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丨“抗疫”1个月,从焦虑不安逐渐回归平静

回顾丨“抗疫”1个月,从焦虑不安逐渐回归平静
2020年07月10日 18:47 新京报

从6月11日新增1例,到6月13日、14日单日新增达到高峰,再到7月6日至9日连续四天零新增。目前,北京防控形势整体趋稳向好,但疫情传播风险尚在。

文5364字,阅读约需10分钟 

6月11日傍晚,李木乘坐的航班落地成都,打开手机看到“北京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推送,有些惊讶。

这是时隔56天,北京再现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此后公布的确诊病例信息,多指向同一个地点——新发地批发市场。

李木家住西红门镇,距离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不到300米。从6月13日回京到20日这一周,西红门镇先是升级为中风险地区,后升为高风险地区。

李木也经历了内心慌乱、恐惧,再回归平静的过程。11天内的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让他心安;小区封闭管理,他索性居家办公。

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已一个月,北京市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最严格的措施,争分夺秒地开展排查、检测、流调、溯源等工作,做到应查尽查、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途径。

7月6日至8日,北京已连续三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报告。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零新增不等于万事大吉。

李木也认为,即使核酸检测阴性也不能掉以轻心,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我防护。

6月28日,西城区西外文化休闲广场,医护人员在核酸检测采样车内给车外市民做核酸采集。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西城大爷”确诊

北京此轮疫情,最早的确诊病例是52岁的“西城大爷”唐先生。

6月11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12场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该病例的相关情况。

一个焦点引起公众关注:“患者自述近2周无出京史、无外来人员密切接触史”。

“太诡异了!”落地成都后,李木跟一同出差的同事聊起“西城大爷”:无出京史和外来人员密接史,怎么感染的?

来成都之前,李木看到小区里邻居都不怎么戴口罩,自己也有点放松。北京市疾控部门公布的流调信息显示,唐先生此前活动轨迹涉及多个公共区域,包括商场、餐厅、森林公园等,还多次前往菜市场、超市采购。

一个地点让李木有些紧张,唐先生前往的新发地菜市场,距离自己家两公里,是每天上下班必经之地,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距离自己家不到300米。

唐先生如何被传染,疫情源头在哪儿?一时间引发猜测和讨论。

官方迅速作出了回应和部署。

6月11日当天发布会上,西城区副区长缪剑虹介绍,西城区已对患者进行严密的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追根溯源,随调随控随检,应检尽检。对其所在小区进行严格出入管理,恢复测温等措施。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已采集该患者发病前14天内曾去过场所的环境样本、相关人员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查找可疑的感染来源。同时,采集病例标本开展病毒基因测序,分析病毒来源及关联性。

11日下午,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六十六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二十九次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要从严从快开展病例流调溯源,追溯时间要足够长,密接范围要足够准,确保不漏一人。认真查找漏洞,聚焦重点人群、重点时段,精准锁定高危人群,坚决切断传播渠道。

国家卫健委也向北京派出委领导担任组长的专家组指导防控工作,并抽调有武汉工作经验的防治专家,尤其是流行病学调查、环境消杀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北京市相关工作。

12日,李木在成都看了北京市疫情防控发布会的直播视频,有些坐不住了。当晚11时多,他赶紧买了50个口罩。次日一早,他与一名同事赶回北京。

22小时内锁定新发地

6月17日 朝阳区某小区恢复封闭式管理,居民需到小区入口处取快递。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6月12日,北京又确诊6人。其中,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员工刘某某,曾于6月5日到新发地市场采样;3例为新发地市场从业人员,1例曾在5月30日、6月5日和6月6日,至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

而6月3日,“西城大爷”唐先生因为孩子想吃鱼,前往新发地市场购买。他在接受流调询问过程中,清晰上报了行程,特别是对在新发地购买海鲜的经历,进行了准确描述。

多次出现的“新发地”,初步廓清疫情迷雾。

随后,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在6月13日和14日达到高峰,均为36例。

从6月11日至15日,北京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6例。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表示,所有病例均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直接或间接的流行病学关联。本起聚集性疫情初步判定由人际传播或物品环境污染引发的感染所致,且密切接触者中出现了明确续发感染。

