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嘉宾手记 | 我与新闻纪录片《鹰厦铁路》

采访嘉宾手记 | 我与新闻纪录片《鹰厦铁路》
2024年10月15日 19:01 东南卫视

鹰厦铁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东南沿海修建的第一条干线铁路,是一条战备铁路。它的建成,为加强战备提供了有力保证,也为发展福建经济,改变福建交通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七十年过去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东南卫视为了再现当年铁血峥嵘的筑路岁月,讴歌“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永不磨灭的铁道兵精神,动意要拍摄一部《鹰厦铁路》纪录片。经过东南卫视摄制组6个多月的鏖战,一部波澜壮阔的《鹰厦铁路》纪录片于2024年10月2日晚7时32分,与全国观众,乃至国外的观众见面了。《鹰厦铁路》纪彔片拍摄成功,是一曲胜利的凯歌,是一朵灿烂的花朵。在拍摄《鹰厦铁路》纪彔片的过程中,我接受了东南卫视摄制组的采访,在纪录片中留下了身影。为了记住这件有意义的事,更为感谢《鹰厦铁路》摄制组,特写此文,以作纪念。

被《鹰厦铁路》摄制组所感动

2024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东南卫视编导雷彩霞同志的电话。电话中告知,说东南卫视为向国庆75周年献礼,准备拍摄一部《鹰厦铁路》纪录片,望能提供当年铁道兵修建鹰厦铁路有关史料素材,推荐当年参加修建鹰厦铁路大禾山隧道的老人。

接到电话后,我非常开心,因为东南卫视是全国闻名,极有影响力的电视台,能接受该台采访,是我一生的喜事。我当即表态,接受采访,并尽力而为。事后,我按照雷彩霞编导的要求,翻箱倒柜找出当年我所保存的鹰厦铁路大禾山隧道有关史料,并整理出《大禾山隧道尖刀连》《王震司令员在大禾山隧道》两篇文章,寄给了《鹰厦铁路》摄制组,并推荐出当年参加大禾山隧道施工的老战士贾志德,让他们去采访。

摄制组与采访嘉宾陶福星合影摄制组与采访嘉宾陶福星合影

进入盛夏的六月,我第一次接受《鹰厦铁路》摄制组采访。记得,那是2024年6月17日,《鹰厦铁路》摄制组王卫国编导及摄像师蒋勤伟、王胜,灯光方铭老师一行四人,背着“长枪短炮”,不远千里从福建福州赶到安徽宿州。当天,他们来到宿州与我见面后,来不及休息,就到我的住地进行现场采访。由于天气炎热,摄影地又没有降温设备,热得他们个个汗流浃背,汗珠直淌。他们忍着高温闷热,恪尽职守,在不停地工作。在摄像机镜头前,我接受了王卫国编导的采访。

摄影师陈吉与采访嘉宾陶福星合影摄影师陈吉与采访嘉宾陶福星合影

更让我感动的是,2024年9月18日,正值中秋佳节的第二天,《鹰厦铁路》摄制组摄影师陈吉同志,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几经转折,从大连来到了宿州。当天下午2点30分,我们见面后,我让陈师傅先住下,而后再工作。可这位从部队团级政委岗位上转业的退役军人,发扬了军人连续作战的作风,直奔我的住处,要先工作,后休息。到了家中后,他连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就忙于工作。工作时,室外下着倾盆大雨,室内闷热无比,陈师傅按着自己的摄影思路,在不停地调整摄影角度和摄像设备。由于室内闷热,高温近40度,陈吉师傅忍着高温,光着脊梁,在不停地拍照摄影。工作完毕后,刚到宾馆住下,又接到台里通知,说19日到福建松溪的高铁票已订好,让他前往。只休息2个小时的陈吉师傅,就这样急急忙忙赶往30多公里外的宿州高铁站,而后乘上南下的列车,去执行新的任务。他这种吃苦耐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让我敬佩,也感动了我的家人。

