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治理:擦亮新时代绿色治沙模式

库布其沙漠治理:擦亮新时代绿色治沙模式
2024年06月07日 07:07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黄河似弓,沙漠如弦。库布其沙漠如一根巨大弓弦横卧在黄河“几字弯”之下。3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不毛之地。新中国成立时,库布其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流入泥沙1.6亿吨,直接威胁着“塞外粮仓”河套平原。库布其沙漠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20世纪80—90年代,冬春狂风肆虐,黄沙漫卷,北京由此饱受沙尘暴之苦。

如今,从“三北”吹来的风依然强劲,但北京沙尘天气逐年减少,风变得越来越干净了,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库布其沙漠的良好治理。

长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锲而不舍地构筑祖国北疆绿色屏障,库布其沙漠治理率从本世纪初的4.6%提高到现在的32%,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库布其治理模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三北”工程中三大攻坚战的两个半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防沙治沙任务占全区总任务的30%,占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的70%。鄂尔多斯市牢记嘱托、接续奋斗,用库布其沙漠治理新实践擦亮“新时代”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

重规划 三级联动打好攻坚战

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将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作为一号工程,以顶层设计护航库布其沙漠治理攻坚行动,政策体量、战略考量和财政支持空前,治理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取得日均治沙1万亩的骄人成绩。

“三北工程已经到了巩固成果、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鄂尔多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制定了一系列务实的政策,在全区率先印发了《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措施》和《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指导意见》,市本级每年安排攻坚战配套资金不少于10亿元。率先成立了三北工程推进中心,集中专业技术骨干中的优势力量,统筹全市‘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国家林草局内蒙古专员办李彦华专员介绍。

“我们改变了以往单一治理模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一体化保护,分区分类施策。在编制《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时,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科学实施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东段歼灭、中部切割、南部围堵、西部封禁’治理。握紧拳头办大事,紧抓快干打造攻坚战示范区、样板区。”鄂尔多斯市三北工程推进中心主任闫伟介绍。

“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实施方案作出相应的部署,明确了任务,有的放矢,治理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工具书》和《技术包》帮助我们解决了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市林草局组织科级专业技术人员蹲点服务标志性项目,专业人员下沉第一线,靠前指导项目实施,发现梳理问题难点,及时将问题解决在第一线。”杭锦旗林草局林草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耀说。

三级联动,统一安排部署,方向明,思路清,步子稳。

新科技破除治沙阻力

打赢库布其沙漠治理攻坚战,鄂尔多斯市强化科技支撑,向科技要生产力,一系列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的运用取得良好效果。

“2012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开始参与防沙治沙。刚开始种树时,找不对方法,锹挖植树一天可以种植一两亩地,成活率也低。三年前我使用了螺旋钻孔法,两人一组,一天可以种二十多亩,成活率达80%以上,大大降低了植树成本,植树效率是以前的10倍,用这种方法我绿化了2万多亩草场。”“90后”返乡大学生敖日格勒介绍。

“以机械化作业替代以往的‘人海战术’,效率高、成本低,效果好。以‘句芒-301’机器人为例,每台机器人每亩种植159株沙柳,19分钟即可完成,油耗仅为2.1升每亩。5台种植机器人为一作业单元,一天实现约180亩种植任务。”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科科长格希格图说。

“句芒301”机器人演示沙地种植作业过程“句芒301”机器人演示沙地种植作业过程

科技,是治沙利器。种质资源,是治沙之本。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与权威院所合作,打造荒漠化防治创新平台,建设鄂尔多斯国际荒漠化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库布其沙漠研究院、毛乌素沙地科创中心等一系列科技示范中心,建设荒漠化种质资源库,打造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高地,机器人、“黑疙瘩”等一批硬核科技赋能防沙治沙。

新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鄂尔多斯市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以及嘎查村集体、广大农牧民自愿参与防沙治沙行动中来。

