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枪声的背后

南昌起义枪声的背后
2022年08月01日 11:25 瞭望智库

说到南昌起义,一个鲜为人知的问题是:谁最早提出了这次起义?

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

提及南昌起义,上述几个名字最易被人念起。他们是南昌起义的参与者、指挥者。在随后的土地革命战争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革命历程中,这些将帅叱咤风云、屡立功勋。但要说最早提出南昌起义的人,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关键的历史人物——李立三。

除了最早的提出者,南昌起义背后还有着诸多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故事。比如,周恩来人生中的第一次拍桌子,比如,保留火种的关键人物朱德“当时地位并不算重要,也没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在建军95周年之际,让我们跟随金一南将军的文字,再次回到那险象环生又孕育新生的时刻。

文 | 金一南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摘编自《正道沧桑》(人民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原标题为《南昌起义枪声的背后》,原文有删减,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谁倡导了南昌起义

今天,李立三这个名字在年轻人中鲜有人知;在年长者中,许多人也只是把他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联系在一起。

翻开《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在“李立三”条目中有这样的描述:“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李立三)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并担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和政治保卫处处长。”然而,李立三并不只是南昌起义的参加者,他还是最早提出举行南昌起义的人。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者中,李立三是一位个性十分鲜明的人。据李立三留法勤工俭学时的老同学唐铎将军回忆,李立三留给他的印象是“坦率直爽,襟怀开阔,雷厉风行,甚至稍显急躁”。当他们一起议论国内政局时,只要一提到国内的反动军阀、无耻政客,李立三就会干脆而利索地大喊:“推翻!打倒!杀掉!”这六个字成了他的口头语。

1922年春节,李立三回家探亲。当时,他正在安源煤矿组织罢工,但家人并不知道这一切。父亲李镜蓉问李立三将来的打算,李立三答:“我要干共产!”

李镜蓉暴跳如雷:“你这是自己找死!人家督军有那么多兵、那么多枪,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

李立三坚定地说:“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我们死了不要紧,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起来革命。革命一定成功!”

李立三同志遗像。图|新华社李立三同志遗像。图|新华社

在安源煤矿的斗争中,敌人悬赏600大洋刺杀他,李立三从容不迫,坚决主张用革命暴力回应反革命暴力,最终取得了罢工的胜利。对于安源罢工的胜利,刘少奇说,“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好一个“用革命暴力回应反革命暴力”!正是这个主张以暴力回应暴力的李立三,提出了组织后来铭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南昌起义的建议。

现在,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将陈独秀停职,指定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和周恩来五人组成中央常委,代行政治局职权。临时中央的主要工作是部署党组织转入地下和中央机关从九江撤退到上海,同时考察打回广东以图再举的可能性。其中根本没有南昌起义计划。

李立三到了九江后,利索地将筹划撤退的任务变成了组织武装起义。7月20日,在与谭平山、邓中夏举行的九江会议上,李立三敏锐地分析了临时中央“南下广东”并不可行,转而提出将一些可以争取的部队尽快集中于南昌,在南昌举行起义!

这就是关于南昌起义的最早提议。

2

起义的时间与地点

八一南昌起义,这个名字已经表明了起义的时间与地点。但大家熟知的“1927年8月1日”和“江西南昌”这两个起义的重要因素,并非是一开始就设定好的。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南昌起义由于出现叛徒而被迫提前了,但倘若追究起历史细节来,恐怕能说清的人就不多了。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资料照片)。图|新华社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资料照片)。图|新华社

此事还要从李立三说起。

第一次九江会议提出组织南昌起义后,李立三和邓中夏立即上庐山向鲍罗廷、瞿秋白和张太雷汇报。瞿秋白和张太雷都是人们熟悉的中共早期革命领袖。作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代表,鲍罗廷的意见对中共中央至关重要。

鲍罗廷听了李立三关于起义的汇报,用沉默不表态作为回答。而瞿秋白、张太雷则表示完全赞同。瞿秋白表示会将意见转达中共中央,由中央决定。李立三等不及中央的指示,在7月24日召开了第二次九江会议,决定叶挺、贺龙部队于7月28日前集中到南昌,7月28日晚举行暴动。如果历史照此发展,那人民军队今天头顶的就不是“八一”军徽了。

再说中共中央。

周恩来在武汉首先得到了瞿秋白的报告。中共中央立即展开讨论,最后同意举行暴动,但认为理想的暴动地点是九江南浔。又是李立三挺身而出。他坚决反对把起义地点设在南浔,因为九江地区的军阀部队已经聚集,对起义不利;同时,准备起义的叶挺、贺龙部队已经陆续开往南昌,在南昌起义势在必行!

