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锡的“先行先试”点赞的同时,我们更希望销毁涉疫个人数据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共识。
全文1301字,阅读约需3分钟
撰稿 / 赵志疆(媒体人)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赵琳
据报道,3月2日,无锡市举行涉疫个人数据销毁仪式,首批销毁数据10亿条。为确保数据彻底销毁、无法还原,当地还邀请了第三方审计和公证处参与工作。至此,无锡市第一批涉疫个人数据实现成功销毁,全力保障了公民个人数据安全。
在疫情防控中,健康码、场所码、行程码等各种“码”曾发挥巨大作用,与此同时,也收集了海量的个人数据。以健康码为例,有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近9亿人申领“健康码”,使用次数超600亿次。
随着国内平稳进入新冠“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各种“码”已经淡出公共生活,如何处理涉疫个人数据,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个人信息的保存期限应当为实现处理目的所必要的最短时间”,如果“处理目的已实现、无法实现或者为实现处理目的不再必要”,“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删除的,个人有权请求删除”。
诚如无锡市相关负责人所言:“此次销毁涉疫个人数据,体现了依法执政理念,依法依规删除目的已经实现的数据”。与此同时,无锡市的门铃码、疫查通、货运通行证等“数字防疫”40多项应用也陆续下线。
彻底销毁涉疫个人数据,不仅可以避免数据遭到泄露或者滥用,更为重要的是,其明确了涉疫个人数据的处理路径,彰显了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原则。
公开报道显示,广东此前也主动销毁了涉疫个人数据。2月14日,广东省健康码“粤康码”发布服务公告明确表示,停止相关服务后,“粤康码”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彻底删除、销毁服务相关所有数据,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从技术层面来看,销毁涉疫个人数据并不复杂,只要按照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 35273-2020)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即可。
无锡市的创新之处在于,邀请第三方审计和公证处参与其中,不仅销毁了涉疫个人数据,而且使销毁过程可以看得见。如果说销毁涉疫个人数据体现的是态度,公开透明的处理过程展示的则是诚意——涉疫个人数据不应该应用于防疫之外的任何领域。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也有声音认为可以探索拓展涉疫个人数据的应用场景,由此引发了争议。究其原因,健康码之类的数字应用属于特殊时期的应急产品,涉疫数据中包含多领域敏感个人信息,无论从法理还是从情理上来说,涉疫个人数据都应该被彻底删除。
近期,也有不少代表委员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建议,限时梳理并删除全国各级健康码数据;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建议,健康码的数据需要删除或者做匿名化处理,即使要使用也必须先获得用户自主同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涉疫个人数据应该如何处理,成为代表委员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为无锡的“先行先试”点赞的同时,我们更希望销毁涉疫个人数据能够形成更大范围的共识,为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