新京报梳理这106例确诊病例关联图发现,新发地从业人员有62例,27例曾到过新发地采购。海淀区玉泉东市场的4例和西城区天陶红莲菜市场的1例,也都与新发地有关联。

在7月7日的北京疫情防控工作第144场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披露的初期流调细节显示,北京从6月11日发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到12日锁定新发地疫情风险地,历时不到22小时。

火速锁定疫情风险因素后,北京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

新发地批发市场自6月13日3时起紧急关停,市场周边11个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对新发地市场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排查5月30日以来曾去过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人员近20万,以社区为单位就近安排核酸检测,并进行居家观察。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近日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北京这次疫情的应对,快、准、狠,新发地市场的及时封堵,切断了疫情主要的传播源。

6月13日,市纪委市监委成立调查组,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失职失责问题进行调查。丰台区副区长周宇清、丰台区花乡党委书记王华、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张月琳被免职。

李木13日回到北京,得知新发地市场可能为此次疫情的风险因素,开始恐惧,自己小区里不少人都在新发地上班。

他发现,小区里几乎没人溜达了,平时热闹的儿童游乐区也空无一人,在这住了十多年的李木,从未感觉疫情距离自己这么近。他也开始宅家里,每天刷电视、手机,关注疫情。

应急响应调至二级

6月22日 大兴区西红门镇金星村,市民排队进行核酸检测。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6月13日至16日,北京新增本地确诊病例连续两位数增长,16日晚,距离下调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10天后,北京宣布应急响应级别由三级调至二级。截至当日,北京已有1个疫情高风险地区和27个疫情中风险地区。

16日上午,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根据疫情发展变化果断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和防控策略。

二级应急响应下,北京提出加强15项防控措施。包括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调整公共交通限流比例,恢复各年级线上教学,高校学生停止返校;中高风险街乡、新发地市场相关人员禁止离京。

此外,恢复社区封闭式管理,中高风险街道(乡镇)所辖小区(村)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等。

6月14日,广外天陶红莲菜市场有一名往来新发地市场人员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16日凌晨2时起,天陶红莲菜市场周边7个社区的居住小区实施封闭管理。

老邢所住的西城广外鸭子桥社区也在其中。“当时我还想,小区是否没必要封闭?现在来看,相当有必要。”老邢说,封闭管理可以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把影响降到最低。

小区封闭管理后无法进出,老邢每天在小区微信群里发采购需求,下楼倒垃圾、门口拿菜和快递。

用老邢的话说:封闭期间,平时不做的、不会做的,都做了。“我们小区门口超市的酵母都卖光了,因为大家都在家发面做吃的。”

老邢发现,原来家里养的金鱼和乌龟这么能吃,9岁的儿子学业如此繁重,“封闭期间,充分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我媳妇平时带娃的不易。”

至6月23日20时,老邢的小区“解封”,因去过天陶红莲菜市场采购,老邢接着在家隔离观察了一周才出门。

核酸检测超1100万人次

6月11日至7月7日,北京已完成超过1100万人次的核酸检测量。

截至7月2日,北京市已确诊病例331例中,172例是核酸筛查发现的,占比52%,其他病例为密接医学观察和主动就医发现。

“核酸检测为迅速发现控制传染源、有效阻断传播链条、防止疫情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强说。

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发生后,北京市根据国家卫健委及专家组的建议,迅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积极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对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实施“应检尽检”,对广大市民愿检尽检。

6月23日 西城区京铁和园小区“解封”,居民走出小区。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会议,研究部署北京市近期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支持北京市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检测全覆盖,逐步扩大检测范围,及时发现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据张强介绍,根据轻重缓急,北京在短时间内分四个批次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集中开展核酸检测。

根据6月11日首发病例流调溯源情况,北京迅速锁定与新发地涉疫市场相关的高风险人员,以最快速度进行“应检尽检”。截至6月16日,完成对丰台区新发地和海淀区玉泉东等涉疫市场工作人员、周边小区居民、大数据排查新发地市场人员及相关人员、社区“敲门行动”中主动报告有接触史人员的采样检测,共检测57.8万人。

