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最新发布,重磅改革方案来了!头部公募集体公告,降费!

证监会最新发布,重磅改革方案来了!头部公募集体公告,降费!
2023年07月08日 12:04 上海证券报

7月8日,多家头部基金公司齐发公告,宣布降低旗下部分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除此以外,记者采访获悉,多家基金公司近期正在积极上报浮动费率产品。

记者从证监会获悉,近日,中国证监会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和投资者需求,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将分阶段稳步推进: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统一降至不超过1.2%、0.2%,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将有所下降,销售环节收费将逐步规范。

配套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政策框架之一。此外,证监会将出台四方面配套措施,包括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支持基金公司拓宽收入来源、降低基金公司运营成本、进一步优化基金销售行为等。

头部基金公司降费让利

广发基金公告称,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降低投资者的理财成本,自7月10日起,调低旗下部分基金的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并对基金合同有关条款进行修订。

从广发基金此次费率调整来看,涉及119只基金,均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具体来看,管理费率从1.5%调整到1.2%,托管费率从0.25%调整到0.2%。

此外,中欧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也发布类似的公告,费率调整方案较为相似。从整体来看,将公司旗下主动权益类产品管理费率从1.5%调整到1.2%,托管费率从0.25%调整到0.2%。

针对部分基金公司发布降低旗下公募基金产品管理费及托管费的公告,证监会表示,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资本市场十分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服务实体经济与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证监会监管始终坚守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人民性,持续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在今年主题教育期间,围绕投资者关心、关切的问题,证监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市场意见,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和投资者需求,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将监管引导推动与行业主动作为相结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

下一步,证监会将按照“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稳慎推进、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稳步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水平,逐步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市情、与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费率制度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互相支撑、共同实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头部基金公司降费,或带来一定示范效果,提高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同时也是践行降费让利。根据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主动降低旗下部分基金产品管理费率,其中既有大型基金公司亦有中小基金公司。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数十只基金宣布降费。

天风证券数据显示,将由销售渠道收取的尾随佣金剔除,测算得到2018年-2022年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实际管理费率分别为0.96%、0.97%、0.98%、0.94%、0.93%,这一水平约对应美国2010年-2012年左右的费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个人投资者比重提升,渠道尾佣占比提升,过去两年基金公司实际管理费率降幅与美国近年水平相当。

盈米基金啟明研究员冯梓轩表示,近两三年以来,基金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降费是基金公司让利给投资者的举措。但实际上,投资者的收益最终是由投资的底层资产带来的,而不是减少一点管理费率就能获得更好的收益,更应该倡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另外,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首要关注的仍应是公募管理人的整体投研能力以及对应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再通过设定合理的费率规则来达到一个让投资者与公募管理人长期双赢的局面。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总监王蕊认为,降费可以帮助投资者节约成本,选择合适费用水平的基金有利于提高长期回报。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基金持续优异的费后收益,这既得益于偏低的运营费用,也受益于基金管理团队优秀的投研实力。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三个阶段推进

据介绍,此次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将分三个阶段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在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

同时,即日起,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部分头部机构已公告旗下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降至1.2%、0.2%以下;其余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争取于2023年底前分别降至1.2%、0.2%以下。

第二阶段: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

一方面,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证监会拟逐步规范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相关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关法规,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

另一方面,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具体而言,通过更为明晰、详实的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知情权,便于社会公众监督,推动行业机构归位尽责。修订基金产品资料概要,以更醒目、简明、通俗形式披露基金产品综合费用;修订基金年度报告模板,分别列示基金公司管理费净收入与尾随佣金支出;强化基金公司证券交易佣金年度汇总支出情况披露要求,全面反映证券交易佣金费率水平和分配情况。上述改革措施涉及修改相关法规,预计将于2023年底前完成。

第三阶段: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

证监会将通过法规修改,统筹让利投资者和调动销售机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预计于2024年底前完成。

据悉,长期以来,销售机构是推动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特别是权益类基金发展的重要力量。除直接收取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赎回费之外,销售机构还从基金管理费中收取一定比例尾随佣金,2022年,销售渠道相关费用占公募基金费用总额的比例约37%。

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

配套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政策框架之一。

具体包括:坚持投融资两端平衡发展,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不同机构投资者的特点分类施策,推动完善保险、理财、养老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税收优惠、会计核算等配套制度机制;同步不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资本市场吸引力,持续构建“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实际比重,提升投资稳定性,形成资本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各类资金保值增值、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效协同的新局面。

同时,证监会拟从以下四方面出台具体措施,配套公募费率改革:

一是,大力引入中长期资金。加强跨部委沟通协调力度,推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推动解决公募基金长期资金供给不足、投资稳定性不强、长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助力权益类基金发展,推动行业实现“总量提升、结构优化”。

