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夏春、郑梅玫
总体来说,在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机会相对有限,股胜债的局面已经持续了数年,而在今年美联储带头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全球固定收益的回报预期不太可能会大幅改善。尽管如此,平均素质较高的中资美元固收产品可以相对增强收益。
最近几天相信大家都关注到了A股的“健康牛”,美股的科技股也继续向好,但与此同时,疫情的反复也超过了很多人的预期,全球累计确诊接近1200万,美国累计超300万,而原本曲线已经平息的亚洲这边墨尔本、东京和香港也相继出现第二波或者第三波。黄金市场最先做出反应,金价突破1,800美元/盎司的重要关口,创下了近十年新高,黄金ETF的资金流入规模也超过了2009年的全年最高纪录。
在乐观情绪下,大家需要留意短期市场可能的不确定性因素,市场避险情绪可能反复,10年期美债收益率维持在3月大跌后的偏低水平0.6%左右。纵向来看,3月的流动性危机已经被债市逐步吸纳,截至7月1日,海外的债券型基金连续第12周录得资金净流入。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梳理海外公募中债券基金的上半年表现,以下所有回报基于晨星的数据,均统一以美元计价。
首先我们看到,上半年以地区来区分的话,表现较好的是美国债券基金,平均涨幅3.3%,这一类别中涨多跌少,但表现分化差距到正负10%;环球债券基金中则涨跌五五开,平均回报1.7%,亚洲债券基金平均录得1%的升幅,欧洲债券基金表现接近持平,而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几乎全军覆没,平均下跌4.2%,其中本币债券明显跑输强势货币。
除了一些美债基金受到国库券的提振以外,债市的表现与疫情的严重程度基本一致,也体现了市场对于地区经济复苏的预期程度。
专注于投资级别的债券基金数量不多,不过是上半年表现最出色的债券板块,平均涨幅5.5%,其中投资政府债的明显好于企业债,平均存续期更长的债券基金表现更好。实际上,投资级别债券基金在2019年也平均接近10%的回报,已经是投资级别非常好的两个年度。这与美国国债的利率结构高度相关,过去两年也一直受惠于中美贸易战、地缘政治、联储局货币政策转向等多个原因。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在今年3月的流动性危机中,很多高收益债券价格大幅下挫,经过几个月的缓慢回升,上半年高收益债券基金平均仅下跌-4.2%,其中表现较差的跌去一成,不过仅有不到10%的基金录得正回报。具体来看亚洲高收益表现稍稍好过美国、欧洲及环球高收益,区别不算太大。
如果看到过去一年,因为不少高收益债券基金普遍在2019年获得双位数以上的回报,近期的调整对于长期的投资者来说影响相对有限。同时美联储购债计划的间接支持,以及大力度的企业贷款计划缓解了违约风险,对于高收益债市的流动性和市场情绪都有很大提振。
但是市场对企业信贷的忧虑仍然存在,违约率上升仍是债市的尾部风险。根据标普评级数据,自新冠疫情和油价下跌以来,北美地区的CCC级发行人数量几乎翻了一番,不过这一比例在5月份已经大幅下降。由于大多数违约来自评级为CCC或者B-但为前景负面的发行人,标普评级在4月也推出了相应的系列月刊,以监控信用趋势和影响B-及CCC级发行人的潜在风险,诺亚研究也将密切追踪这一指标。
在其他类别中,受惠于股票市场反弹的趋势,可转债基金平均上涨4.4%;而极大宽松货币及财政政策也引发了一些对通胀上升的预期,通胀挂钩债券基金上半年也有2.4%的平均回报。
除了另类策略以外,股票型公募基金大多以多头为主,这一点与债券基金稍有不同,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在操盘债券组合的时候,可能会相对更多的配合使用衍生品工具以及ETF等,这是因为考虑到流动性、交易成本和投资目的等因素,投资者在做出投资的时候应当充分理解相关金融知识及风险。
总体来说,在低利率环境下固收机会相对有限,股胜债的局面已经持续了数年,而在今年美联储带头的超级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全球固定收益的回报预期不太可能会大幅改善。尽管如此,平均素质较高的中资美元固收产品可以相对增强收益。
这里还有一个知识点想提醒大家,海外的固收资产与权益资产虽然也存在着一定的你涨我跌的关系,但是因为整个资金的池子很大,市场资产类别和金融工具众多,像A股与在岸债市的胶着行情和潜在挤兑关系,一般情况下在海外市场不会过于直接和明显,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点也更有利于构建分散化的投资组合。
今天的最后,我们希望和大家聊聊这一期的投资与配置的行动点,在全球超低利率的环境下,股票资产固然具有配置价值,不过短期的市场向好更多是建立全球央行一起放水,市场price in经济复苏预期。此时单独偏好一类资产,all in式地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不是我们所秉持的投资策略。
市场的不确定性永远不会消失,在波动市中的投机交易和择时交易,往往并不能给普通投资者带来额外收益,而我们更建议中长期的投资者更应当将重点放在平衡配置和风险分散,视乎投资目标的做好股债平衡,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可能在疫情后的复苏周期发挥长期优势。
(本文作者介绍:诺亚控股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