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守不住了!从超40万降到20多万,奔驰大降价,买不?

价格守不住了!从超40万降到20多万,奔驰大降价,买不?
2024年06月19日 20:11 新财富杂志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完成从品牌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过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认可传统豪华品牌的溢价,产品力成为了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

今年一季度,奔驰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2%,在销量不佳的情况下,奔驰多款车型开启了腰斩式大降价。一些油车车型出现了六折优惠,例如C200L的官方指导价为33.48万元,如今有经销商给出了20.27万元起的报价,优惠超过13万元;更狠的还属新能源车型,例如2024款EQB 260的官方指导价为35.2万元,经销商裸车报价直接优惠至17.60万元,相当于打五折,比油车的优惠力度更大。

01

奔驰新能源车型售价出现“腰斩”

“失望,买的没两年,奔驰C200L,当时落地37万,现在落地只要20多万,伤害了本车主的心”,在看到奔驰等豪华车降价的消息后,一位奔驰车主吐槽道。

最近,在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包括奔驰在内的BBA豪华车集体出现价格跳水。以上述车主吐槽的奔驰C200L为例,其官方指导价为33.48万元,在汽车之家上,有经销商给出了20.27万元起的报价,优惠超过13万元,相当于打六折。

实际上,降价的不只是奔驰C级轿车,其SUV产品线价格也出现“失守”。

奔驰GLB的官方指导价为31.19万-36.79万元,经销商的报价区间则为17.98万-23.58万元,甚至不到六折。

奔驰GLC的官方指导价为42.78万-53.13万元,经销商的报价为30.08万-40.42万元,一些车型给出了最高14万元的优惠。

奔驰EQB是奔驰的纯电SUV车型,官方指导价为35.2万-42.8万元,经销商的裸车报价则为17.6万-25.2万元。其中2024款EQB 260官方指导价为35.2万元,经销商裸车报价直接优惠至17.60万元,相当于打五折,比油车的优惠力度更大。

02

豪华品牌降价潮的来临

当前,豪华车市场的降价潮不仅仅局限于奔驰,奥迪、宝马也都在大幅降价。

降价,成为BBA挽救业绩的大招,尤其是新能源车型。在懂车帝的新能源降价榜上,降价20万甚至30万成为常态,六折、五折出售的低价,都很难说是“底价”。

宝马在北京地区的一家4S店中,销售人员证实了降价消息。原价35.39万元的新能源汽车宝马i3现价仅为17.5万元,尽管这一价格需要办理分期贷款才能享受,但这一优惠力度无疑是巨大的。此外,不仅是宝马,原价超过31万元的奥迪Q4现价不到20万元,而原价超过53万元的奔驰EQE现价约为37万元。

一线传统豪华品牌降价引发的连锁反应就是二线传统豪华品牌也得跟着降。几年前还要加价好几万才能提车的雷克萨斯ES,现在优惠幅度在5万元以上;“五折凯、六折虎、七折豹”就更不用说了,凯迪拉克XT5优惠12万元,路虎揽胜极光优惠19万元,捷豹XEL优惠15万元。

在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看来,BBA对旗下新能源车大幅降价的做法是一把“双刃剑”。短时间或许能够降低库存,但难以避免的是将对品牌价值产生损害。

“不少认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是‘80后’‘90后’,他们对BBA的品牌忠诚度并不高。”张翔进一步解释称,在他们心中,新能源汽车像特斯拉、比亚迪这样的品牌技术更好,品牌也更有分量,打折不一定能打动这样的消费者。

03

降价背后的销量焦虑

大幅降价背后,是传统豪华品牌们深深的销量焦虑。今年1-4月,宝马i3的月销量分别为4745辆、2870辆、4069辆、4489辆;奔驰EQE的最高月销量只有868辆;奥迪Q4 e-tron最高月销量只有1523辆,其中2月只有750辆。

据宝马集团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宝马集团2024年一季度营收366.14亿欧元,同比下降0.6%;净利润为29.51亿欧元,同比下降19.4%。其中显示,宝马2024年一季度在中国的交付量为18.77万辆,同比下滑3.8%。同期,宝马在欧洲、北美均取得了销量增长。宝马官方将中国市场销量下滑的原因归结为,新的宝马5系直到2024年2月才在中国推出。

奥迪方面,2023年,其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约为72.9万辆,明显落后于宝马、奔驰在中国的销量。今年1月,奥迪官方宣布更换中国区总裁。

保时捷也未能幸免,其电动轿跑Taycan上市后因为价格高昂一直没有销量,虽然后续有部分经销商给出了44万元的巨幅优惠,但仍然卖不动,月销量仅100多辆。今年一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25%至16340辆。

在竞争背后,汽车行业的变迁也同样值得关注。显而易见的是,包括BBA在内的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间“此消彼长”的现象,已成为了行业内的长期趋势。

2024年北京车展期间,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的展台已不再人满为患,而比亚迪、小米等中国品牌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国参展商围观。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63.5%,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已不足四成;其中,德系和日系市场份额还勉强保持在10%以上,美系、韩系、法系等市场份额均维持在个位数。

4月国内20万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前20位中,几乎清一色都是中国品牌,仅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两款车型来自外国品牌。其中问界M9更是以15139辆成为了4月份50万以上不分动力形式和车身形式的销量冠军。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完成从品牌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过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认可传统豪华品牌的溢价,产品力成为了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奔驰 35-50万 宝马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26 键邦股份 603285 --
  • 06-24 安乃达 603350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44.95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23.35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