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刘译阳:高效、智能是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刘译阳:高效、智能是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2024年06月12日 07:59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电子报

编者按:光伏行业是我国少有的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并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在第十七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SNEC2024)召开之际,中国电子报约请权威专家和领军企业,解读发展趋势,分享经验成果,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为产业合作创造契机。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与全球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光伏行业作为清洁能源领域的核心力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数智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光伏行业的数智化升级已成为释放行业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光伏行业的产品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如何快速响应下游需求、更好地提质增效,增益市场价值回归,也成为当前光伏行业关注的焦点。

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光伏应用市场超预期发展。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高达216.3GW,同比增长达到147.5%,新增装机量已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2023年全球占比更历史性地超过了55%。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累计光伏装机超600GW,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占全球比例接近40%,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2024年1-4月,光伏应用市场稳步扩大,新增装机60.11GW,同比增长24.4%。

制造端规模快速扩大。2023年我国光伏制造端规模保持快速扩大态势。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主要环节,近十年以来我国的产能产量均增加超过十倍,四大产品产值超过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在产能方面,截至2023年底各环节已分别达到230万吨、953.6GW、929.9GW、920GW,产能全球占比均超过80%,最高的硅片环节超过97%,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在产量方面,2023年我国各环节产量分别为147.2万吨、668.3GW、591.3GW、518.1GW,分别占全球的91.6%、98.1%、91.9%、84.6%。2024年一季度,制造环节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据初步测算,我国(指我国企业在国内的基地)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约为52万吨、240GW、173GW、138GW,同比增长分别为92.6%、108.7%、64.3%、48.9%。

光伏产品出口量增价减。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硅片、电池片、组件)分别为70.3GW,39.3GW,211.7GW,分别同比增长93.7%,65.1%,37.8%。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硅片、电池片、组件)约484.8亿美元,同比下降5.4%,硅片出口额48.6亿美元,电池片出口40.1亿美元,组件出口额396.1亿美元,占比分别为10.0%、8.3%、81.7%,分别同比下降4.1%、增长5.2%和下降6.5%。2024年一季度,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额为6.33亿美元、6.89亿美元、83.39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51.8%,44.8%和29.5%。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分别为14.4GW,13.3GW,62.8GW,分别同比增长13.6%,36.3%,22.6%。

技术“提效”与“降本”同步发展。在主要环节技术领域,光伏产业技术发展将实现“提效”与“降本”的同步发展与有机结合。在提效方面,电池片将通过对高效技术的持续研发与创新,实现从p型到n型的迭代;组件领域通过采用高密度封装和特殊材料焊带等技术、辅材辅料领域通过推动高质量定制化专用材料应用、设备领域通过稳定量产和提高智能化水平等方式共同实现效率的持续提升;在降本方面,将通过提升多晶硅还原热利用率、应用大尺寸硅片、降低硅片厚度、应用超多主栅、采用银包铜、铜电镀等贱金属电极等先进技术及工艺推动产业关键指标不断优化,有效降低各环节成本。行业将贯彻降本技术重点应用在具备最高效率潜力的技术领域以提升降本效果的原则,实现“提效”与“降本”的有机结合。

行业热点问题

供需形势严峻,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受光伏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拉动,行业内企业扩产意愿强烈,随着产能的快速释放,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一定的供需失衡与价格快速下降。以组件中标价格为例,从2023年初的1.6元/W降至年底的0.9元/W,下滑幅度超过40%,甚至低于部分企业生产成本,企业盈利能力随之下滑。

应用端消纳成为瓶颈。2023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首次突破15%,随着光伏装机量的迅速提升,应用端消纳成为瓶颈。消纳不足有一定技术原因,但更多是电网管理体制和机制问题。集中式光伏方面,沙戈荒项目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青海、甘肃等地区,这些地区网架薄弱,当地无消纳空间,且外送受安全约束的限制,高效消纳面临挑战。分布式光伏方面,配电侧可接入容量有限,特别是农村电网普遍薄弱,而且大部分地区没有对分布式光伏进行数据采集,无法实现灵活性调度。

电力市场化交易带来收益不确定性。目前光伏电站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已成基本趋势,大部分省份已开展或正在推动建设电力市场,但期间存在各省进度不同步、规则差异较大的现象,对企业进行电站开发及项目收益率预测相关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峰谷时段调整使得工商业分布式收益模型遭受挑战。

对外贸易形势依然复杂。近年来,我国企业面临的贸易壁垒情况依然严峻复杂。美国等国家持续强化原有贸易壁垒,土耳其、巴西等多国开始构建新的贸易壁垒,2024年美国、印度等国家的贸易壁垒豁免政策也存在调整的可能,也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产品出口的不确定性。绿色贸易壁垒欲重塑全球竞争格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国通过颁布严格的标准,设立繁多而复杂的评定程序,形成绿色贸易壁垒,国内光伏产品出口将面临巨大挑战。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我国风电、光伏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高效、智能是光伏未来发展的方向,关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建议:

高效化。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高效技术与先进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尤其是在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领域的技术布局。在主产业链环节,通过进一步提高高效电池与组件效率水平,在辅材辅料领域推动高质量定制化专用材料应用,在设备领域优化稳定量产效率及提高智能化水平等方式,实现高效技术路线的持续迭代。

自主化。在制造端,进一步突破银粉、POE粒子、高纯石英砂、IGBT、主控芯片等一批核心关键产品与技术,推动产业链全面自主化;在应用端,重点突破应用设计软件、气象服务数据库、电力市场交易辅助软件等涉及行业核心数据的配套数字平台技术,加速推动自主化供应进程。

绿色化。进一步强化在产业、应用、管理等领域的绿色化转型。在相关领域,进一步推进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推动中外在光伏产品碳足迹方法论上的互认;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回收等领域,加强绿色、高效、节能、降耗等材料和技术的应用,推动无氟背板、无铅焊带等绿色材料的进一步研发应用,研究退役光伏组件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同时,健全ESG治理架构与管理制度,加强ESG培训及理念宣贯,提高行业对ESG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智能化。进一步推动光伏行业智能化升级,制造端进一步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及数字化管理技术与设备的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应用端加强光储端信融合发展,实现光伏与新型储能、重点终端应用关键技术(如光伏制氢等)融合发展,适配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兴应用场景的建设。

我国光伏产业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要实现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信通过行业内外的团结协作,我国光伏产业链有望实现提质增效,实现高效化、自主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延伸阅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