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浪漫主义情怀,有“法治天下”的梦想,也有现实主义的冷静。
全文2827字,阅读约需8分钟
新京报记者 行海洋 编辑 张磊 校对 付春愔
12月19日,我国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新中国民商法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4岁。
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江平的学生,他们在追忆江平时表示,江老对学生们影响最大的,是“作为一个学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他经常说,律师要多为弱势群体服务。
━━━━━
最大的影响:除了学术,就是责任
从1991年获得博士生导师的资格后,江平带出了上百名博士研究生。
江平的学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涌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是一个偶然的机缘影响甚至决定了他一生的道路。
王涌回忆,1994年,他代表南京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电视辩论赛。决赛中,江平担任评委主席。“我们获得冠军,见到先生时他面带笑容,表态欢迎我报考他的博士生。”
跟随江平读博,王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职工维权。“我从无诉讼经验,第一次写诉状,先生就指导我‘证据一定清楚地列在诉状中,侵权损害赔偿一定要有精确的计算方法,不要想当然’。”
王涌回忆,先生常穿一身黑色大衣,戴一顶灯芯绒礼帽,气度不凡。“他讲课思路清晰,信息丰富。两个学期,带着我们几乎将重要的民商法立法草案都讨论到了。”
对于江平等老一辈的治学,王涌评价,老一辈法学家善于用智慧解决中国走向法治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江老既有浪漫主义情怀,有“法治天下”的梦想,也有现实主义的冷静。
除了严谨、严肃的学术,王涌提到,先生在休闲时光中也是别人的粉丝。“他酷爱足球。有一年夏天,我从西班牙给先生带了一件梅西亲笔签字的球衣,他一眼就认出是梅西的球衣,非常高兴。”
谈及江平对自己最大的影响,王涌说,除了学术,就是责任,“作为一个学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
考博6年:为了成为江平的研究生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是江平的首届博士生。12月19日下午接到记者电话时,赵旭东正在开会商讨江平先生的治丧工作。此前在谈及自己的老师时,赵旭东认为,江平对于时代的法学需求有一种独特的前瞻性,善于作出方向和价值判断。“江老师极度珍惜自己教育家的角色,无私而勤勉地投入到教育和传播法治理念与知识的事业中。”
也正是因为江平的社会责任感,北京市万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褚中喜得以认识他。“10多年前在研讨会上,江老师知道有一起案件是我代理的,对我印象比较深。后来他知道我只代理‘民告官’的案件,觉得我挺有个性,后来在研讨会、学术会议上时常见面,他经常说,律师要多为弱势群体服务。”
由于代理的案件多较为复杂,褚中喜得到了江平不少指点。“有时候我自己身处其中比较迷糊,江老师作为旁观者一下子就能发现案子的症结在哪里,经他提醒,我就能明确辩护方向。”
“有一次在一个会议上,一位学者问我的研究生导师是谁。知道我是非科班出身后,江老师很幽默地说‘小褚是我的研究生’。笑过之后,江老师对我说,‘以后再有人问你是谁的研究生,你就说导师是我。’”这个细节褚中喜一直记着。
为了真正成为江平的研究生,北京平商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波考了6年。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决定考江平的研究生时自己已经32岁了,在地方政法委担任副处长。“完全就是因为江先生的人格感召力,把他作为自己的一个精神支柱,满怀法治理想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
陈波认为,当时完全就是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心态。
━━━━━
辉煌的成就,耀眼的一生
江平何以有如此大的人格魅力?回顾他所取得的成就,或许可以窥见一二。
江平出生于1930年,浙江宁波人,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8月被政府选派为新中国首批留苏学生,赴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学习。
王涌回忆,就在今年4月第23届江平民商法奖学金颁奖典礼后的晚餐上,江平还曾感慨地说:“我去苏联留学,没有法学和俄语的基础,在课堂上听苏联老师讲课,一个‘法律行为’的概念听了一个学期才明白是什么。”
留学回国后,江平进入当时的北京政法学院民法教研室,承担民商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江平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讲台,率先开设了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课程。
赵旭东提到,这使江平很快站在了民商法教育的前沿,他的课程为学生所喜爱,为中国民法学打开了一扇窗。
1983年至1990年,江平历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校长等职务。1988年春,江平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随后被推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作为负责人,江平牵头组织了行政诉讼法、信托法的起草工作;作为主要专家,他参与了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民法典等诸多重要法律的立法工作。多年间,他发表了《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思考》《制定一部开放性的民法典》等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论文。
2001年10月12日,江平被授予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称号。在授予其“终身教授”称号的决定中,中国政法大学校方评价道,江平对民商法学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为学校培养了高素质的学术梯队,对中国政法大学21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自己算不上一个法学家”
江平曾说,自己的格言是“只向真理低头”。
谈及我国改革开放,江平指出,改革开放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市场,二是法治,两者相辅相成。就法治而言有两个任务,一是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二是制约政府权力。“中国改革需要制约公权力,否则就无法建立市场经济,也无法保障私权。”
江平认为,在改革开放中有一部法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那就是“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法。他称其“一部法律创设一个崭新的制度,给中国民主政治添上浓浓一笔”。据报道,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由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负责,主要从事民法研究的江平担任行政立法研究组组长,因为这部法律和民事权利保障有着密切关系。
▲2010年9月18日,北京,法学家江平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新书发布会。图/IC photo
尽管被冠以“法学泰斗”等一众头衔,江平却在多个场合说过,他认为“自己算不上一个法学家,我给自己的评价是法律教育家和法律活动家”。
“江老师是对律师最有感情的著名学者,为了律师的辩护权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发声。”得知江平逝世的消息之后,褚中喜很伤感,“这么好的老人就这么走了,心里空落落的。”
就在上周,王涌在病房为江平拍摄了一段影像。王涌告诉记者,老师戴着耳机,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朝镜头挥手。“没想到老师这么快就走了。”王涌说,这也成了江老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段影像。
12月19日晚间,中国政法大学发布讣告,为沉痛悼念江平先生,定于2023年12月23日上午8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