更值得赞扬的是《鹰厦铁路》编导雷彩霞同志。自5月间与我联系上后,就不停地鼓励我,向我叙说着拍摄《鹰厦铁路》纪录片的重要意义,讲述着被采访人的激情,指点着采访的要点和要求,她那种敬业精神和谦恭敬人的态度,让我感动,让我敬佩。《鹰厦铁路》纪彔片播放前,她一次又一次推广宣传,让千家万户收看,让鹰厦精神永放光芒。

接受《鹰厦铁路》编制组采访

《鹰厦铁路》摄制组采访原铁道兵第五师二十三团政治处副主任陶福星《鹰厦铁路》摄制组采访原铁道兵第五师二十三团政治处副主任陶福星

摄制组对我进行专题采访,采访的内容是:当年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如何奋战鹰厦铁路重点工程大禾山隧道。我作为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一名战士,虽没有实地参加过大禾山隧道开挖战斗,但入伍后与当年勇战大禾山隧道的老兵们有过密切的接触,从他们那里,我得知大禾山隧道施工的艰难,也从他们手中搜集并整理过大禾山隧道有关史料。为此,《鹰厦铁路》摄制组特意安排采访了我。

大禾山隧道北口施工外景(资料照片)大禾山隧道北口施工外景(资料照片)

全长1460米大禾山隧道是鹰厦铁路线上最长的一座隧道,也是鹰厦铁路建设中重点工程、咽喉工程。该隧道处在武夷山区大禾山上,隧道洞口高达730米,隧道石质坚硬,均为F20级特别坚硬的花岗岩,施工起来十分困难。从朝鲜战场上刚刚回国的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承担了这座隧道的施工。面对石质坚硬,暗河交错,又缺乏施工经验和施工机械的二十三团指战员,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发出誓言:“山大没有我们的决心大,洞长没有我们的风枪长,石坚没有我们的意志坚,哪怕坚石硬如铁,英雄当它豆腐切!”施工中缺少施工机械,战士们就用钢钎凿,铁锤夯,向大山开战;没有装碴、运碴的机械,战士们就用手去扒、去装,用箩筐将炸下的碴石一筐筐送往洞外弃碴场。石质坚硬,炮眼打不进,顽石炸不下,战士们就采取打浅眼,多放炮,用连环炮破法去攻克顽石。

大禾山隧道外景大禾山隧道外景

担负大禾山隧道导坑开挖的一连指战员,初始导坑掘进,一天不足3米,后来他们采取打浅眼,放连环炮的办法,将“三班倒”改为“四班倒”,来提高施工效率,使导坑日进尺由不足3米,提高到日进尺10.8米,并创下了日进尺19.5米的最高纪录。一次施工中遇到暗河,导坑掌子面泉水暴涌,一时间整个导坑变成了“地下河”,水没过了腰。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没有停,战士们用木板钉成木筏,乘着木筏,到达施工掌子面,站在齐腰的水中向大山开进。就这样,他们日夜奋战,克服种种困难,将导坑一点一点向前延伸。

《鹰厦铁路》摄制组采访时任铁道兵第五师二十三团通讯股股长 贾志德《鹰厦铁路》摄制组采访时任铁道兵第五师二十三团通讯股股长 贾志德

经过235天的鏖战,他们终于提前3个月打通了1460米长的导坑。如此佳绩,使一连获得了“大禾山隧道尖刀连”的美名。

时任铁道兵第五师师长罗崇富时任铁道兵第五师师长罗崇富

在奋战大禾山隧道施工中,部队各级首长和地方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怀。时任铁道兵五师师长罗崇富日夜坚守在大禾隧道工地上。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将军,亲临大禾山隧道,和战士们一起打风枪,鼓舞指战员的士气,并当场解决了隧道排烟难、施工缺乏机械、战士们施工没有工作衣、洗澡没有澡堂和伙食标准低等实际问题。

王震给铁五师二十三团官兵们作《形势与任务》报告(资料照片)王震给铁五师二十三团官兵们作《形势与任务》报告(资料照片)

经过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全体指战员苦战、鏖战,大禾山隧道终于提前118天完成了施工任务。当铺轨的列车穿过大禾山隧道时,工地上一片欢腾,一曲“双手磨出千层茧,汗水冲开万重山”的英雄赞歌响彻在大禾山上空。

当采访组的同志们听到我的激昂叙说后,都感到无比的欣慰,他们发出佩服之言:“铁道兵了不起,我们不会忘记铁道兵的贡献,铁道兵的精神永载史册!”

