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长红”密码

福建泉州:千年古城的“长红”密码
2024年09月03日 20:21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霁瑶

“走,去泉州拍簪花!”因为被簪花写真所吸引,李月和家人踏上了南下福建泉州之旅。但是,从游古城到逛文创再到赏南音,李月告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趟因簪花而起的旅行,却因为拍簪花写真的游客太多没能体验成功,但收获了很多“意外之喜”。

近两年,无数游客和李月一样因为簪花涌入这座旅游城市,却被这里的多元文化所震撼。不少人感叹,泉州不只是簪花。

“泉州并非一时的‘网红’,而是‘长红’城市。看似因‘簪花围’声名更显赫,其实是锦上添花,它是诸多‘网红’城市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

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到GDP突破万亿并曾连续22年位居福建首位,千百年来,泉州的光芒从未暗淡。如今,创新的文旅业态正转化成切切实实的民生福祉,为这座古城注入发展新动能。

泉州因何而不同?在文旅业态不断创新的当下,流量给这座城市带来什么?依托文旅,这座古城正在如何焕新发展?

余晖中的万寿塔    贾福山I摄余晖中的万寿塔    贾福山I摄

流量给泉州带来了什么

“真是‘顶流’啊!我在个人公众号上随手分享的泉州游记,阅读量已经超过我个人公众号全年总和。”李月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游记。

根据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以下简称“泉州文旅局”)数据显示,2023年泉州全市实现旅游收入1002.40 亿元,同比增加68.9%;接待游客8652.97万人次,同比增加53.9%。除了线下火爆,线上流量也十分惊人。

泉州文旅局交流合作科科长曾世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地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合作,已打造出20多个播放量超亿次“爆款”。其中,风头最盛的当数蟳埔女簪花围,仅抖音流量就达到150亿次。

蟳埔村坐落于泉州港北岸,曾是无数远洋商船的出发地,当地至今保留着传统渔民的生活方式。

在蟳埔村,无论是巷子里嬉戏的小姑娘,还是满头银发撬海蛎的阿婆,都是插着满头花,这样的发型被称为“簪花围”。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3年年初,一众明星以“泉州蟳埔女簪花围”造型引爆网络。无数游客也因此慕名而来,通过变装,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据统计,光是蟳埔村今年“五一”期间日均游客就达6万人次,单日最高突破8万人次。

“太忙了!现在我的摄影工作室节假日经常一天要接待一两百位客人,平日也有好几十位顾客。”曾为多位演员打造“出圈”簪花造型的黄丽泳笑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大量涌入的游客也改变了村庄数百年来的生产生活方式。

据黄丽泳描述,留守在村里挖海蛎的阿婆,上岗变身簪花师傅;常年捕鱼为业的叔叔,节假日骑着小电车载着游客四处游览;用牡蛎壳做成的房子如今成为火爆的民宿;过去渔村从未有过的甜品店、咖啡店,也出现在了街头巷尾……

然而,爆火也给这座古城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源源不断的游客,当地也深感在住宿接待能力、交通服务保障、餐饮服务等方面的不足。

据泉州文旅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泉州从住宿扩容、交通优化、市场管理、投诉处理及服务提升五个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比如,政府鼓励泉州古城居民参与民宿经营,新建6个古城及周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启动泉州闽南文化博览园建设等,既满足了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也为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在文旅繁荣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制造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建设了一批“茶+旅”“瓷+旅”“服装+旅”等工业旅游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和品牌优势。

受访者I供图受访者I供图
泉州元妙观    受访者I供图泉州元妙观    受访者I供图

从“网红”到“长红”,泉州打出“文化牌”

正因为泉州在社交媒体上的火爆,近两年外界总是将其与一众靠文旅出圈的“网红”城市、“抖音小城”归为一类。然而在一些专业人士眼中,泉州的火爆自有其独特之处,不能将其与其他“网红”城市混为一谈。

“相比很多‘网红’旅游城市,泉州在文旅方面已经更进一步了。”高舜礼表示,旅游需要加强促销和吸引关注,但必须建立在产业发展基础之上,否则就只会出现泡沫。当下一些“网红”城市,仅凭社交媒体的火热一时风头无两,但产业基础薄弱、产品简陋陈旧,要想靠文旅后来居上,高舜礼认为这“比中彩票还难”。