二是,支持基金公司拓宽收入来源。推动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转常规(证监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管理规定》近期已公开征求意见),支持基金公司申请基金投顾业务资格,实施业务转型,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收入来源。允许基金管理人依法对个人养老金等特定资金投资的基金份额设定更低的管理费率,提高公募基金行业综合竞争力。

三是,降低基金公司运营成本。进一步优化公募基金交易结算模式,推进基金后台运营服务外包试点转常规,支持中小基金公司降本增效。强化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公募基金行业统一直销业务平台,汇聚全行业直销力量,进一步增强基金公司直销服务能力。

四是,进一步优化基金销售行为持续引导基金公司、销售机构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营销理念,践行“逆向销售”,完善内部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减少“首发冲动”,发力持续营销,加快从“重销量”向“重保有”转变,更好实现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为什么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

据介绍,行业将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同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证监会将在深入研究、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款、推出一款”的原则,研究推出更多类型浮动费率产品。

证监会表示,境内外实践表明,浮动费率产品会放大公募基金行业的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不利于基金公司保持投资行为稳定性;对资本市场产生“助涨助跌”效应,加剧市场波动,对其大范围发展推广应当持审慎态度。固定费率模式既符合国际成熟市场惯例,也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特征较为契合,应当予以坚持。

据悉,前期,证监会已接收一批浮动费率产品募集申请。产品设计方面,与投资者持有时间挂钩产品按照投资者持有产品份额时间分档收取管理费,投资者持有份额时间越长,支付的费用水平越低;与基金规模挂钩产品按照基金管理规模分档收取管理费,产品管理规模越大,适用的费用水平越低;与基金投资业绩挂钩产品按照基金业绩表现分档收取管理费,费率水平双向浮动,收益表现不达约定水平时,管理费水平适当向下浮动,收益表现超越约定基准时,管理费水平适当向上浮动。

改革后主动权益类基金实际费率

低于全球可比市场水平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后,主动权益类基金实际费率低于全球可比市场水平。

据证监会介绍,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改革后实际费率将低于部分国际同类市场普遍的水平。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由1.6%降至1.2%,剔除尾随佣金后的实际管理费率将由1.1%降至0.8%。而部分国际同类市场普遍在管理费基础上额外收取0.6%-1.2%投顾费。

同时,统筹降低各类费率,是为了明确行业各方主体预期,构建良好的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生态。据悉,公募基金投资者投资成本包括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认申购费等多类费用,收费主体包括基金管理人、托管人、销售机构等多类金融机构。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在降低管理费率基础上,统筹考虑托管费、销售服务费、认申购费等费率的调降或规范方案,有利于明确行业各方主体预期,共同呵护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保障费率改革工作顺利推进。”证监会表示。

证监会指出,要统筹谋划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和发展。公募基金费率水平对投资者利益和行业机构运营能力均有重要影响,只有在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基金管理人投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降低投资者成本,才能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据了解,由于经营状况分化明显,行业机构并非均能实现“旱涝保收”。2022年,142家基金公司中有44家处于亏损状态。

证监会表示,费率改革统筹谋划让利投资者与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稳慎实施、循序渐进,避免费率“陡升陡降”影响基金公司运营能力和投研水平的提升;同步采取配套措施,支持基金公司做优主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销售机构积极性。此次降费幅度符合行业发展阶段特征,有利于保持公募基金行业积极稳健的发展势头,不断提高公募基金行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能力。

多家公司上报浮动费率产品

此外,从产品端来看,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处获悉,多家基金公司近期正在积极上报浮动费率产品。

据了解,有三种模式:挂钩时间、挂钩业绩和挂钩规模。在基金公司去年上报的产品类型中,有挂钩持有时间的,也有其他类型的,但究竟采取哪种让利模式并不一致。

据基金公司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业内在探讨储备的浮动费率产品,具体的模式还未完全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应该会考虑设置阶梯式的管理费方式。即将管理费与客户盈利情况进行挂钩,进一步向投资者利益靠拢,并进一步鼓励管理人在一定期限内呈现最好业绩,比如在赎回份额不盈利时不收取管理费,盈利达到一定区间相应达到某类管理费级别,且管理费设置一定上限,进一步保障投资人利益。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公募REITs、养老投资产品、管理人合理让利型产品等创新产品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浮动费率产品正是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向投资者靠拢的切实举措之一。

“长期看,此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管理人与持有人的利益共担,鼓励管理人进一步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销售此类产品有利于引导销售机构的收入结构由即期收入向多期收入转变,鼓励销售渠道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长期持有基金份额,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作者:陆海晴 陈玥 梁银妍

责编:蒋烨欢   校对:张   宇图编:周   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0 航材股份 688563 78.99
  • 07-10 锦波生物 832982 49
  • 07-10 苏州规划 301505 26.35
  • 07-10 智信精密 301512 39.66
  • 07-10 博盈特焊 301468 47.5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