李立三说服了周恩来,起义地点确定为南昌,起义时间定为1927年7月30日晚上。

再次干扰了起义按时举行的是张国焘。7月27日晨,张国焘抵达九江,带来了中央的最新意见。张国焘曲解了党中央关于“起义要慎重”的意见,提出应该征得张发奎的同意,要求重新讨论起义问题。第一个拍案而起的还是李立三!周恩来也拍案而起!周恩来事后对别人说,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拍桌子。当时,知道起义秘密的人过百,一些起义部队正在调动,起义如箭在弦,已经无法阻止。最终,张国焘只得服从多数。于是,起义时间最后定为1927年8月1日凌晨。

那段时间是共产党人最为困难的日子。毛泽东描述自己当时“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李立三在此时刻,决然提出并果断坚持南昌暴动,贡献巨大。

3

群英荟萃的暴动

从南昌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将帅。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八位元帅、四位大将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这还不算未被授予军衔的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图|图虫创意

这八位元帅和四位大将,并非都是直接参加南昌起义作战的。

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南昌指挥起义作战的有三位:第二十军军长贺龙;指挥部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第三军原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8月2日拂晓,从回马岭又赶回了两位:前委军委书记聂荣臻;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第三营第七连连长林彪。

8月10日,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准尉文书的陈毅从九江赶上来。起义时,在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内,还有两位后来的解放军元帅——叶剑英和徐向前。起义前,徐向前没能和党组织联系上。起义爆发后,张发奎集合指挥部军官宣布:“CP(共产党)分子三天以内保护,三天以外不负责任!”当天晚上,徐向前就悄悄离开九江,去寻找党组织。

相比在南昌城头指挥作战的元帅们,叶剑英对于南昌起义的贡献是秘密的,以致多年来很少为人所知。起义发动前,时任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利用与张发奎等人的关系,探知贺龙、叶挺等人将要被扣留并解除兵权。他马上约了叶挺、贺龙、廖乾吾和高语罕四人到九江城内甘棠湖划船。正是在这艘小船上,叶挺、贺龙得知了自己的危险处境,最终下定了起义的决心。

南昌起义爆发后,张发奎手下不少将领主张派兵夹击起义部队。叶剑英再次献计,建议张部跟随起义部队进入广东,以“援师讨逆”的旗号夺占广东地盘。张发奎觉得划算,便采用了这个建议。正是叶剑英的这个建议,使南昌起义部队得以迅速打开了南下广东的通道。

从南昌起义中还走出四位大将。

陈赓大将,与周恩来共赴南昌组织起义,在起义中负责政治保卫工作。后来起义部队南下,他在贺龙的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任第一营营长。

粟裕大将,起义时为第十一军的一名班长,在起义中跟随部队警卫设在江西大旅社的革命委员会。

许光达大将,时任第四军炮兵排排长。

张云逸大将,时任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参谋长,未暴露身份公开参加起义。他说服张发奎,让共产党员卢德铭出任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这个团虽然没有赶上南昌起义,却在后来参加了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当天,张云逸还掩护了共产党员、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团长周士第,使起义部队又多了一支生力军。

4

不熄的火种

南昌起义无疑是光辉的,然而历史绝不像影视作品中那样浪漫,起义部队面临巨大的困境1927年9月,起义军在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分兵,主力由周恩来、叶挺、贺龙、刘伯承率领,南下潮汕,朱德率部留守阻敌。

在南昌起义的部队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参加者。他们或是共产党员,或只是旧军人,在起义失败后脱离了起义部队。叛变与倒戈,令起义部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蔡廷锴为人所知,一是因为他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上海力抗日寇,二是1933年他在福建参与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但很少有人知道,在1927年的南昌起义部队中,也站着高大魁梧的蔡廷锴——任起义军南下部队左翼总指挥。

蔡廷锴是个作战勇猛的优秀军人,但他参加南昌起义并不是自愿的。当起义部队南下途经进贤县时,蔡廷锴趁乱清理了队伍中的共产党员,率部脱离了起义军。蔡廷锴率部出走,使起义部队南下计划受到严重挫折。

