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读书生活,起始于少年时期。
那时中国的乡村普遍贫困,能借到的书很少,自家拥有的书更少。莫言把班主任老师那几本书和周围十几个村子里的书借读完后,就反反复复地读他大哥留在家中的一箱子中学课本。那时中学的语文教材分成《汉语》和《文学》两种。《汉语》是古文、语法,《文学》则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的节选。那几册《文学》课本,极大地开阔了莫言的文学视野。
茅盾的《林家铺子》、老舍的《骆驼祥子》、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郭沫若的《屈原》、曹禺的《日出》都是在那上边读到的。读了很多遍,过了许多年,书中的情节莫言都牢记不忘。
在保定当兵时,莫言曾兼任单位的图书管理员,管理着三千多册图书。这也是一个比较疯狂的读书时期。三千多册书中,文学类图书约占三分之一,其他均是哲学、政治、历史读物。读完了文学类图书,就读哲学、历史,像黑格尔的《逻辑学》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也都是那时读过的。虽然读不太懂,但他们那种绕来绕去、摇曳多姿的句子,给莫言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影响了莫言的文风。
莫言曾表示,读书的最好时期,是少年,那时心无旁骛,读得快也记得牢。青年时期当然也是读书的好时光,但面对着浩如烟海的书,如何选择,也是一大难题。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读经典,这当然是对的,但也不妨做些另类的尝试,那就是,少读一些经典,多读一些很少有人读过的冷门书,甚至稀奇古怪的书,这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也许更有用处。
莫言现在的读书质量和速度已经大不如前,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每日捧读不辍。书如灯光,引导着莫言,也温暖着莫言。
暗夜里的一灯之火,总还是能带给我们些许温暖,也许还能引发熊熊烈火,照亮我们未曾去过的世界。
来源:镇原县图书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