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就被市场上了一课。”2月10日,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向记者透露。
受开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调整等因素影响,迈入净值化时代的银行理财市场正在接受考验。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今年1月以来,已有多只理财产品业绩跌破净值。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未能延续增长态势,环比下跌近三成。业绩基准方面,除了混合类产品,固收和权益型产品的平均业绩基准均环比下跌。
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的费率迎来一轮密集下调。公开信息显示,包括招银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的产品销售费率和管理费均有所下调。
收益破净是常态
上述投资经理说,他们此前对于权益市场还是偏乐观了。
没想到市场上的这一课来得这么快。1月,A股市场持续震荡。受此影响,连一向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出现下跌,甚至出现亏损。
多只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跌破净值,招银理财睿远积极(一年持有,R4中高风险)近1月历史收益率下跌2.09%,半年跌去7.79%,最新开放日净值为0.9763;兴银理财披露的重点理财产品业绩表现同样欠佳,破净产品也有不少。特别是权益类理财产品,跌破净值的产品更是不在少数。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1月市场共新发3137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1280款。从产品类型来看,固收类产品仍是主力,占比达92.48%,其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6%,环比下跌0.03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次之,新发213款,其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5.28%,环比上涨0.29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较少,新发仅21款,其封闭式净值型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5.25%,环比下跌0.27个百分点。
上述投资经理管理的一只FOF(基金中的基金)产品,风险等级为R3,在1月的市场震动中,收益大概跌去2%。“净值波动确实大,但整体回撤还好。不过因为波动大,客户持有体验一般。”他无奈道。
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杰表示,考虑到目前市场仍在震荡调整中,今年权益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能否趋稳,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能否止跌,还有待观察。
自银行理财打破刚兑、进入真净值时代以来,产品破净已是常态。2021年市场大幅波动之时,也有不少理财产品净值破净,但相对公募基金来说,银行理财仍较为稳健,配置权益资产的产品还属于“少数派”。
费率价格战悄然打响
发行节奏减缓和收益表现欠佳,间接推动银行理财产品的费率正在密集下调,为投资者“发福利”。1月份以来,多家理财公司下调了理财产品管理费费率和销售费率。
1月以来,招商银行官网披露多个代销理财公司产品的费率优惠或者阶段性优惠公告,包括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交银理财发行的产品,涉及管理费和销售费率下调。1月5日,招银理财调整了招睿月添利(平衡)2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销售费率由0.15%降为0.05%;青葵系列一年半定开011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销售费率也由0.3%降为0.25%。
2月10日,招商银行代销的“兴业银行天天万利宝稳利6号N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管理费也实施阶段性下调,其中A类产品销售管理费由0.40%降至0.15%,投资管理费由0.15%降至0.1%。
此外,华夏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均发布了费率调整公告。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相关费率的阶段性密集下调也是正常现象,费率打折本身就是机构间的一种竞争手段。理财公司目前正逐渐步入正轨,在这个阶段通过市场手段抢占市场规模形成先发优势,是有意义的。
实际上,费率优惠或者说打折,是过去公募基金常用的营销手段,特别是发行不及预期或者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时,为吸引或者留住投资者,降低费率是常用方法。公募化后的银行理财市场,应该也是借鉴了这一方法。
责任编辑:李琳琳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