利好政策下,热心治沙公益、看准沙产业前景的企业来了,合作社成立了,农牧民参与进来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沙漠治理开发集聚,政府、企业、社会、群众多元投资机制,“政府+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多层次利益连接机制逐渐形成,充分激活防沙治沙“原动力”,沙海淘“金”、绿富同兴的火热实践使治沙速度大大加快。

“现在耕地几乎全是机械化种植,政府出台好的政策支持我们造林种草,今年,我们分配到了1万多亩造林种草任务,现在已经完成了4000多亩。投劳的邻居们一个月就能拿到3000元—5000元的劳务收入,大家都乐开了怀。明年,我要动员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光茂村施工代表王拴平说。

无人机飞播无人机飞播

不仅农牧民的积极性提高了,治沙精神的传承、持续出台的利好政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吸引不少年轻人选择到条件艰苦的黄沙大漠挥洒青春,在北疆荒漠化防治事业中扎下根来。

“我承包了2500亩林地,这些年种植了近30多万棵树,同时也担任护林员,负责巡林、防火等工作。现在出了这么多的利好政策,我们村回来20多个大学生参与种树,我会在地块、种苗的选择以及种植方法等方面给他们进行指导。在我看来防沙治沙不仅能让‘钱袋子’鼓起来,更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官井村村委会副主任、护林员冯慧说。

“我们公司承接杭锦旗生态项目投资总额4000万元,现在已完成项目投资3500万元,通过采用‘以工代赈’的用工方式,大量雇用当地的农牧民和机械,以高标准、严要求、低回报的方式,充分让利于民,确保高质量地完成生态建设任务。”鄂尔多斯市现代农牧业投资集团负责人李峰说。

“杭锦旗探索实施以补代造、以奖代投、先建后补等激励机制,确保农牧民直接参与率达到60%以上,重点项目使用以工代赈资金比例达到30%以上。今年,实行以工代赈政策后,我旗累计86个施工队40万人次参与生态建设。”杭锦旗林草局林草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耀介绍。

新模式激发沙漠产业活力

鄂尔多斯把黄与蓝调和出闪耀的“绿”,全面开启“黄色+蓝色=绿色”的神奇转换。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是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的关键一招。鄂尔多斯举全市之力推进防沙治沙与新能源开发融合发展,全力打造“1+1>2”的国家级生态治理典范。

“我们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打造一条与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生态绿”与“科技蓝”交相辉映的保护母亲河“光伏长城”。这条防沙治沙“光伏长城”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规模,实施生态治沙300万亩,构筑一条生态长城、绿电长城、产业长城、创新长城、富民长城。”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柳天云介绍。

防沙治沙“光伏长城”防沙治沙“光伏长城”

“我们将‘沙戈荒’绿色清洁能源发电与沙漠生态改良同步推进,在初期的设计规划中,把光伏板提升了一定高度,用6米高的水泥预制桩,地下埋2.5米,地上高3.5米,主要是为了未来沙漠治理和板下种植进行机械化作业,实现板间板下经济发展。鄂尔多斯市成熟的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的模式,为我们企业参与库布其沙漠治理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方案。”内蒙古三峡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那贵挺介绍。

“目前鄂尔多斯市已经开工防沙治沙项目22个,完成生态建设305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52万亩。开工新能源项目12个,总规模1352万千瓦,完成投资44.8亿元。”柳天云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一代代鄂尔多斯人始终把库布其沙漠治理作为求生存、图发展、谋富裕的根本大计来抓,让绿色植入基因、流淌血脉。

鄂尔多斯一直在探索。从酒瓶种植法到螺旋钻孔种植、无人机飞播,防沙治沙一直在提效率、降成本;从“以补代造”“以奖代投”到“先建后补”“以工代赈”,从“政府干,群众看”到农牧民深度参与;从乌日更达赖到冯慧、敖日格勒等一大批新生力量,鄂尔多斯治沙精神赓续传承。

已越关山,再眺雄峰。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鄂尔多斯市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坚定和自信,擦亮“新时代”库布其治理模式,阔步走上永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再创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

来源:新华社现场云 绿色时报

编辑:王爽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攻坚战 鄂尔多斯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