“因此,旅游发展必须要遵循产业规律、遵循游客至上、遵循市场主导。”高舜礼直言。

在他看来,泉州之所以无惧“长红”的考验,原因是其既有完善的旅游产品结构,又有坚实的产业支撑,是“诸多‘网红’可望而不可即者”。

“泉州从宋元以来就是文化贸易非常繁荣的城市,一直是兴旺的传统旅游城市,属于以入境旅游和商贸旅游见长的‘长红’城市。若硬是把它列为当下的‘网红’者,那反倒显得格格不入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为原本就繁荣的旅游业锦上添花。”高舜礼说。

时间回溯到2021年7月25日,当天,“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成为我国唯一一座以整体申遗成功的城市。泉州也是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部三大类别非遗名录的城市。

“我相信泉州会‘长红’,社交媒体的流量或许会转瞬即逝,但文化传承已经刻在我们当地人的基因里。”黄丽泳自信地说。

当地人似乎都笃信,文化将成为泉州长盛不衰的动力。“旅游只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还是文化。”李月回忆道,一位出租车司机曾这样对她说。

作为一座拥有22处世界遗产点的城市,泉州向来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闽越文化遗存同海洋商贸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交融,使得这里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景观。

如今借着这一波文旅热度,泉州大打“文化牌”,将优秀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旅游产品,进而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曾世彬向记者介绍,为了传承保护非遗,近年来泉州市做了大量工作。第一步就是抓保护,当地出台了蟳埔文化生态保护专项规划,将“蟳埔女习俗”、妈祖信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蚵壳厝、红砖厝等古建筑群纳入专项保护范围,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同保护机制。

为了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泉州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应用场景。

比如,全市文旅系统加大非遗展示展演工作力度,将非遗项目带入景区、酒店、社区等。今年春节期间,中山路举行非遗沉浸展演,传统南音、南少林武术、梨园戏、青狮表演、五祖拳等传统非遗项目轮番登场,让市民和游客沉浸式感受闽南非遗之美。

“我们还专门发布了12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助推非遗旅游火爆。”曾世彬说。

泉州街头戴着簪花的小朋友   受访者I供图泉州街头戴着簪花的小朋友   受访者I供图

打响国际化城市品牌,讲好千年古城新故事

“泉州真的太多可看可玩的地方了。”李月向记者展示了她镜头下的泉州,既有精美的红砖古厝、古老的佛家庙宇、西洋风格的教堂,亦有巷子里的小集市、氛围感满满的咖啡馆、特色的路边小餐馆……生动诠释了所谓的“半城烟火半城仙”。

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发掘泉州的魅力?在文化消费火热的当下,讲好城市故事、塑造城市品牌至关重要。泉州也正借助文旅发展机遇,基于自身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标签——“宋元中国·海丝泉州”。

这一城市品牌既包含了泉州自宋元时期以来的历史底蕴,也凝聚着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背后的海洋贸易文化。

据泉州文旅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泉州遵循“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一县一特色、一节一专案”总体思路,突出全域营销、龙头引领、交流推介相结合,全市全域联动开展“立体式”宣传,不断提升“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城市品牌影响力。

“泉州古城是我们的‘流量担当’,在推介过程中我们以古城为核心,市县两级联动、线上线下聚力,把客流导向全市,延长在泉旅游时间,撬动泉州文旅经济发展,持续放大古城旅游‘溢出’效应。构建以‘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为核心的品牌营销矩阵,全方位唱响泉州文旅品牌。”泉州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道。

此外,泉州还将视野扩展至海外。泉州正聚焦“高水平、国际范”,实施“十百千万海丝游”走出去工程。

今年当地相关部门将赴海外30个国家和地区、共计百余座城市,进行文旅宣推。同时,还会以文旅小分队、文旅周、落地推介等形式,进一步拓展东亚、东南亚国家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市场,让世界听见泉州的故事,看见泉州的美。

“在国家大力推动入境游发展的背景下,泉州凭借发达的商贸、与海外悠久的交往历史、诸多海外华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宝贵资源和优势,在入境旅游发展上,一定可以大有作为。”高舜礼表示。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泉州将成为“China travel”的又一热门城市。

(应采访对象要求,李月为化名)

责编 | 孙晓萌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泉州市 文旅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9-06 众鑫股份 603091 --
  • 09-03 中草香料 920016 7.5
  • 09-02 慧翰股份 301600 39.84
  • 08-26 富特科技 301607 14
  • 08-23 益诺思 688710 19.0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