相比蔡廷锴的出走,欧震的阵前倒戈更加致命。1927年9月,起义军退至广东潮汕,蒋介石麾下干将薛岳率部协同粤军第十一师陈济棠部阻击起义军。双方在丰顺县汤坑展开了激战。

尽管后来对汤坑之战鲜有记述,但这场战斗在南昌起义的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义部队奋勇作战,将薛岳部四个团击溃,包围了薛岳的师指挥部,眼看就要全歼薛岳部。千钧一发之时,起义军叶挺部的营长欧震叛变,率部在阵前倒戈。薛岳抓住机会,与赶来增援的粤军向叶挺的起义军发动猛烈反攻。

汤坑之战的失利,使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的设想被彻底击碎。

10月3日在广东普宁召开的流沙会议,是南昌起义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当时他正发高烧,郭沫若回忆说,当时周恩来“脸色显得碧青”,他对起义失败的原因作了简单的总结。

叶挺说:“到了今天,只好当流寇,还有什么好说!”党史专家们解释,叶挺这里所谓的“流寇”,是指开展游击战。血性贺龙慨叹:“我心不甘!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

正在大家表态时,哨兵发现敌人尖兵,于是会议草草收场,众人分头撤退。混乱中,抬周恩来的担架队员也乘机溜走,周恩来的身边只剩下了叶挺和聂荣臻,三人仅有的武器只是叶挺的一支小手枪。三人搭上一条小船,艰难地漂到了香港。

起义失败了,但它留下的火种并未熄灭。保留下火种的关键人物是朱德。

陈毅说过:朱德同志在南昌暴动的时候,地位并不算重要,也没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南昌起义的主力是叶挺的第十一军和贺龙的第二十军;朱德当时能影响的部队500人不到。前委书记周恩来把朱德形容为“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

朱德真正发挥作用,是在三河坝分兵、主力南下作战失败的关键时刻。面对军心涣散、不少人要求散伙的局面,朱德说了一句话:大家不要散!我们现在还有人有枪,一定有办法!从而稳住了留在三河坝的起义部队最后这2000多人。

后来走到江西安远天心圩(今天心镇天心村)时,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七八百人。高级领导干部或先辞后别,或不辞而别。中央接到报告:“师长、团长均皆逃走,各营、连长亦多离开。”师以上军事干部只剩朱德一人,政工干部一个不剩。团级军事干部只剩王尔琢,政工干部只剩陈毅。队伍面临一哄而散之势。

关键时刻站出来的又是朱德。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说:“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要革命的跟我走;不愿继续奋斗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还说:“俄国在一九〇五革命失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一九一七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也会有个‘一九一七年’的。”

朱德的信心与激情火焰一般传播给了剩下来的干部战士。

陈毅后来说,“朱德总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在群众情绪低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光明的前途,增加群众的革命信念,这是总司令的伟大”。

什么叫力挽狂澜?这就是力挽狂澜。在这支七八百人的队伍中,没有几人能想到22年后夺取全国政权。但每一个自愿留下来的人,从朱德身上都感受到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信念。

当年四散撤退的南昌起义领导人,谁能够想到,在起义过程中并未担负主要领导职务、后来留在三河坝担负殿后任务的朱德,能收拢南昌起义残部坚持斗争,从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军人。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位列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十大元帅之三的林彪、十大元帅之六的陈毅,位列十大将之首的粟裕,1927年10月都站在天心圩七八百人的队伍里面。

中国有句老话:“楚虽三户能亡秦。”解放战争国共决战、埋葬蒋家王朝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主要指挥者,就在天心圩这七八百人当中产生。

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评价说:八一南昌起义队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保存下来,朱德、陈毅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库叔荐书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人民出版社为库叔提供3本《正道沧桑》赠予热心读者。金一南将军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放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与复兴”的宏大背景下,以大历史视野,集中呈现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联共(布)、共产国际、日本军国主义以及美国等力量激烈碰撞的历史,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探寻革命道路、挽救民族危亡、保家卫国、复兴中华的伟大征程。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8-03 海光信息 688041 --
  • 08-02 趣睡科技 301336 37.53
  • 08-02 麦澜德 688273 40.29
  • 08-01 满坤科技 301132 26.8
  • 08-01 维海德 301318 64.6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