在完成新发地涉疫市场相关的高风险人员采样检测后,开始对中高风险街道乡镇和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人员进行采样检测。截至6月28日,完成对餐饮、商超、快递、外卖、社会福利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社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银行柜台人员、交通运输、美容美发等各类行业人员,以及确定为中高风险街道乡镇和重点地区常住人口的采样检测任务,共检测749.4万人。

从6月28日起,进入第二阶段,推进“应检尽检”动态清零,“愿检尽检”同步展开,共检测198.8万人。

张强说:“大规模的社会面检测,进一步阻断了疫情传播的可能,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民的顾虑,稳定了社会情绪。”

这期间,身居高风险地区的李木、所住小区实施封闭管理的老邢均在社区的安排下做了核酸检测。确认阴性后,两人都安心了不少。尤其是李木,不再恐惧跟电梯里的邻居打招呼。

6月26日,家住广外红居街社区的小佳,被小区里广播吵醒。开窗一看,社区工作人员正在通知,大家可排队领号,自愿前往小区旁边一广场做核酸检测。

小佳赶紧叫醒老公和女儿下楼领号做检测,并在小区宝妈群里广而告之。“虽然我没去过新发地和不远处的天陶红莲菜市场,但我觉得,做个检测一来自己安心,也是对别人负责。”

一大早人并不多,小佳从坐下登记到测完,不到三分钟。

“对于核酸检测,大家不再有陌生感和恐惧。”小佳说,她认识的不少朋友、同事都主动前往社区检测点,说明大家的个人防护意识在加强,而且做检测还很方便。

在“检测更方便”的背后,是北京核酸检测能力的大幅提升。

通过“挖掘存量、扩大增量”,全市核酸检测机构从6月上旬的98所扩充到184所,日单检检测能力从10万人份提升到50万人份以上。

张强说,北京还组织动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各类力量40余万人参与属地居民组织、现场秩序维护等各类服务保障工作,日均设置检测场所443个,采样点位2224个,动员采样医护人员7589人,单日最高采样量为121.2万人。

“这些能力,是全市迅速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重要保障。”他说。

7月4日 大兴区兴海家园日苑小区,“蔬菜直通车”为居民送菜上门。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零新增不代表零风险

6月28日至7月5日,北京连续8天确诊病例保持在较低的个位数水平。7月6日至8日,北京已连续三天零新增。

7月8日,北京治愈出院病例32例,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在9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这是北京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单日治愈出院人数最多的一天,今后一段时间,治愈出院人数还会不断增加。

北京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也陆续降级并减少。相比最高峰时的5个高风险地区、39个中风险地区,截至7月9日,疫情高风险地区减至1个,中风险地区减少到15个。

至7月6日,西城、海淀、丰台等54个小区已先后解除封控管理。

7日下午,新发地批发市场集中隔离期满核酸检测合格人员已经陆续解除隔离,将分批次有序开展转运安置工作。按照解除隔离人员的实际情况,第一批将转运安置5000多人。新发地批发市场终末消杀工作已经完成,评价结果全部合格。

目前,北京防控形势整体趋稳向好,但疫情传播风险尚在。

徐和建在7月8日的发布会表示,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零新增不等于万事大吉。每个人都要做好自身防控不放松。

针对部分市民外出不佩戴口罩遛弯、聚集聊天等现象,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提醒,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好办法就是做好个人防护,不聚集不扎堆,保持社交距离,“疫情防控恰似万米跑,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7月5日,大兴西红门镇从高风险地区降为中风险,李木开始出门上班。风险降级,他仍非常注意个人防护,进门洗手、换衣服,在单位也全程戴口罩,与人交谈自觉地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他之前在社区做过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不能掉以轻心,没事儿别瞎溜达。”李木说,核酸检测阴性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之前看报道说有假阴性的情况,也存在之前检测没事儿,后来放松警惕又被传染的情况。

昨日,有同事过生日,叫李木出去聚餐,李木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以后有的是机会聚,现阶段,安全第一。”

(文中李木、老邢、小佳均为化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北京 疫情 北京市 新冠肺炎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3 申昊科技 300853 30.41
  • 07-13 芯朋微 688508 28.3
  • 07-13 大地熊 688077 28.07
  • 07-13 德林海 688069 67.2
  • 07-13 三生国健 688336 28.18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