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翻车了!

散户,翻车了!
2024年05月25日 07:04 郎club

这两天,沪深交易所完美地上演了一出“国债炒新翻车”的闹剧,将散户“又菜又爱投资”的癫狂演绎到了极致!

事情是这样的:

周二(5月22日),今年首发的30年特别国债开始上市交易。

交易第一天,上交所国债(国债24特国01)开盘一分钟上涨13%,成交1000万,临时停牌;

随后复牌8分钟,又涨了12%,成交700万,再度停牌;

下午3点最后一分钟复牌,直接回吐全部涨幅,成交额更是逼近5800万。

整个过程就是下面这张走势图:

就问你惊喜不惊喜,怕不怕。

高位接盘的,一天就能亏损25%。

有不明所以的网友评论说:“建议国家追责炒作的公司及个人 ,此等行为与汉奸卖国贼无疑!”

我只能呵呵了~因为他也不懂国债。

国债是什么?

是你把钱借给政府,拿到的欠条。

你只有两块儿收益,一块是别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买你这张欠条,一块是每年政府付给你的利息。

利息每年是固定的,欠条的价格却不一定。

当利率下跌或者出于某种原因人们只想持有货币的时候,就会有不少人愿意出高价买你这张欠条。

纵观这场闹剧,几乎可以完全肯定是个别散户的不理智交易造成的。

因为初期上涨的交易金额并不大,而且同样的国债,在机构投资者主导的银行间市场上,却平静如水。

就好像鸡蛋,鸡蛋价格在某超市里上演了一波过山车行情,而批发市场的鸡蛋价格却没有异样。

用在券商交易部朋友的话说就是:“只怪券都在银行间,错失了飞来横财!”

当然,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也不能完全排除尾盘的最后一分钟有些机构看到上交所有傻帽出高价买欠条,一股脑卖给了他。

但别忘了,起因是个别散户不懂国债,不计成本的买买买导致的。

在我看来,国债炒新与股票炒新没有两样,都是“资产荒”把散户逼到了死角,被高收益迷了双眼。

这不禁让我思考,为什么散户投资者教育要靠血淋淋的亏钱才能懂,为什么国内会频繁的周期性的上演“过山车”闹剧?

2015年的股市,2016年的债市,2021的大宗商品......

思来想去,笔者认为:是2009年以后,经济政策的不稳定、不连续导致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这十来年经济周期性地剧烈晃动?

表现在投资收益上就是,从2010年经济增速退坡开始,投资收益就跟着利率一路往下滑。而下滑的过程并不平滑,呈现出锯齿状。

正因如此,站在其中任何一个时点,投资者对眼前的收益都很不满意、不平衡、不服气.......

就像我绘制的草图中的小人物,发出的呐喊一样:“凭什么这么少?之前还......”

这就是经济下行过程的阵痛期!

如果再粗略地盘点一下这15年国内经济政策发生的大事儿,并结合资本市场表现,你会对投资周期性的过山车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大体将其划分为三个周期:

周期1:政策快进快退期。

2009年开启4万亿,2010年就突然收紧,钱变得很稀缺,期间还上演过银行借一晚上钱差不多需要支付年化30%的利息。

周期2:既要又要期

从2015年开始,既不想让债务增加,又忍受不了长时间的通胀低迷,于是既有借助于棚改去库存的快速扩张动作,又长时间地对金融、国企去杠杆。

好巧不巧,2018年又碰上特朗普发动贸易战...

周期3:疫情转型和迷茫期

2020年因为疫情全球放大水,2021年我们率先复苏,可是从2022年开始......地方债务、房地产、金融系统......都面临调整。

翻看这15年的资本市场——股票、大宗商品和债券,哪个不是紧跟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而重复上演过山车行情的?!

在这样抖动的大趋势下,别说散户,就连机构都能碰一鼻子灰。

那么,现在趋势明朗了吗?

我认为,没有!

宏观上,我们既意识到了高层想甩开膀子下场买房稳地产的果断与决绝,又疑虑生产与消费脱节的不可持续,还担忧着G7国的贸易攻击和国内债务的不可持续。

微观上,有钱的疯狂向黄金、国债、保险等保守型的投资品拥挤,没钱的开滴滴、送外卖,甚至玩起COSPLAY聚集在某车站玩直播。

所有人都在卷着,努力生活!

如果非要让我说接下来的趋势是什么,我认为是:财政主导经济+货币转型重塑市场!

所谓的财政主导经济是指接下来的经济增长几乎完全看财政政策花钱的力度有多大,花钱的去向往哪里。

大,会好一些;花向消费者,则会更好一些。

所谓的货币转型重塑市场是指货币政策将因为利率越来越接近于0而不得不转型。钱从以银行为主导的分配模式,渐渐转向以国债为锚点的调整方式。

这个过程,银行的地位会逐渐下滑,资本市场的地位会逐渐上升。

毕竟指望经济增长的同时债务不增长根本不可能,除非靠资本市场大力介入,而不是一直依靠银行贷款。

所以,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最优的投资策略是对冲,是哑铃。

既押注风险大收益大的股权,等待经济新一轮扩张的机会,又押注无风险收益的债权,避免TS进一步恶化。

这样,无论未来经济往“美式”跑还是“日式”走,一方的收益都将弥补另一方的亏损,从而实现高于经济增长的收益。

一句话,流动性(也就是安全性)至上,留一部分银行存款,配置一些中长期储蓄式保险(里面含有国债和股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国债 欠条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