收看《鹰厦铁路》纪彔片

经过6个多月的奋战、鏖战,《鹰厦铁路》摄制组终于完成了这部纪录片的摄制和编辑工作,并于2024年10月2日晚7点32分,将《鹰厦铁路》纪录片搬上了电视屏幕,向国庆75周年献了大礼。

按讲起,我应及时收看这部载入史册的《鹰厦铁路》纪彔片,只可惜,我在国庆假期期间回到乡下老家,忙于老家中的琐事,没能及时收看,直到10月6日,我忙完老家琐事后,才回到宿州家中。回到家后,我急忙打开电视机,找出东南卫视4天前播放的《鹰厦铁路》纪录片。我连看两遍,很震撼,可以说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那100分钟的播放,那气势磅礴的画面,感动了我。可以说,当年鹰厦铁路建设者功不可没,《鹰厦铁路》摄制组的心血没有白费。整个“纪彔片”以创新性的叙事手法,叙说着当年筑建厦门海堤、攻克大禾山隧道、实施宫子湾大爆破……这些宏伟工程,处处呈现出铁路建设者攻坚克难,创造奇迹,延续传奇的全过程。

特别是当我看到我们的老师长罗崇富的女儿罗玉蓉,走在大禾山铁路轨道上,撕心裂肺地喊道:“大禾山,我来了!爸爸,我来了!我来看你们了!”随后又手扶大禾山隧道洞壁动情地说:“铁道兵五师全体官兵,你们辛苦了!这里有你们的血,有你们的汗!”并向同行的铁道兵战友说:“大禾山隧道,在我们家是非常有名的,我们称它为父亲的山,因为父亲常年都在工地上,我们在家是看不到他的,他和他的战士一起,为了让前线能够打胜仗,一定要修通它。今天,我来到这里,仿佛又见到了父亲……”罗玉蓉的喊声让我热泪直流,也喊出了铁道兵人的心声。罗玉蓉所说的话语,感人至深,让我永记在心。影片讲述人梅梓祥,是我熟悉的战友,是一位铁道兵文物收藏家,他在影片中讲道:“担任大禾山隧道施工的铁道兵五师,是一支诞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部队,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到参加新中国建设,都是一支最能啃硬骨头部队……”听了他的言说,我感到无上的光荣,因为我是这支英雄部队中的一员,大禾山隧道是我们这支号称“隧道攻坚老虎团”——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所建,是这支敢啃硬骨头部队用血汗苦战235天换来的。

《鹰厦铁路》讲述人梅梓祥和邀请嘉宾罗玉蓉在大禾山拍摄现场《鹰厦铁路》讲述人梅梓祥和邀请嘉宾罗玉蓉在大禾山拍摄现场

当影视画面映出铺轨的列车驶入厦门岛那一瞬间,又让我感动不已。画面中的铁道兵战士,肩挨着肩,目光坚毅,动作整齐划一,众人躬腰合力向前铺轨。这画面犹如一股巨大的洪流涌向我的心头。画面中所展现出的精神,不正是我们铁道兵人具有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精神吗?

看了《鹰厦铁路》这部纪彔片,我深深感到:铁道兵确实是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部队,只要有铁路的地方,就有我们铁道兵人的足迹,只要有火车汽笛鸣叫的地方,就会有我们铁道兵人的英灵!

我感谢东南卫视拍下了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鹰厦铁路》纪录片!感谢《鹰厦铁路》摄制组将这部气势恢宏,具有影响力的纪彔片搬上电视屏幕,再现了当年的铁道兵!再现了已跨越70年的鹰厦铁路,他们的功劳将永载史册!

海峡卫视

10月15日-10月16日

每天20:10重播

撰稿:陶福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鹰厦铁路 隧道 纪录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0-18 拉普拉斯 688726 --
  • 10-16 新铝时代 301613 27.7
  • 10-15 苏州天脉 301626 21.23
  • 10-11 六九一二 301592 29.49
  • 10-08 托普云农 301556 14.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