方案,也多是基于灵犀的挖掘提炼。

从营销应用到结果度量是第二步。之前“种草”更像玄学,价值无法精确度量。经过几年的摸索,小红书灵犀打磨出一套包括“过程度量”和“度量”的模型。

  • 度量过程用“AIPS人群资产模型”,即按照人群和产品(品牌)的不同关系,去测度人群的转化效率。

  • 度量结果则用种草联盟和品牌一方数据合作,把小红书站内数据和站外交易的转化数据之间打通,同时将商家的小红书种草数据与全渠道转化数据进行拆析,测度出全域生意的变化情况。

小红书的种草将“消费认知盈余”转化成了可以被企业调用的数据和信息资产,使得企业的投放更精准,更高效,更容易转化,形成闭环。精细、精准、高效,意味着有机会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完成营收和利润的增长——而这,可能是消费市场上最重要的事。

始于社区,超越营销。

也许,这就是种草的意义吧。无意中洒下的种子,生的更行更远,终于成为了草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小红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6 惠通科技 301601 --
  • 01-06 思看科技 688583 --
  • 12-30 赛分科技 688758 4.32
  • 12-30 钧崴电子 301458 10.4
  • 12-24 星图测控 920116 6.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